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似與煙炊

    古代“瓦罐墳”簡直殘忍至極,60歲就要住進去,一飯加一磚,逃跑的下場更慘!

    記得在以前看過一部電視劇,村子裡面有一位老婦人,已經達到60歲了,她非常的害怕,因為有一個奇葩的規定,老人只要超過了60歲,就要被請進青磚砌起來的瓦罐墳裡,但是每個人都是害怕死亡的

    所以她哭著向兒子求情,希望不要把她送進去,因為自己不想死,但兒子表示自己也無能為力,一切都要按照規矩來,誰都不能破壞掉,否則自己也要受牽連,因為老人不願意住進瓦罐墳,於是村長就帶了很多人來,強制把她送進去了,任憑孫女怎麼哭喊求饒,他們也無動於衷

    而且做出了嚴厲的警告,說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任何人都要遵守,在萬般無奈之下,老人只好住進了瓦罐墳,兒子和孫女兒每天給她送吃的

    而且每吃一餐,就要砌一塊磚,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之間,洞口就快要被封死了,老人也是恐懼到了極點,一直哭喊著

    孫女見到奶奶遭遇到這樣的對待,實在是於心不忍,於是就把牆扒了,趕緊帶著奶奶出逃,誰知沒有跑多遠,就被村民們抓住了,孫女還遭到了懲罰,老人家又重新住進了瓦罐墳,而且洞口砌上的磚比原來還多,等到洞口被封死的時候,就會徹底的被悶死,實在是太可怕了

    為何古代要有這種陋習?

    其實古代是有很多陋習的,簡直是對人的極大摧殘,比如裹小腳和瓦罐墳,在蒙元時期,不管老人有沒有死,一到了60歲,就要強制的送進瓦罐墳了

    每天由他的家屬給他送飯吃,每吃一頓飯就要砌上一塊磚,老人看著牆越來越高,心裡面也是越來越恐慌,因為他知道距離死期越來越近了

    直到把最後一塊磚給堵上了,老人就被徹底地封在裡面了,哪怕還有呼吸的小孔,也會被活活的餓死,如果沒有空氣的話,就更殘忍了,老人在裡面直接被悶死掉,要知道一個人不能呼吸,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簡直讓人難受到了極點

    為什麼古人要這樣做呢?

    01、古人認為60歲後沒有任何價值,反而拖累家人

    因為古代的壽命比現在短,60歲已經歲是花甲老人了,不像如今60歲的老人還可以生龍活虎,所以古人認為過了60歲的人,已經完全沒有什麼價值了,留在世上簡直是浪費大米,增加家庭的重擔,所以要把他們請進瓦罐墳,遭遇死亡的對待,反正過了60歲的人,就像被判了死刑一樣

    60歲的老人,就像如今八九十歲一樣,在古代已經算高壽的了,畢竟那個時候的平均壽命也只有40多歲,所以人一旦過了60,就會出現各種毛病,不但要用糧食供養,還有抓藥看病都是很費錢的,而且他們不具備任何的生產能力

    還有大部分的家庭都很貧窮,可能連飯都吃不飽,要是家裡面還有一位老人的話,簡直是雪上加霜,所以過了60歲的老人,就會被視作家庭的累贅,搞不好還會把一個稍微算富裕的家庭,徹底的拖垮,所以就有了這種風俗

    02、古人相信老人活得久,是會讓子孫折壽的

    還有古代的人們特別的迷信,他們認為,要是家中的老人活得太久了,是會折了子孫後代的陽壽,這種說法,甚至在現代都還有人相信

    人們又擔心自己的壽命遭到折損,所以就會把家裡過了60歲的老人送進瓦罐墳裡

    在老人接近60歲的時候,就要提前修建一個活死人墓,專門用來安置過了60歲的老人,因為它的外形非常的像瓦罐,所以民間也稱之為“瓦罐墳”

    墳墓的體積並不大,也只能容納一個人,這樣的方式無異於活埋,簡直是罔顧人倫的,而且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在很多省份都發現了瓦罐墳的的遺蹟

    湖北武當山就有很多這樣的窯洞,裡面全是白骨,當年住在裡面活活餓死的人,就是那些沒有勞動力的老人

    根據記載,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這種陋習了,說到這裡,不禁有人要問,如此滅絕人性的做法,為什麼老人要心甘情願的住在裡面呢?難道就不會逃跑嗎?

    想要逃跑下場很慘!

