-
1 # 半清醒的小原
-
2 # 小馬嘚平凡生活
如果發生世界大戰,我覺得貨幣會貶值,因為打仗是最耗費經濟的,國力不足談何打仗,想打仗除非你的國力、經濟、武器各方面都充足,能源足夠供應,如果國力不行沒錢購買,你就用大量的印刷貨幣,所以定會貶值,
-
3 # 一路風雨唯獨行
戰爭會使參與戰爭的國家的貨幣貶值,而對於其他沒有參與的國家來說,這些國家的貨幣可能會升值。其主要邏輯在於:
1、戰爭需要武器,而購買武器或製造武器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沒有資金就沒辦法抵抗,此時就可能會印鈔,當錢越來越多的時候,也就貶值了。
2、戰爭發生,一個國家的生產力就會下降,對於老百姓來說,由於恐慌情緒,都只能去買商品儲存起來,商品供不應求就只能提價,此時就說明會了貨幣貶值。
3、假設戰爭後,一個國家被推翻,那麼原來的貨幣就會變成一張廢紙,所以貨幣會貶值。戰爭國家的貨幣貶值,對於其他國家的貨幣來說就是升值,假設A國兌換B國的貨幣,原來的10元兌換成1元,A國發生戰爭後,現在現在可能需要100元才能兌換1元,此時就說明其他國家升值。
貨幣貶值終將帶來經濟危機,而這是很可怕的:
(1)經濟危機的話,很多中小企業會出現破產倒閉的現象,其次就是中小型工廠也是會出現倒閉潮。
(2)公司破產,工廠倒閉等出現的話,將會讓更多的人失業,讓更多的人失去了收入。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失去了收入,對個人或者家庭的生活質量降低,消費能力下降,甚至有些人或者家庭連生活保障都沒。
(3)經濟危機會引發金融危機,金融危機會引發金融機構出現破產倒閉,同時也會導致各大金融產品大幅殺跌,從而很多人金融資產出現大幅縮水。類似房產,股票,基金,債券等縮水。
(4)經濟危機會導致物價上漲,貨幣大幅貶值,尤其是糧食方面的食品將會出現緊缺,很多商品會出現供不應求,會出現物以稀為貴。
(5)除了以上各種現象之外,還會出現由於大家生活不穩定,出現個人危機,家庭危機,很多人吃不好,穿不好,從而出現混亂的局面。
-
4 # 跑步的無尾熊
盛世古董亂世黃金。現在的貨幣都是依靠國家信用發行的法幣,真要爆發世界大戰肯定要大規模貶值。所以真要保值還得是黃金靠譜,這種重元素放到宇宙中都是稀少的,需要超新星爆炸才能生成黃金。現在也可以人工少量合成金原子,不過成本極為高昂。
-
5 # 通訊虎
貨幣本身就是債務,是國家用這個東西買你的服務 勞動 產品,兩個國家的戰爭其實就是兩國民眾底蘊的競爭,失敗一方的貨幣貶值就相當於過來這些年的服務勞動的貶值,勝利的一方貨幣升值相當於他們可以買到更多的東西,同時,還有個物資是否充盈的問題。世界大戰如果能夠儘快完成,現存物資損耗不大,可能會有勝利的國家貨幣升值。如果大戰連綿經年,物資消耗無數,通貨膨脹率過高,那不管哪方,貨幣都會貶值。
-
6 # 西窗聽雨9
紙幣說白了就是一個政權以國家名義用信用背書的兌條(支付人力人工,勞動成果和礦產資源,代扣保護費,也就是稅),是否貶值唯一的依靠就是發行政權靠譜程度,和平模式下都是一路貶值的,幾百倍,幾千倍都是尋常(參考辛巴維(威)元)。如果發生世界級大戰,戰勝國或能少點幾十倍吧(參考美元),存政權者幾百,幾千倍至數萬倍(參考日元)。滅政權者廢紙一張(參考德三馬克),擦屁股嫌硬的那種。貴金屬材料的貨幣或許好點,貴金屬不是貨幣,但是貴金屬材料是天然的貨幣。(參考民國時期的雙貨幣供給制,北洋民國的銀圓才是最重要的經濟基礎條件,如果沒有明,清外貿節餘的大量的民間白銀儲量,單論法幣,金元券抗戰支援不了三年)。
回覆列表
戰爭對貨幣的影響往往很難預測,但往往會出現戰爭中必有一方或是兩方哪一方受到的衝擊大,即貨幣貶值。
目前尚不清楚誰的貨幣會遭受更大的損失 - 究竟是獲勝者還是失敗者,亦或是戰爭雙方。此前在外匯市場上交易的四種主要貨幣(美元,歐元,英鎊,瑞士法郎)中,在研究戰爭對美元匯率的影響時會很有趣。無論是歐元區國家,英國,還是更中立的瑞士,一般都不是戰爭的發起者。他們也不會像美國那樣承擔軍費開支。讓我們追溯一下美國參加的戰爭期間觀察到的美元匯率的情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政府儘管軍費開支巨大,但認為沒有必要取消紙幣換黃金。這有助於避免美元的貶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事情要嚴重得多。美元以及黃金等價物貶值超過30%。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首先,美國在戰爭期間以鉅額軍費開支著稱。然而,與上次阿富汗戰爭的花費相比,比較起來如同小巫見大巫。戰後,以向蘇聯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形式,為蘇聯人提供了鉅額支援。第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人反映出現了嚴重違反國家間貨幣兌換黃金協定的情況。
