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走好新長征路
-
2 # 任昶璞
孫權一生共育有七個兒子和兩個養子(淩統之子凌烈和凌封)。
長子孫登為孫權所愛,孫權在稱帝后就立孫登為皇太子。並選取優秀計程車人為孫登侍講詩書,為孫登娉娶周瑜之女為太子妃。孫登成年後多次勸諫孫權,對時政多有匡弼,鎮守武昌時,處理政務謹慎得體,凡事都先諮詢,然後方才施行。然而天不假年,赤烏四年(241年)五月,時年僅三十三歲的孫登病死。孫權獲悉驚訝悲惋,悲痛不能抑制,一談到太子就傷心流涕,諡孫登為宣太子。詔書提到:“國喪明嫡,百姓何福!”

次子孫慮,字子智,生母不詳,自幼聰慧,多才多藝,遵奉法度,恭侍師友,深得孫權器重喜愛。黃武七年(228年),封建昌侯。後任鎮軍大將軍,駐守半州。嘉禾元年(232年),孫慮去世,時年二十歲。
三子孫和,字子孝,原太子孫登去世後被立為太子,孫和小時候聰慧伶俐,特別受孫權鍾愛,常常令其跟隨在身邊,衣服禮秩珍玩之類的賞賜,其他皇子不能與他相比。史載“帝尤愛幸”,是孫權最寵愛的兒子。孫和愛好文學,擅長騎射,禮賢下士,尊敬老師,頗為人們所讚譽。孫和被立為太子後,魯王孫霸不服孫和被立為太子,之後和全公主糾集黨羽陷害太子及其支持者,天天在孫權面前讒毀。孫權猶豫了好幾年,後來終於將孫和軟禁並廢黜太子之位,後改封南陽王。建興二年(253年),因有傳言諸葛恪要迎立孫和為帝,孫和被權臣孫峻收繳王璽綬並賜死(或毒死),時年僅29歲。孫和長子孫皓即位後追諡父孫和為文皇帝。

四子孫霸,字子威,孫和之弟,受封為魯王。後來與太子孫和之間爭奪謫位,孫霸與全公主糾集黨羽陷害太子及其支持者,導致大批人才受到迫害,造成朝野動亂,史稱“二宮之爭”。赤烏十三年(公元250年)秋,孫霸終因圖謀危害太子而被賜死,其黨羽全寄等皆被誅殺。
五子孫奮,字子揚,母仲姬,初封齊王,因擅殺封國屬官、多次越法行事而被廢為庶人,後改封章安侯。吳末帝孫皓在位時,以孫奮陰謀自立為由,將孫奮和他的五個兒子全部誅死,並取消他的封爵。

六子孫休,即吳景帝,字子烈,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三位皇帝,在位六年。初封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九月,權臣孫綝發動政變,罷黜吳主孫亮為會稽王,迎立孫休為帝,改元永安。孫休在位期間,頒佈良制,嘉惠百姓,誅除孫綝,促進了東吳的繁榮。永安七年(264年)七月駕崩,年僅三十歲。

七子孫亮,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二位皇帝,在位六年。母潘皇后,吳大帝孫權第七子,史稱會稽王、吳少帝、吳廢帝。建興元年(252年)十歲時登基為帝,太平二年(257年)親政,後因謀除權臣孫綝事洩而被廢為會稽王。永安三年(260年),再被貶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殺(一說被毒殺),終年僅18歲。
-
3 # 使用者2241264816021
吳中七子是清代七位著名詩人、文學家錢大昕、曹仁虎、王昶、趙文哲、王鳴盛、吳泰來、黃文蓮的並稱。
清代文學家錢大昕、曹仁虎、王昶、趙文哲、王鳴盛、吳泰來、黃文蓮等人都是江蘇嘉定、青浦(今上海市)一帶人,且以文學詞章齊名,被沈德潛推為“吳中七子”。
其中以錢大昕、曹仁虎、王昶三人成就最高。
1.錢大昕(1728~1804年): 字曉徵,一字及之,號辛楣,又號竹汀,晚號潛研老人。史學家﹑漢學家,學者,詩文家。
回覆列表
是孫權的七個孩子
長子孫登:病逝
赤烏四年(241年),孫權的長子孫登去世,年僅三十三歲,諡號宣太子。對此,在筆者看來,就孫權的長子孫登來說,可以類比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兩人都是非常賢能的太子,都受到了父皇的喜愛和器重,結果最後都英年早逝,並對之後的歷史走向產生了重要影響。比如朱標沒有英年早逝的話,明朝很可能就不會發生靖難之役了。而就三國時期的東吳來說,孫登順利即位的話,不僅東吳的國力將會得到增強,就孫權的其他兒子,很可能也不會落下悲慘的結局了。

