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莉莉姐不辛苦

    哈尼梯田的水主要是靠降雨,雲南紅河州的降雨量非常大, 哈尼人在山上修築了非常多的溝渠, 把雨水引到梯田裡。

  • 2 # 雅蒂斯登

    哈尼梯田的水是從山上的泉水來的。一股清泉從山間留下,經過大小凹槽構成的橫木,沿著蜿蜒交錯的溝渠流向一片片梯田。

    2022年3月15日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拍攝的哈尼梯田。新華社記者 馬淮釗 攝

    帶著凹槽的橫木是當地哈尼人分配水源的一把“尺子”,這一千年來哈尼農耕智慧的結晶被稱為木刻分水法,哈尼人用其量水、分水,取之有度、用之有節,既體現他們對大自然的崇敬,也可以合理有效利用水資源,避免村寨、村民之間因用水發生糾紛。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千百年來,元陽的哈尼族群眾利用複雜的水渠系統,將水從樹木繁盛的山頂引入梯田,構建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迴圈農業生態系統。

    在當時科技手段匱乏的年代,如何精確分出能合理灌溉梯田的水源呢?

    村裡的老者介紹,分水時,一般由“咪谷”(哈尼族中德高望重的老者)牽頭,經用水者協商,約定每條水溝應分得的用水量。然後選用一根質地堅硬的橫木,由村裡經驗豐富的老者根據每戶需水量鑿出開口寬度不一的凹槽,將之安置在渠道的分水口處,水流就會沿各個凹槽流入支渠,引流到各戶梯田裡。凹槽寬,水流大,反之則小。

    2022年3月15日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埡口村拍攝的用於“木刻分水”的水槽。新華社記者 曾維 攝

    長期浸泡在水裡會使橫木受到侵蝕破壞,因此木頭的選材也是木刻分水法的重要一環。“用來分水的木頭一般都有上百年的歷史,才經得起水流的沖刷。”普學昌說,分水器每10年左右就需要換新的木頭。

    為了維護木刻分水器的正常使用和溝渠的順暢流通,哈尼人還設立溝長一職,也叫趕溝人。作為埡口村剛剛上任一年的新任溝長,李金亮經常扛著鋤頭巡察溝渠。

    遇到溝渠哪裡堵水了,他便用鋤頭進行疏通,保證溝裡的水能不間斷流入各家梯田。到了雨季,山裡滑坡較多,溝渠易堵,他巡察的次數會更多些。“無論農忙農閒,梯田一年四季都不能停水。”李金亮說,長時間缺水再注水極易造成田埂倒塌,因此維護水持續注入梯田非常重要。

    同時,為了保證梯田的生物多樣性和保護土壤,哈尼人只施農家肥。他會把牛、豬等家畜的糞便挖到水渠,讓肥料順著水流衝到梯田裡,這樣既節省人力又能實現綠色灌溉。李金亮說,這是水力衝肥法,“哈尼人是離不開水的,有水才有田,有田才能有好日子”。

    2022年3月15日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拍攝的哈尼梯田。新華社記者 馬淮釗 攝

    近年來,中國各地許多鄉村快速發展,而哈尼人還用著祖宗傳下來的老法子耕作,稻作產量相對不高、銷路打不開。許多村民選擇外出務工,留守的村民大多是老人和婦女,有的梯田一度面臨荒田的危機。

    對此,元陽對傳統民居、水碾、水碓、磨秋等進行修繕和掛牌保護,嚴守稻作梯田紅線,修建蓄水工程、五小水利工程等水利專案,村規民約中加入沿用趕溝人、守林人、木刻分水法、水力衝肥法等民間水資源管理辦法。

    回鄉創業的嶽紹經過反覆調研,在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的技術支援下,傳承創新了哈尼“稻魚鴨”生態種植養殖模式,把“一水多用、生態養殖”技術帶給村民。

    如今,55歲的嶽紹依託網際網路科技,推出了元陽縣“稻魚鴨”智慧農業服務平臺,實現了無人苗種監控、漁業環境監控、養殖病害遠端會診等功能。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推動下,村民收入來源有了穩定保障。

    千百年過去,哈尼梯田美景依舊,古老的用水智慧也在代代相傳中繼續為哈尼人帶來美好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哀江南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