CFO系統的專家準備了一篇關於如何降低貨幣風險和對外經濟活動風險的文章。 公平地說,應該指出的是,美元仍然比英鎊遭受的損失要小,而英鎊在此之前是世界主要貨幣。英國在軍事行動上的花費較少,但由於納粹的轟炸和德國大規模釋放假冒英鎊,英國遭受了無法估量的嚴重破壞,英鎊的衰落已經無法避免,隨著新世界趨勢的出現,迅速貶值的英鎊已經無法滿足國際貿易需求了。
因此,有必要改變世界貨幣,在1944年戰爭結束之的佈雷頓森林會議上就已經完成了此項工作。在所採用的制度下,貨幣波動嚴格限於價格走廊,這與隨後和蘇聯的敵對行動有關。越南戰爭使美國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在整個60年代,美元穩步失去了兌換黃金的能力,事實上,佈雷頓森林體系依賴於黃金,但美國政府已經設法維持之前的美元匯率。最後,在1969-1970年,美國不得不增加戰爭成本,從而增加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自然,這導致了通貨膨脹。到1971年,赤字達到8億美元,在這種背景下,道瓊斯指數下跌,證券傾銷。
由於當時仍有貨幣走廊,指數的下跌速度遠遠超過了美元的下跌速度。在我們這個時代,戰爭對美國本國貨幣的影響將更加嚴重。 1971年8月15日,美國正式宣佈暫停美元兌黃金的交換。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最終崩潰是由中東軍事局勢決定的,這導致了以美元結算的石油價格上漲,就購買石油一項來看,美元已經貶值。1976年,在牙買加金斯敦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議上,決定結束佈雷頓森林體系。
由此產生的外匯市場和浮動匯率制度原則上改變了匯率形成的機制。 後來美國又發動了幾場戰爭:在阿富汗、利比亞、巴拿馬運河、伊拉克、南斯拉夫開啟戰爭,再在阿富汗展開所謂反恐軍事行動。在浮動匯率制度的背景下,軍事事件如何影響美元匯率,這可以追溯到幾個例子。 2002年5月27日,美國在阿富汗對塔利班採取軍事行動的支出資料被公佈。在宣佈之前,貿易商預計會取得積極成果:媒體報道了美國軍隊控制區域的擴大。因此,歐元在資料公佈前下跌了0.3美分。在軍費開支增長18.3%,打破了1967年越南戰爭的紀錄後,歐元立即上漲了40點。
白天,歐元兌美元匯率的漲幅超過100點。 在南斯拉夫戰爭期間,歐元下跌了。這是由於負面預期導致對歐洲國家經濟的投資減少造成的:戰爭理論上可以蔓延到鄰國,不可能避免大量難民湧入歐元區國家。
人們開始醒悟,科索沃和馬其頓的戰爭是由美國領導層挑起的,目的是打擊歐元,至此原本強勁的歐元因為戰爭的緣故喪失了與美元爭鋒的機會。
面對戰爭,市場反應的一個例子是:在1991年波斯灣衝突期間,在沙漠風暴行動成功開始的訊息傳出後,美元開始上漲,但同一天,伊拉克官員釋出了一盤錄影帶,記錄了從被擊落的飛機上審訊美國飛行員的情況。錄影帶清楚地表明,囚犯遭到毒打,還被強迫吸食了精神藥物。在CNN上播放了這段命運多舛的錄影帶後,美元在頭兩個小時內下跌了120點。 還有一個更近的例子:科林·鮑威爾2月6日的演講。他說,沒有其他國家的支援,美國不會發動戰爭。從隨後美元飆升1.7%的事實來看,交易員們喜歡這個演講。
隨後,美國公司的股價上漲。這表明,在極端條件下(對於美國經濟來說,目前的戰前情況是一個非常極端的因素),優先考慮的不是股票市場,而是外匯市場交易者做出的交易決策。 值得注意的是,薩達姆·侯賽因的宣告和公佈的日裡諾夫斯基臭名昭著的講話錄音並沒有被股市公眾認真對待。這些因素並沒有影響與戰爭有關的貿易商的期望。 即使是對於遠離國際政治和貨幣交易的人來說,很明顯,在當時的情況下,美元匯率取決於一個主要因素 - 伊拉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