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在晚期(1891-1893年)所創作的鋼琴特性小品(作品116―119號)是浪漫主義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其中作品OP.118是最具勃拉姆斯創作特徵與音樂語彙的一部作品,也是最貼近勃拉姆斯內心世界的一部經典之作。嚴謹的古典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氣息充斥著整部作品,使其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晚期的勃拉姆斯完全摒棄了大型的器樂作品,全部轉向鋼琴小品。作品有OP.116、OP.117、OP.118、OP.119,無論從技巧還是內容上都達到十分成熟的境界,與早中期作品相比,少了些熱情,多了些安寧與傷感,總體風格較為壓抑和沉重。在創作手法上,仍運用他的個性化的帶有三度、六度、八度音程進行的旋律,在創作節奏上,他對於復節奏、切分節奏和其他節奏變化運用更為自如。這一時期的鋼琴特性小品都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無論是抒情沉思的,還是輕快生動的,均情感豐富,洋溢著浪漫的詩情,是勃拉姆斯作品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
作品《間奏曲》OP.118於1893年完成, 1894年1月初進行了首演。這期間勃拉姆斯一些親近的朋友和他的姐姐相繼去世,使得勃拉姆斯在情感上倍受打擊,鬱悶和孤獨常常糾纏著他,他將當時的生活情感, 用自己精湛的鋼琴技藝表露在他的晚期鋼琴小品創作中,以此作為他晚年對音樂的隨想。作品意境深遠、內涵豐富,充滿了內心的獨白,卻不失構思,需要耐心的品味才可以體會到其中的精髓,作品中難以抑制的即興色彩,體現了其特有的理性與情感的平衡。德國女鋼琴家克拉拉在收到勃拉姆斯晚期小品的手稿後,曾在日記中寫道:“勃拉姆斯的曲子除了少許某些地方需要敏捷靈活的手指外,大部分都不困難。但是要表現其中精神思想則需要深度、敏銳的理解。演奏者必須將自己完全投入在勃拉姆斯的意念裡,才能將這些曲子演奏得如同作曲家所想象的一般。”
作品《間奏曲》OP.118 NO.2的A部分在行板溫柔的情緒中開始,曲調優美而親切,讓人精神上感到神采奕奕。右手的旋律聲部運用了他慣用的三度、六度和八度音程手法,這些音程的疊加有如交響樂一般。旋律在右手的高聲部還運用了三和絃,這種帶有甜蜜的溫馨與後面的段落形成對比,同時帶有德國民歌般的具有很強旋律性和歌唱性的特點。勃拉姆斯的音樂中還常用連續的下行音調,下行二度進行,持續低音及下行三度進行等手法來表現悲傷、憂鬱、痛苦的情感,這種下行音調手法在作品OP.118 NO.2的A部分表現得尤為充分,特別是二度下行的主題動機的不斷出現給這段優美的旋律帶來一絲悲涼的基調。
在B部分我們還能看到藝術歌曲的影子。B部分音樂從中部開始,調性由前面的A大調轉入#f小調,和聲色彩的變化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哀傷和沉痛的氛圍,左手三連音音型的出現,突出了無奈的情緒,開放式的琶音織體使其接近藝術歌曲的伴奏。其與A部分無論在調性上,還是情緒上都有著鮮明的對比,這種處理方式在藝術歌曲表達情緒變化較多的中段會經常遇到。另外,在B部分的內部中段也用了對比的創作手法,獨具特色的眾讚歌織體加上f小調轉到同名升F大調,在聽覺上顯得更豐滿,作品中嚴謹的音樂形象與豐富的現實情感的結合被作曲家發揮到了極致。
在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把最擅長的創作技法――古典性與浪漫主義的融合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音樂主題上有著強烈而鮮明的對比,豐富的和聲、寬廣的力度,再加上交錯的節奏及迅速的轉調等創造性的作曲手法,使音樂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激情。