    古代60歲的老人,相當於今天八九十歲的人了,已經完全喪失了勞動力,他們一身的疾病,腿腳也十分的不利索,又能跑到哪裡去呢?就算是逃跑了,下場也是很悽慘的,比如會在路上活活的餓死,或者晚上的時候凍死,最糟糕的是,還可能被野獸吃掉

    而且他們行動遲緩,一不小心就摔傷了,到時候也是九死一生,再說很容易被村子裡面年輕力壯的人抓到,一旦被抓了,那麼死期也到了,會把他再次的送入瓦罐墳,然後一次性堵死出口,接著就被活活悶死了

    如果安安心心地在瓦罐墳裡的話,還會每天有人給她送吃的,要是擅自出逃,還會有以上那些悽慘的遭遇,所以也就沒有人敢逃跑了

    寫在最後

    好在的這種封建陋習,後來被徹底的廢除了,畢竟實在是太殘忍了,這種制度是天怒人怨的,而且根據一些文獻對日本也有這樣的描述,日本人在古代的時候,也會覺得老人是一種負擔,沒有能力養他們,所以一些村落裡面,只要老人過了60歲,就會把他背到荒郊野外遺棄,接著要麼被活活的餓死,要麼就是被野獸吃掉,這也是十分殘忍的,這就是古代的棄老陋習

    在一些印度佛經中,還有這樣的記載:“有老人者,皆遠驅離”

    父母養育了我們,等到他們失去勞動力的時候,一定要好生對待!

  • 2 # 中國龍中華忠烈

    人性是多功能、複雜性的、只有框善正化人性、造善勢道、世事、才行、人性中的現實自然性、也有陰暗的一面、人老失能後、後代怎麼樣、很難說…到時候、良心道德、或私心弱於孝善、就是無價之寶了、所以說良心道德不價錢的人、是淺視短智。

  • 3 # 瞌睡蟲ZX

    2020年去湖北十堰的鄖西那邊確實看到不少這個墳。不過具當地人介紹,這種情況都是很久以前了,現在已經沒有這種情況了。請原諒當時認為拍這些東西不吉利,所以沒有照片。

  • 4 # 鷹派教父

    古代的“瓦罐墳”極其殘忍,父母年滿60歲,住進瓦罐洞,一碗飯加一塊磚,360塊磚會將洞口封死,父母就會因窒息加飢餓而死!

    瓦罐墳,說到底就是古代拋棄活埋老人的習俗,又名“花甲葬”。

    也就是說,在古人看來,如果父母活到60歲離開人世,那就萬事大吉,可如果年滿60歲還依然健在,那麼子女就賜給父母“瓦罐墳”,就這樣,60歲還沒有死亡的老人,結局就是被“人為處理”掉!

    一、“瓦罐墳”的歷史緣由。

    根據唐朝人的記載,這種名為“瓦罐墳”的陋習,在古代的雲南地區十分流行,尤其是當時的一些偏遠地區。

    當然,“瓦罐墳”可能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當時沒有形成完整而又文明的喪葬禮儀,就出現了這種形式的喪葬。

    史料記載記載,“瓦罐墳”一直延續到宋代,到了宋仁宗繼位,這種違揹人倫的喪葬習俗才被廢除。

    相傳當時宋朝半夜鬧鬼,因此民間開始傳說有妖怪害人,宋仁宗知道後,派包拯去解決。

    而包拯在一個“瓦罐墳”中,找到了一個能識別到這個妖怪的老人,並在老人的幫助下降服了這個妖怪。

    包拯將這事稟報給宋仁宗,隨後,宋仁宗一紙令下,就廢除了這個延續2000多年的喪葬陋習!

    二、“瓦罐墳”的基本情況。

    “瓦罐墳”從外形看,就是和當時人們使用的瓦罐形狀差不多。

    在一塊墓地上,開挖出墓穴,便以青磚墊底砌成一個圓形的底座。頂部也用青磚搭建成一個穹頂,只在一側留出一個可以讓一個人進入的缺口。

    遠遠望去就像一個未封口的瓦罐,所以這種形式的墓穴被人們稱為“瓦罐墳”。

    留下的那個缺口,就是為了讓年滿60歲的老人進入,等老人住進去以後,就開始封住入口,一直給入口添磚,直至入口被徹底封死!

    三、“瓦罐墳”的殘忍程度。

    父母年滿60歲仍然健在,就會被子女背到附近的山上,送進這樣的“瓦罐墳”。

    如果是“孝順”的子女,每天會給父母送一碗飯和一碗水,等父母吃完喝完,帶走碗,然後給洞口加一塊磚。

    隨著時間的推移,洞口的磚牆越來越高,直到洞口被徹底封死,子女就不會再看望父母了,父母在裡面被活活餓死。

    但是,遇上不“孝順”的子女,將父母送進去,直接一次性將洞口封死,父母根本活不了幾天。

    而能將父母這樣“活埋”的子女,簡直沒有人性,根本談不上孝順。

    住進“瓦罐墳”,整個人的心態是崩潰的,吃不上飯,呼吸不上外面的空氣,飢餓加上窒息還有那種絕望的感覺,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還有比這更絕望,比這更殘忍的嗎?

