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泰域研究站

    中國疫情危機處理表現出色,發言人也曾表示,世界疫情再起中國已然成為資金避險之地,所以,除了政治原因,沒有其他原因會讓外資對中國失去信心。總體來看,外資應該更堅定留著中國的信心。

  • 2 # 何理和法

    必然會出現一波外企撤離,因為發達國家認識到了,一個國家自身產業鏈不完整,疫情來了,連口罩和呼吸機都要依賴進口,全世界哄搶還搶不到,每天無數國民缺乏醫療防護物資,這顯然是不利於國家安全的。

  • 3 # 三華里

    嗯,在我看來未必,畢竟疫情已經結束,在中國確定性因素還是要比其他國家強很多,而且外企市場相當部分在中國,國家疫後扶持政策也幾乎一視同仁,優勢盡顯都是擺著在那了,再者套用一句中國古話搬一搬三蘿谷,相信換成誰,也不會去幹吃力不討好的事吧。

  • 4 # 芙芝翡翠谷528

    多國限制出入境,全球的運輸幾手凍結……而且未來不確定性因素很多,所以目前在中國的外資企業能否"活下去"是首要問題!!!

  • 5 # 寶山孫伯

    疫情過後有理性的外企不會遷岀中國。①,在中國創業有一個安定的國家氛圍做支撐。2,有熱情的十四億人民的寬宏品德調動有效地經濟勞資合作平臺。3,華人文素質和國力高科技的升級拉動了內需消費,勞資兩廂彰益。

  • 6 # 執著的日月

    這次冠肺疫情席捲全球,只有中國真正控制住了疫情,雖然湖北遭受重創,但是中國的內需和創新能力目前來說應該是最好的,在疫情情況下投資的環境也是最穩定的,中國政府給予外資的政策也是最好的,所以明智的外企是不會撤離的。

  • 7 # 趙國偉John

    外企不會撤離,十四億人口所蘊含的龐大市場,是任何一家企業都不能忽視的。中國穩定的社會環境和經營環境,給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優良的土壤。短暫的疫情或者其他事件,都不會影響外資企業的長期判斷。當今世界的競爭,不再是一國市場的競爭,而是站在整個世界的舞臺上的競爭,中國市場不容拋棄。外資不會撤離,但是外資企業同樣會調整企業的發展戰略,原有的發展模式,未必適應疫情之後的中國國情,所以外資企業會根據中國國情變化,調整發展戰略。或是提前佈局,或是方向偏重,抄底、增資、減資等等,所有利於快速發展的手段和方式,都會一一登場。

  • 8 # 名師秋毫

    1.勞動力成本高,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已經喪失。目前,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每年都在上升。隨著工資的調整,社會保險支出也相應增加。這部分降低了企業的利潤。以前廉價勞動力的優勢不復存在,企業的負擔也增加了。2.最近的一系列稅收改革恰恰證明了以前沉重的稅收負擔。近年來,從中國撤出的外資企業都承受了沉重的稅收負擔。改革前,稅收負擔如此之大,可以與世界稅收負擔排名相比。在全球總稅率排名中,中國排在第12位,稅負為68%,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40.6%。最近,國家頒佈的一系列稅費減免政策確實提高了許多企業的盈利能力,減輕了企業的稅收負擔,增強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3.大陸一些領域的技術已經超過外資企業。中國的國有和私營企業在某些技術領域已經趕上了外資企業,而這些領域的外資企業在大陸已經失去了技術優勢。

    4.中國的外資環境與政治風險。儘管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4313766392017年初國務院出臺了許多吸引外資的宏觀政策,如簡化行政程式、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和《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但對一些外資企業的政治影響是不可否認的。在敏感時期,外商投資企業應特別重視各種納稅申報和人事勞資關係的處理。如果稅務檢查罰款達到數百萬,足以使一家外資企業倒閉。

    5.外資企業的投資者很難控制發往中國的管理欺詐。一些外商投資企業的投資者多年來沒有發現當地法人管理中的欺詐行為和外國管理層與當地僱員之間的矛盾。當矛盾達到冰點,導致公司資本流動危機和員工集體罷工時,當投資者發現時,已經是發生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之後。

    6.由於環境保護問題,外資化工企業可以搬遷,難以搬遷的可以離開中國。隨著國家政策對工業園區環境保護要求的逐步標準化,一線城市化工廠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不得不遷往城市周邊或偏遠鄉鎮的其他城市和工業園區。然而,對於一些外資企業來說,搬遷帶來了太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因此他們選擇退出中國市場。

    近年來,許多知名跨國公司紛紛退出中國的外資企業,同時發生了大規模裁員,引起社會關注。這些肯定會對當今社會的經濟和下崗職工產生很大的影響。然而,另一方面,中國也加大了吸引外資的力度,不斷最佳化商業環境,簡化行政程式,並出臺了一系列稅費減免政策。新進入中國的外商投資企業數量也在增加。就2018年而言,除3月和4月外,上海新註冊的外商投資企業數量與2017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也許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轉變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途徑。適應社會發展,響應環保要求。

  • 9 # Hi傑裡

    個人認為會的,因為疫情會讓更多國家思考全球化的弊端。

    口罩、醫療等相關產品無法及時、高效運出。

    對智慧製造會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機器人快速在低端製造業鋪開。行業迎來爆發,機器能代替人類,發展中國家、落後國家失去人力成本優勢,出口萎縮,發展中國家由貿易順差漸變為逆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研究生名校讀研還是在工作地的大學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