勃拉姆斯在晚期(1891-1893年)所創作的鋼琴特性小品(作品116―119號)是浪漫主義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其中作品OP.118是最具勃拉姆斯創作特徵與音樂語彙的一部作品,也是最貼近勃拉姆斯內心世界的一部經典之作。嚴謹的古典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氣息充斥著整部作品,使其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晚期的勃拉姆斯完全摒棄了大型的器樂作品,全部轉向鋼琴小品。作品有OP.116、OP.117、OP.118、OP.119,無論從技巧還是內容上都達到十分成熟的境界,與早中期作品相比,少了些熱情,多了些安寧與傷感,總體風格較為壓抑和沉重。在創作手法上,仍運用他的個性化的帶有三度、六度、八度音程進行的旋律,在創作節奏上,他對於復節奏、切分節奏和其他節奏變化運用更為自如。這一時期的鋼琴特性小品都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無論是抒情沉思的,還是輕快生動的,均情感豐富,洋溢著浪漫的詩情,是勃拉姆斯作品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
作品《間奏曲》OP.118於1893年完成, 1894年1月初進行了首演。這期間勃拉姆斯一些親近的朋友和他的姐姐相繼去世,使得勃拉姆斯在情感上倍受打擊,鬱悶和孤獨常常糾纏著他,他將當時的生活情感, 用自己精湛的鋼琴技藝表露在他的晚期鋼琴小品創作中,以此作為他晚年對音樂的隨想。作品意境深遠、內涵豐富,充滿了內心的獨白,卻不失構思,需要耐心的品味才可以體會到其中的精髓,作品中難以抑制的即興色彩,體現了其特有的理性與情感的平衡。德國女鋼琴家克拉拉在收到勃拉姆斯晚期小品的手稿後,曾在日記中寫道:“勃拉姆斯的曲子除了少許某些地方需要敏捷靈活的手指外,大部分都不困難。但是要表現其中精神思想則需要深度、敏銳的理解。演奏者必須將自己完全投入在勃拉姆斯的意念裡,才能將這些曲子演奏得如同作曲家所想象的一般。”
作品《間奏曲》OP.118 NO.2的A部分在行板溫柔的情緒中開始,曲調優美而親切,讓人精神上感到神采奕奕。右手的旋律聲部運用了他慣用的三度、六度和八度音程手法,這些音程的疊加有如交響樂一般。旋律在右手的高聲部還運用了三和絃,這種帶有甜蜜的溫馨與後面的段落形成對比,同時帶有德國民歌般的具有很強旋律性和歌唱性的特點。勃拉姆斯的音樂中還常用連續的下行音調,下行二度進行,持續低音及下行三度進行等手法來表現悲傷、憂鬱、痛苦的情感,這種下行音調手法在作品OP.118 NO.2的A部分表現得尤為充分,特別是二度下行的主題動機的不斷出現給這段優美的旋律帶來一絲悲涼的基調。
在B部分我們還能看到藝術歌曲的影子。B部分音樂從中部開始,調性由前面的A大調轉入#f小調,和聲色彩的變化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哀傷和沉痛的氛圍,左手三連音音型的出現,突出了無奈的情緒,開放式的琶音織體使其接近藝術歌曲的伴奏。其與A部分無論在調性上,還是情緒上都有著鮮明的對比,這種處理方式在藝術歌曲表達情緒變化較多的中段會經常遇到。另外,在B部分的內部中段也用了對比的創作手法,獨具特色的眾讚歌織體加上f小調轉到同名升F大調,在聽覺上顯得更豐滿,作品中嚴謹的音樂形象與豐富的現實情感的結合被作曲家發揮到了極致。
在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把最擅長的創作技法――古典性與浪漫主義的融合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音樂主題上有著強烈而鮮明的對比,豐富的和聲、寬廣的力度,再加上交錯的節奏及迅速的轉調等創造性的作曲手法,使音樂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