    眼睜睜看著自己,本來能夠好好活下去,卻被活活埋了,倒計時著自己的死亡,卻不能做出任何改變,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殘酷的事情。

    四、為什麼要“活埋”年滿60歲的老人?

    “瓦罐墳”裡住的,都是年滿60歲的老人!

    這些子女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在他們看來,60歲的老人已經失去了勞動能力,不能繼續為家庭創造價值,而且還要吃飯,消耗家裡的糧食。

    因此,60歲的老人就成了子女的負擔,需要這樣“人為處理”掉。

    當然也有老人無法忍受煎熬,想試圖反抗並且逃脫,但是因為是地方習俗,所以還是被監管,根本無法逃出生天。

    五、寫在最後

    “瓦罐墳”是當時人為了應對生產力,而採取的對策,這樣的做法傷天害理,違揹人倫,子女將父母這樣“活埋”,沒有孝心也沒有人性。

    因此,“瓦罐墳”是一種醜陋、無法忍受而又挑戰人類底線的喪葬習俗,屬於糟粕“文化”,很慶幸這一陋習在宋朝被廢除!

    尊老愛幼、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發揚光大,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對待父母更應該孝順,這是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良知!

  • 5 # 風水秦川

    所謂的瓦罐墳,據說就是在古代家裡人為了年滿60歲的老人修建的活死人墓。據說只要老人到了60歲就被強制性的住進活死人墓。家裡人每送一次飯就封一塊磚。直到把墓封死完為止……

    這種陋習古代應該是有的,只不過正史羞於記載而已。

    當然我們不能用現代人的道德觀和眼光去看待古人做的事情。因為生活水平低下,醫學水平不發達的古代來講。大多數人能夠活個四五十歲已經很不錯了。能夠活到六十歲的人都很少,能夠活到70歲的都算是古來稀了!那真是少之又少了!

    為什麼要弄這種活死人墓呢?因為古人相當的迷信,認為家中出現一個長壽之人,必定會讓晚輩折壽。說是老人把後代的壽命都給活了。所以後揹人就短壽!

    所以在那種普遍平均只有四五十歲壽命的年代,缺醫少藥之下,基本上每一家都可能出現一兩個夭折長不大的孩子!家中要是再出了一個六七十歲所謂的老人。古人就認為這是大大的不吉利。

    再加上古代戰亂頻發,一家人在逃亡路上還要帶著六十出頭的老病殘的話。可能一家人都跑不快,被抓住了根本活不了!

    所以我們不能用現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的事情。再比如說古代講究早婚早育多子多福。不管男孩兒女孩兒,八九歲就提親,十一二歲就結婚。十三四歲生孩子的大有人在。更有甚者指腹為婚,七八歲就拜堂成親了。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的話那就是殘忍加不道德。但是在古人來講,卻是非常有道德的事情。

    為什麼呢?

    大家不妨想一想。要是他們也學現代人一樣晚婚晚育。一個個的都三十多歲才結婚,然後四十出頭就死了。那人口豈不是要斷代了嗎?

    如果人都沒有了,那還談什麼道德文明與文化傳承?

    所以古代人在對於結婚生孩子來講絕對就是大事情。不要相信那電視劇裡面的情節,什麼官府的可以去衝撞老百姓家結婚的。那種事雖然是有,但是可能少之又少!

    因為從周朝開始就傳下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如果當官的在大路上遇到結婚抬花轎的。那就是文官必須下降,武官必須下馬。規規矩矩的站在路邊讓路行拱手禮,並且口中還要說:恭喜恭喜!

