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惑噓


    木堡之變對明代軍事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明代的軍制。從傳統觀念來看,土木堡明軍的潰退使明軍開始從衛所軍制向募兵制轉變。但是細節遠沒有這麼簡單。這次慘敗摧毀了明朝的中央軍,即京師或京營(也被稱為三大營,包括五營、三千營和神機營),當時京師勁甲精騎均陷落。所剩無幾計程車兵不到十萬。人們驚慌失措,上下沒有定力。”在打贏北京保衛戰後,于謙著手重建京軍,成立團營。


    正統十四年(1449)十二月,于謙將京營計程車卒分為三等,挑選出十萬餘人進行餘立營訓練。景泰二年(1451)四月,于謙進一步改革,選精兵六萬,分作三個營進行訓練。它使團營初具規模。12月,于謙又上了《建軍節五團營規》,把三個營擴大為五個營,仍然每一個營兩萬人,共兩萬人,團營基本確定。三大營留下的老弱病殘,叫做“老巢”。

    在景泰三年(1452)十二月,團營士官增至15萬人(其中五營選8萬人,神機營選5萬人,三千營選2萬人),分10個營訓練,每營15000人,時稱10個團營。十團營長一人,總兵一人,監內臣一人,提督一人,掌管軍務。各部分設都督(1員,統15000人)、統指揮(3員,統5000人)、統帥(15員,統1000人)、統帥(30員,統500人)、統帥(150員,統100人)、統帥(300員,統50人)六級管理。


    這是于謙對明代兵制的一次重大變革,也是他對明代兵制的一次重大變革。據《明史·兵志》記載:“于謙創立團營,簡精銳,一步一個腳印,兵將相學,其法頗善”;“京軍之制也。于謙的團營,可以說改變了以往衛所軍強弱混雜的局面,打破了練兵之官、領兵之將分離的弊端,統一了軍令,加強了訓練紀律,從制度上為改變明朝衛所兵制的弱點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是對明朝軍隊軍制改革非常成功的一步。

    然而,所有這些努力,都伴隨著“奪門之變”、英宗復辟、于謙被殺等事件。英宗罷團營,天順初年。立憲皇帝,復團營舊制。成化二年(1466)復置,三年期復置,並增為十二團,其名稱是奮、耀、練、顯四武營,敢、果、效、鼓四勇營,立、伸、揚、振四威營。12團的營由12個侯分掌,佐以都指揮,監內臣。每一個營又分為五軍,三千人,神機三營。


    現在人們稱它為選鋒。可是幾次失敗的團營,也只剩下名字了,和于謙時代的精銳是分不開的。由於權力的隱居,使憲宗朝的表現最為明顯,京營缺額超過75700人。截至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七月,十二團的營部僅剩精銳60574人,稍弱25346人,殘破283人,合計不足86203人,缺額33797人。三大營,被稱為“故居”,有154287人,“意外事故者共九萬四千三百四十人”,已不堪一戰。

    武家也曾試圖重建京營,為此設立了選才用才的東西兩廳。正德七年(1512),武宗在邊將江彬的建議下,將宣府、大同、遼東、延綏四鎮調到京,稱為“外鄉四鎮”,又稱“外鄉四鎮”。所有的努力,都隨著明武宗的一次大敗而亡,此後,京營“按藉三十八萬有奇,存者不足十四萬,中選者僅二萬餘”,全軍覆沒,從此于謙為重建明帝國中央軍所作的努力,就完全失敗了。

  • 2 # 好運20189563

    于謙的軍事改革成功了。于謙陳言十事,除了關係到民生問題外,還提到了軍事類的問題,當時,明帝國已經初步完善了班軍制度,這個制度是針對長期戍邊屯種的衛所軍缺乏訓練而制定的,同時也可以讓訓練強度高的京軍有用武之地,於是就達成了一年春秋兩季京軍和班軍輪換值守的規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聯盟劍姬被改悽慘背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