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鬼神童子79284001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唐·杜甫》原文與賞析

    唐·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 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 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 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 分明怨恨曲中論。


    本詩是《詠懷古蹟五首》中的第三首,是詠昭君村的。


    王昭君是漢元帝宮人,由於她的特殊遭遇,倍受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在以昭君為題的連篇累牘的詩文中,杜甫的這首七律是皎皎者。


    詩的首聯“用形家尋龍問穴之法,大奇!”(《杜詩解》)起句如大江東去,撼山搖谷。“赴”字擬人,將群山萬壑寫活,欲伴詩人齊去訪古,其情之殷,其行之疾,不言而喻。第二句如涓涓細流,輕聲低語。在這秀美的山水之間,還有王昭君出生成長的村莊,“尚”字透出詩人對靈秀鍾斯的讚歎,既點出所懷之人,又交代所詠之跡。行雲流水般的詩句,一疾一徐,一重一輕,可謂搖曳多姿。


    頷聯寫昭君出塞的故事。十四字,抵得上一部王昭君傳記,這是何等高超的概括凝鍊之功,昭君辭漢,遠嫁匈奴,葬身荒漠,只留下一抔黃土朝著衰草斜陽。工巧對仗,雙聲迭韻,推敲語詞,飽含深情,詩人在傾全力歌唱。“一去”、“獨留”都寓有無邊的感慨。“連”字寫出昭君雖遠行千里,卻心繫故國;“向”字表現了孤魂異域的悲愴淒涼。


    頸聯再寫昭君出塞,從而諷刺漢元帝昏庸,寄託對昭君的哀憐。憑畫圖而辨宮女容貌,封建統治者的荒淫可想而知。“春風”般的美貌反遭嫉妒暗算,確實令人不平,而詩人杜甫的遭遇又何嘗不是如此!昭君葬身他鄉,只有玉飾丁當作響,在淒涼的月夜,伴孤魂隨北風飄歸漢朝。懷古傷情,哀思縷縷,一個“空”字,寄託無限惆悵。這兩句明暗相伴,因果相生,有聲有色,情景交融。


    尾聯承上而來,詠歎昭君的哀怨千古流傳。《琴操》雲:“昭君在外,恨帝始不見遇,乃作怨思之歌,後人名為《昭君怨》。”庾信亦有《昭君詞》,其詩云:“胡風入骨冷,夜月照心明。方調琴上曲,變入胡笳聲。”這些以詠歎昭君為題的曲子,都在評述當年的故事,訴說昭君的哀怨,寄託作者自己的情懷。“分明怨恨曲中論”,“分明”二字,是說詠歎曲的主題鮮明,異口同聲,譴責昏君,同情昭君。“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王安石的《明妃曲》也證明了這一點。


    “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人們對昭君出塞給予很高的評價。翦伯贊在《內蒙訪古》裡寫道:“在內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象徵,一個民族友好的象徵;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基於此,就不會再有昭君哀怨之嘆。而杜甫於此篇中採用傳統說法,觸景生情,借詠古抒懷,寄託自己的身世之感,表達眷懷祖國的思想,是無可非議的。

  • 2 # 使用者842698723505

    詠史

    李商隱

    〔唐代〕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遠去 一作:運去)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儉成奢敗本是歷代興衰的常規,但文宗在位期間,作風勤儉,政治上也多次作過重振朝綱的努力,卻一事無成,最終在“受制於家奴”的哀嘆聲中死去。面對這種無法解釋的反常現象,詩人已隱約感覺到“運去”、“力窮”,唐王朝崩頹之勢已成,即使出現一兩位明君賢臣,也難以挽回了。文宗在位時,商隱對於他的闇弱,頗多譏評;而於其身後,則又加以哀惋。無論譏評還是哀惋,均出自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

      正由於這種深切的關注,國運難以逆挽的崩頹之勢,成為詩人心頭難以解脫的宿命般的悲涼。如果說李商隱感傷詩風的發展成熟,就個體來說是性格、遭遇使然;那麼就時代因素來說,實是對衰颯大環境的呼吸領會。“運逢末世”,就是促成李商隱感傷詩風的內外兩層背景,身世之感與末世情懷交相促發激盪,將詩人內心的感傷越釀越濃

  • 3 # 0醉夢鄉野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稱頌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充滿惋惜。全詩雄渾悲壯,沉鬱頓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媳要感恩婆婆看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