  • 6 # 山人山話

    原則上透過科學研究現代人是可以永生的,但有人提出人的永生不利於社會發展,這與古代瓦罐墳理論有異曲同工之處。瓦罐墳是時代的產物,一個時代代表一個時代的文明,統治者引領文明發展,到最後自己也是犧牲品。阿拉伯為了宗教爭鬥不休,自由的西方依舊是神的奴隸,而宗教與神都是先人用於統治的機器,到最後統治者不在了,機器永生,這種機器就是新的瓦罐墳。瓦罐墳的殘酷是因為你難以理解它的存在,無形的瓦罐墳更可怕,控制了人的靈魂更可怕。打破陋習才能破除你心中的"瓦罐墳"。

  • 7 # 泰山石不敢當

    上古時代,生產力水平非常低下,吃飯是最大的問題,人類普遍壽命短,道德修養水平可想而知。

    老人活到六十歲,身體不再強壯,就不能繼續打獵耕田辛苦勞作,就會遭到整個群體的嫌棄,於是就有了這樣殘忍的規矩,老人六十歲一律活埋在瓦罐墳之類的墓裡,孝順點的給鋪點草送點飯,多活幾天,不孝順的就活活凍死餓死。這種陋習太可怕了,與骨肉相殘何異。

    傳說到了某朝,有人說唐有人說宋,有個外國使臣來談判,帶來一隻怪獸,讓皇帝和大臣辨認,認不出就……

    朝堂上所有人都面面相覷,這怪獸兔子不像兔子,獾豬不像獾豬,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皇帝很生氣,只好畫圖懸賞,貼在京城府衙外,讓民間高人鑑定。

    京城有個小官吏張頤,非常孝順,他父親早已七十多歲,一直奉養在密室裡。

    父親聽到張頤描述怪獸的模樣,認為是自己小時候見過的荷蘭豬,囑咐兒子帶一隻貓藏在袖子裡,去見知府,如果怪獸見了貓害怕,就是它無疑。

    結果可想而知。

    張頤面聖,皇帝要賞賜他,他說:微臣不要任何錢財,願萬歲大赦天下老人,讓他們安享天年。

    頤養天年這個成語,就是從張頤這裡來的。自此時起,瓦罐墳這種毀滅人倫的陋習,慢慢地開始被革除。

    社會在進步,人越文明,越應該更加善待曾經辛苦付出的老年人。

    故事來自我83歲的老媽媽。

  • 8 # 願時光歲月蹉跎

    瓦罐墳在古代是相當殘忍的,只要年齡達到60歲以上,還沒有去世的,就要實行瓦罐墳,每天吃一餐加一塊磚頭,直到墳的口填滿為止,就不需要送吃的了,我們可想而知,這種做法的殘暴。

    以前的食物因為不夠吃,而且每個家裡都需要勞動力,所以當老人到達60歲以上,就讓老年人自生自滅,如果人不吃不喝能夠堅持一個禮拜左右的時間。

    在古代糧食的匱乏,不得已只能捨棄老年人,因為老年人沒有勞動力了,他們每天就是在家裡吃吃飯,也沒有利用價值了,他們便想出來了,利用瓦罐墳,讓達到60歲以上的老年人,慢慢折磨致死。

    不管任何時候都是殘忍的,其實說白了就是將他們餓死,或者渴死,反正在瓦罐墳裡面,親人也看不見他們的最後的模樣,雖然很殘忍,但是也很無助。

    有一個電視劇,詮釋了瓦罐墳的無奈和心酸,有一位老婆婆已經60歲了,但是身體還很好,但是村裡的老年人,只要是60歲的都已經去世了,只有這位老婆婆,比較例外。

    根據村裡的規定,只要達到60歲以上,沒去世的,只能住進瓦罐墳裡面,老婆婆兒子沒有辦法,只忍痛將自己的母親,穿好新衣服,住進了瓦罐墳,老婆婆的兒子也很孝順。

    將家裡唯一的老母雞殺了,做給自己的母親吃,也是聊表自己的孝心,每吃一頓,填一塊磚,老婆婆不想死,於是打算將磚都推到,自己想出來,但是根據村裡的規定,只要將牆推到,那麼只能堵滿。

    眼看著瓦罐墳的洞口要堵死了,老婆婆也特別恐懼,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害怕死亡,不知道為什麼,也許這世間還有,我們很多牽掛的人,和自己還沒有完成的事情吧。

    老婆婆只能無奈地按兵不動,只能等著洞口被填滿,直到餓死為止,足見古代的政策是多麼,不經人情,但是麼辦法,社會的黑暗,受傷的只能是貧苦的百姓。

    第一,為什麼古代有這樣的條例,或者是習俗?

