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沐槿花開

    1: 民治與治民 。

    2: 大傳統 VS 小傳統。

    3:差序格局和團體格局。

    4:社會基礎、社會結構、社會秩序 。

    5: 男女有別。

    6:禮治和法治鄉村 Vs 都市。

    7:移植西方與本土特色。

    8:現實、使命、社會學家、公共知識分子。

    “鄉土社會的特性”,展示了鄉土社會中人和人相處的基本方法。鄉土的熟人社會中,並不那麼需要文字,文字是“間接接觸”,面對面的來往,直接接觸有更有效 ——空間

  • 2 # 天空海闊4422

    鄉土社會的一個特點就是大家是在熟人里長大的,生活上互相合作,彼此天天見面,社會學上稱之為“面對面的社群”。在這“社群”里人們甚至可以不必見面而知道對方是誰。【A】這是說,你得用聲氣辨人。熟悉的人不必通名報姓,足聲、聲氣、甚至氣味,都足夠“報名”。

    文字發生之初是“結繩記事”,起因是在空間和時間中人和人的接觸發生了阻礙。我們不能當面講話,需要找一些東西來代話。【B】這是“文字”,一種雙方約好代表一種意義的記號。如果是可以面對面直接說話時,這種被預先約好的意義所拘束的記號,不但多餘,而且有時會詞不達意引起誤會。

    文字所能傳達的情意是不完全的。這不完全是出於“間接接觸”的原因。我們所要傳達的情意是和當時當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你用文字把當時當地的情意記了下來,如果在異時異地的圜局中去看,所會引起的反應很難盡合於當時當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應。文字之成為傳情達意的工具常有這個無可補救的缺陷。於是在利用文字時,我們要講究文法,講究藝術。文法和藝術就在減少文字的“走樣”。

    在說話時,我們可以不苛求文法,因為有很多輔助表情可以補充傳達情意。在寫作時卻不能如此。不合文法的字詞難免引起誤會,所以不好。可說話時我們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顯得迂闊,而且可笑。

    所以,文字是間接的說話,它是個不太完善的工具。在能夠彼此直接接觸的鄉土社會,為什麼捨棄比較完善的語言而採取文字呢?

    在“面對面社群”裡,連語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採取的工具。語言是社會的產物、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為的時候,個人才需要表達;而表達的結果也須使對方明白所表達的意義。所以象徵是包括多數人共認的意義。因此,我們絕不能有個人的語言,只能有社會的語言。語言只能在一個社群所有的相同經驗的一層上發生。

    另一方面,在一個社群所用的共同語言之外,也必然會因個人間的需要而發生少數人間的特殊語言,即行話”。行話是同行人中的話,外行人沒有這種經驗便不會懂。除了用聲音作象徵的“特殊語言”,其實親密社群中可用來作象徵體系的原料還有很多。表情、動作,在面對面的情境中,有時比聲音更容易傳情達意。即使用語言時,也總是密切配合於其他象徵原料的。【C】

    語言像是個社會定下的篩子,如果我們有一種情意和這篩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過去。其實這個篩子雖幫助了人和人間的瞭解,但同時卻也使人和人間的情意公式化了,使每一人、每一刻的實際情意都走了一點樣。

    熟人中的眉目傳情“指石相證”,拋開了比較間接的象徵原料,而求更直接的會意了

  • 3 # 博學船帆XZ

    鄉土社會的間接接觸是文字。

    人與人之間是,面對面直接接觸。鄉土社會的間接接觸,是不需要用文字來表情達意。人們之間非常樸實在一起交往生活,整天也不需要用文字傳達想法。人們非常純樸地生活,也不需要寫什麼,畫什麼,有什麼就直接說可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內每年哪個城市下雪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