次子孫慮:病逝
嘉禾元年(232年),孫權稱帝后,次子孫慮病逝,時年二十歲。
三子孫和:被殺
在次子孫慮和長子孫登相繼病逝後,三子孫和成為孫權事實上的長子了。於是,孫和被孫權冊立為太子。但是,太子孫和因為被魯王孫霸和全公主誣陷,逐漸失勢。赤烏十三年(250年),降為彰王,再封南陽王。建興二年(253)年,傳言得到太傅諸葛恪迎立,坐罪賜死,也即孫和可以說是被東吳權臣孫峻所殺的。建興二年冬(253年),孫峻誅殺諸葛恪後,升為丞相大將軍,從而對孫和等東吳宗室痛下殺手。

四子孫霸:被殺
孫權的長子孫登去世後,四子孫霸和三子孫和展開了一場奪嫡之爭。雖然這場奪嫡之爭沒有清朝的九子奪嫡那麼激烈,但是,這還是牽連了不少東吳大臣,比如陸遜就因此被孫權責怪,最終氣憤而死。赤烏十三年(公元250年)八月,孫霸因圖謀害死孫和而被賜死,其黨羽也被誅殺。對於孫權的四子孫霸,《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道:“以庶幹嫡,奮不遵軌度,固取危亡之道也。”也即孫霸被殺的結局,可謂咎由自取,並不值得同情。
五子孫奮:被殺
孫奮作為孫權之子,初封齊王,因擅殺封國屬官而被廢為庶人,後改封章安侯。建衡二年(270年),傳孫奮與上虞侯孫奉必有一人會成為皇帝,這讓當時在位的皇帝孫皓非常憤怒。於是,孫皓將孫奮和他的五個兒子全部誅死,取消他的封爵。對於孫奮來說,並沒有什麼謀反的舉動,結果全家被孫皓所殺,可以說是讓人同情了。

六子孫休:病逝
在吳國曆史上,孫休是第三位皇帝,至於第二位皇帝,則是孫權的七子孫亮。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孫綝發動兵變,罷黜孫亮為會稽王,迎立孫休為帝,孫休三讓而受,改元永安。對於權臣孫綝來說,希望可以繼續執掌東吳大權。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孫休並不是漢獻帝劉協。在登基稱帝后,孫休與張布丁奉合謀,遂除孫綝。
一定程度上,如果不除掉孫綝這位權臣,東吳很可能會像末年的東漢王朝一樣,朝政被權臣把持,君主逐漸成為漢獻帝這樣的傀儡皇帝。因此,在東吳的歷任皇帝中,孫休還是比較有作為的。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孫休在位期間,頒佈良制,嘉惠百姓,促進了東吳的繁榮,這成為東吳可以成為魏蜀吳三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原因之一。

七子孫亮:被殺
孫亮是孫權最小的一個兒子,但是,因為聰慧過人,所以受到了孫權的喜愛。建興元年(252年),十歲的孫亮正式登基稱帝。不過,公元258年,孫亮被權臣孫綝廢為會稽王,失去了皇位。永安三年(260年),孫亮再被貶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被逼自殺(一說被毒殺),終年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