    其實,在古代,對女性的硬約束還是很多的,比如女性的腳不能太大,如果太大的話,會沒有人要,或者剋夫的說法,我不知道這是什麼破習俗,硬生生的將腳給裹了起來,古代的人是多麼愚昧和無知。

    竟然還有瓦罐墳的說法,如果已經60歲的老人,還沒有去世,竟然放進瓦罐墳活活的餓死,如果按照這樣下去,社會會怎麼發展,只需要年輕人,沒有老人的扶持,也是不行的。

    他們將老人放進瓦罐墳裡面,吃一頓少一頓,當牆越來越高,就說明離自己的死期越來越近,一想到自己馬上就死了,會讓我們特別恐懼, 特別無奈的一件事情。

    1,古代的封建迷信

    古代的人一般的壽命是50多歲左右,就已經去世了,尤其是男性,因為幹得活太辛苦了,導致身體很差,加上家裡的條件有限,所以,一般倒了50歲左右,就已經去世了。

    當然也有些人的身體比較好,所以可能倒60歲,身體還不錯,但是他們依然逃脫不了死亡的魔爪,因為倒了60歲,就要實行瓦罐墳,將人放進瓦罐墳裡面,自生自滅,更讓人難以接受。

    因為古人的封建迷信,覺得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只要到了60歲,就已經沒有利用的價值,在家裡只能浪費資源,所以,愚昧的他們將自己的親人,放進瓦罐墳,看著他們慢慢折磨致死。

    我相信他們的心理也是很難受的,因為老人的寫照就是以後自己的寫照,我們每個人都害怕死亡,但是對於社會的封建迷信,只能忍痛,因為自己也沒辦法改變,這是統治者的無能和愚昧。

    2,古代的人覺得老人不僅僅浪費糧食,還要看病吃藥,很費錢

    人吃五穀雜糧,哪能不生病,由於古代的物資缺乏,導致大家生病了,沒錢吃藥,只能硬抗著,或者找點土方子,將就一下,即使年輕人也沒錢吃藥,更別說已經60歲的老年人了,不僅要吃飯,還要花錢買藥。

    所以,古代的人索性就將60歲的老人,放進瓦罐墳裡面,不僅僅可以節約糧食,還能節約醫療費用,這是兩大皆喜的事情。

    3,古代的人覺得老人活得太長壽,對子孫後代都不好

    古代的人覺得要是家裡的老人,活得太長久,會把子孫後代的壽命消耗掉所以,古代的老人只要是60歲了以後,只能將他們放進瓦罐墳裡面,這樣的話,老人的去世,他們的子孫後代,才能健康的生活下去。

    第二,為什麼要將老人放進瓦罐墳,而不是我們的土坑裡面了?

    我們知道在我們的古代,一般都是土葬的,但是為什麼要將活的老人放進瓦罐墳裡面了,那是因為瓦罐墳體積比較小,裡面只能容納一個人,讓老人吃一頓,堆一塊磚頭,直到洞口堆滿為止,老人沒有了食物的供給,在裡面活生生的餓死,最後變成白骨。

    如果挖坑的話,如果遇到下雨的話是很麻煩的,如果吃一頓飯,鏟一鏟子土,這樣的方式就相當於活埋,看著很殘忍,但是瓦罐墳在,那麼小的空間看不見,跟活埋沒有什麼差別。

    雖然都是一樣的殘忍,但是瓦罐墳的圓頂至少有,可以遮風擋雨的,不至於下雨了,淋溼老人,這就是區別。

    第三,既然那個瓦罐墳自己可以跑出去,為什麼老人都不偷偷地跑掉了?

    對於60歲的老年人,他們的行動不便,況且女性還是小腳,即使跑出去了,也跑不遠,古代的山上,一般都有野獸出沒,如果不小心,就會被野獸吃掉。

    如果被村裡的人抓住,不僅僅會一次性填平洞口,也吃不到家裡送的飯菜了,雖然每天只有一頓,最起碼可以飽餐一頓的,在物質缺乏的古代,即使逃出去了,其實結果都是一樣的。

    每個村子裡的習俗都是一樣的,何必跑到其他的村子,既然什麼都改變不了,還不如老老實實的呆在瓦罐墳裡面,吃一頓是一頓,直到自己去世,還能見到自己心心念唸的兒子,也是一種慰藉。

    第四,瓦罐墳的傳說

    據說瓦罐墳是雲南,貴州的一種喪葬風俗,所謂的瓦罐墳就是地下,挖出一個墓穴,三面都砌上,只留一個口,因為相似瓦罐,所以得名於瓦罐墳。

    總結如下

    雖然瓦罐墳在古代並沒有記載,但是並不代表沒有這種喪葬文化,不僅僅很殘忍,更是將年滿60 歲老人活活窒息,雖然我們國是禮儀之邦,但是這種習俗一般都發生在蠻夷之地。

    所以,我們很慶幸,生活在現在,不管是對於老年人的福利,還是小孩子上學的福利,都是很好的,我們應該懂得,和家人呆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革命烈士詩抄好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