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別哭5
-
2 # 聰穎湖泊2t
佤族以大米為主食。農忙時日食三餐,平時吃二餐。雞肉粥如茶花稀飯是家常食品的上品。旱稻多現吃現舂,男女老幼皆食辣椒,民間有“無辣子吃不飽”之說。佤族的肉食主要來源於家庭飼養,有豬、牛、雞。此外也有捕食鼠和昆蟲的習慣。一些地區的佤族還有捕食昆蟲的習慣,更食用竹蛹、寄生於草木植物的紅毛蟲、掃把蟲和寄生於冬瓜樹的冬瓜蟲等十餘種。一般時都把可食的昆蟲與米一起煮成粥,加菜、鹽、拌辣椒,香辣可口。
在佤族的飲食文化中,舂菜是最富有特色的,也是佤族人最喜愛的一道菜餚。舂菜,佤語叫“抓”。舂菜,顧名思義,就是把菜料舂成醬糊狀而食用。舂菜是總稱,細分則以用來製作舂醬菜的菜料來取名,例如以小魚為菜料的稱“舂小魚”,以螃蟹為菜料的稱“舂螃蟹”等等。在佤山,舂菜的原料,一年四季不缺。野菜、野果、小魚、小蟹、蛐蛐、螞蚱等等都是舂菜的原料。舂菜都要加作料。許多野菜野果的陪料首選是臭豆豉,其次是芝麻、花生和核桃,大蒜、生薑、辣椒、花椒、阿佤芫荽要配上,作料越齊,味道越好。
佤族人離不開山,也離不開火。他們靠山吃山,靠火生活。刀耕火種就是解放前佤族人耕作方式的總概括。佤族人出門,總是要帶上火(火鐮火草之類),若沒有取火的用具,也要從家裡帶上柴火頭。到了地裡,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燒一堆火。火,具有提供給人們取暖、抽菸、燒煮食物、反御蚊蟲、嚇跑毒蛇猛獸等功能。長期的狩獵、採集生活以及“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形成了佤族人火燒食物的習慣。在佤族飲食文化中,除了生食、煮食外,火燒食物是一種重要的烹調方式。有些食物煮的遠不如火燒的好吃。因此,佤族人特別喜愛火燒食物。
佤族人認為酒是最高尚、最聖潔的飲料。因此,產生了崇尚酒的習俗,酒被廣泛用於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佤族不論舉行什麼活動都有喝酒,喝酒前必定要舉行祝酒儀式,因此,佤族民族文化中,有《祝酒詞》這樣的民間文學作品。
佤族的先民認為,大自然裡的萬物,都是有肉有靈的鮮活生命,生者有命,死者有靈。民俗禁忌有許多是不科學的,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但這些禁忌在一定程度上卻起到了維護公德,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的重要作用。例如,佤族村寨附近都有一片“神林”或“神山”作為供奉神靈的“聖地”,他們禁忌砍伐神林,禁忌觸動神山。這種禁忌,無形中保護了森林,有利於環境保護。當然,佤族的食俗忌諱中,也有不少是具有科學性成分的,它是佤族食俗文化中傳承下來的良俗。作為一個傳統文化現象,有些飲食習慣於禁忌仍保留在佤族民間總,傳承後世。
回覆列表
阿佤人世代嗜好飲茶,而且喜歡飲釅茶。由於每次投入的茶葉多,水量相對少,熬煮出來的釅茶水,味道極苦,故稱之為苦茶。
苦茶是阿佤人的日常飲料。煮茶選用的茶葉,一般都是阿佤山上初制的綠茶或自制的大茶葉。每次取一兩左右的幹茶放進砂罐中熬煮,一直要熬到茶水顏色如中藥湯一樣黑紅為止。喝了這種茶,有清涼透脾的感覺。
佤族苦茶
“苦”是雲南飲食獨特的一味。雲南菜有苦味,茶也有苦的。佤族就喜歡苦茶。苦茶是佤族人把自己加工的大葉綠茶用鍋烤成黃色、烤出香味,再放入底大口小的小陶缸裡,約七成滿,然後注人清水,用炭火煎熬。缸內放入一小木片,不時地用木片把茶葉壓下,不讓其溢位缸外。第一次注入的水煎熬幹後,再加入清水。大致煎熬到只剩一半水時,即可飲用。這種茶味釅而苦,故稱苦茶。佤族煎苦茶,一般是在中午和晚上。中午在田邊地頭,喝上一碗苦茶,能解渴去乏。晚上圍坐火塘,喝上一碗苦茶,能提神醒腦。有的佤族同胞,喜歡每次50克左右放人砂罐熬煮,水不多放,熬到茶湯黑紅為止,其濃度遠超過哈尼族的煨釅茶。其苦澀味使外人不敢問津,他們嫌淡茶不過癮。
佤族竹筒茶
竹筒茶也是佤族的品飲方式。佤族竹筒茶流行於佤族聚居地區。砍青竹為具,一端去除竹節,採摘青茶放入竹筒,置於火上烘烤,青茶在高溫中受竹氣蒸燻,使筒內茶葉產生特殊清香,然後衝開水作飲。在製作過程中加少量鹽巴,其滋味別緻。飲後可止渴解乏,祛熱解暑,明目化滯。阿佤人吃竹筒飯,喝竹筒酒,為古樸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