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這個笑點很低

    我就從有記憶以來一直有動物恐懼症,怕狗貓甚至小雞小鴨小兔子各種動物。小時候別人都以為我是膽小怕咬,一般遇到狗會害怕的尖叫逃跑,別人都很不能理解,會告訴你這個狗不咬人。我不知道怎麼跟人解釋動物恐懼症並不是因為害怕動物會咬你。現在長大了我神經已經敏感到聽到鈴鐺聲或者類似於動物跑的聲音都會非常緊張,冒冷汗,發抖,心跳加速。看著周圍的人都很不能理解,每天下班路上都害怕遇到狗,真是過的非常痛苦。

  • 2 # 獵奇動物社

    小時候,下河摸魚,最怕兩種動物:一種是可以悄無聲息吸附在我們腿上的螞蟥,一種就是蛙類了。尤其是在摸魚時一旦摸到不管是青蛙還是蟾蜍,總是會嚇一大跳,然後就不敢再摸了,尤其是摸到蟾蜍時,全身的雞皮疙瘩都會蹦起來。

    但是,小時候我發現,我的一些小夥伴摸到蛤蟆時就能淡定地將其扔掉,然後繼續摸魚,後來長大了,我才知道對蛙類的恐懼有個專業的名詞“青蛙恐懼症”(泛指無尾目的蛙類)。眾所周知,沒有一種恐懼是沒有原因的,比如蛇,大多數人對蛇會本能地感到害怕,這種害怕經過研究表明是先天的。

    早在2011年《最新心理科學指南》(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雙月刊上發表了一篇相關的研究論文,該論文的發表者是美國拉特格斯大學的瓦妮莎·洛比與卡內基以及弗吉尼亞大學研究人員,他們將兩臺電視同時播放節目,一臺播放的是蛇的畫面,一臺播放的是自然界中的大象等不可怕的動物,在播放的同時,工作人員會用音訊同時播放可怕和歡快的聲音。

    結果發現當聽到可怕的聲音時大部分的嬰兒都會看向播放蛇的畫面,可見可怕與蛇在嬰兒的認知中就是相關聯的,之後,研究人員又將9張不同動物的圖片放到3歲孩子的面前,結果發現他們總是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出蛇的圖片。

    顯然人害怕蛇最大可能就是天生的,也就是寫進了基因的,關於蛇為何寫入人恐懼的基因,可能與人類祖先的住所簡陋以及經常要從事野外的活動(採集、捕獵等)有關,因為蛇中有許多可以致命的毒蛇,它們會爬行人的住所中攻擊人,也會在人在戶外時意外傷人,但是人類祖先對如何辨認蛇是否有毒又缺少科學的方法,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將蛇寫入基因中,讓人本能的害怕,因為只有害怕才會遠離,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咬傷。

    但是,蛙類與蛇類不同,它們對人沒有任何的攻擊性,反而可以輕鬆的讓人拿在手中,然後摔死,那麼,許多人的“青蛙恐懼症”是如何形成的呢?筆者翻閱了一些相關的研究論文發現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只是有3個主流的可能性,下面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然後說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人對蛙類到底在怕什麼?

    2019年發表在《自然科學》雜誌上的一篇學術論文對人類懼怕兩棲動物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原文:Human evaluation of amphibian species: a comparison of disgust and beauty),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人員選擇了101張不同的兩棲類動物圖片分別給不同年齡、性別的人看,然後設計了一個七級李克特量表(一種心理反應量表,以選項的形式表達,一般都是5個等級,7級是5級的進一步細分化,即:非常不滿意、不滿意、比較不滿意、一般、比較滿意、滿意、非常滿意,對應了害怕和不害怕),結果發現,大多數人對蛙類有著明顯的恐懼。

    之後,研究人員綜合受實驗者的對恐懼的描述發現蛙類的這些特徵是引起它們恐懼的原因:圓形的體型、前肢短小、小眼睛、疣、、粉色、灰色、深色以及暗淡的顏色。

    根據這些引起了恐懼的因素,我們可以發現蟾蜍至少中了5項:圓形體型、小眼睛、前肢短小、疣以及灰色的顏色,而青蛙相比較蟾蜍來說要差一些,但它也中了3項:圓形體型、前肢短小以及深色的顏色(綠色)。

    許多人怕蛙類的三個主流解釋?

    第一:文化的影響。在美國、英國等國家,蛙類向來被認為是一種“厄運”的象徵(可見不僅僅是中國古代迷信,發達國家也有迷信),所以蛙類通常出現在一些帶有負面情緒的民間傳說之中,這使得許多人對蛙類有了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

    第二:毒性。在實際的調查中,怕蟾蜍的人要遠遠多於怕青蛙的人,這其實是毒性“惹的禍”,蟾蜍的耳後和背上佈滿了疣粒,這些疣粒對應的是皮下的毒腺。記得小時候,大人就叮囑我:遇到癩蛤蟆不要碰,它身上有毒,碰了容易長“猴子”(疣症),這樣久而久之,人們就對這種毒物產生懼怕的心理了。

    第三:心理創傷。有研究表明,有許多害怕蛙類的人是因為看到過蛙類慘死的場景引起的,早在20世紀80年代,加拿大的多位精神領域的專家就對患有“青蛙恐懼症”的人做過調查和分析,結果發現有一位重度患者是因為開著收割機將田裡的一群蛙類不小心割死,當看到這些血肉模糊的蛙類後,她對蛙類產生了極大的恐懼。

    關於人害怕蛙類的個人看法

    以上是三個主流的說法,不過在筆者看來多數人害怕蛙類應該與經歷有很大的關係,比如小時候喜歡下河摸魚或者需要在稻田裡幹活的小夥伴,他們大機率是會害怕蛙類的,因為這些人經常會摸到或者在幹活時被跳出的蛙類嚇一跳,久而久之,就害怕蛙類突然出現了。

    其次還與蛙類的特點有一定的關係,首先蟾蜍的背上佈滿了凹凸不平的疣粒,這些疣粒即使不用手摸都會引人不適了,如果用手摸上去,更會讓人害怕,而青蛙雖然沒有疣粒,但是它們靠溼潤的面板來輔助呼吸,所以當我們摸到它們時,溼滑感也會讓許多人害怕,而且只要對溼滑感害怕的人,通常都不敢摸泥鰍和黃鱔。

    最後

    兩棲動物恐懼症其實就是青蛙恐懼症,這種現象在許多人身上都有體現,我個人認為這與蛙類總是突然跳出(個人經歷)以及它們的外觀或者手感有很大的關係,當然,毒性、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也有一定的關係。

    不過,根據科學的研究發現,青蛙恐懼症通常集中在心智未成熟的兒童之中,成年人是比較少的,可見這並非像人怕蛇那樣是種本能的恐懼,而是後天習得的,並且隨著人逐漸的長大,這種恐懼也會減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2月爬泰山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