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省心放心1

    匈奴在歷史上是從蒙古草原逐漸向南向西 向北 擴張的 。

  • 2 # 玩牆布曲的九蔡

    一、形成起源

    關於匈奴的起源,存在多種不同的聲音,但基本上還是以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為主,認為他們屬於華夏族的一脈。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


    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公元前16世紀左右,在夏朝滅亡後,夏後履癸(夏桀)的一部分後裔逃往北方,在吞併和吸納當地的其他部族後,逐漸形成了匈奴族。如果依照此說法,古匈奴由夏朝王族的後裔建立,屬於華夏一脈當無異議。


    但是,由於《史記》的記載比較模糊,而且也沒有明確的佐證,所以有學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為,在東周時期,北方異族的名稱非常旁雜,基本都屬於不同的民族,甚至不同的種族,不能籠統的定性為是匈奴。


    陸渾國貴族墓葬


    2015年12月,河南省洛陽市文物考古院釋出訊息稱,在洛陽市的伊川縣境內,發現了2500多年前的陸渾國貴族墓葬。在墓葬中,發掘出土了銅編鐘、銅鼎等多種銅器,還在陪葬的車馬坑中,發現了車輛和馬匹的遺骸。


    考古學家依據出土文物和發掘情況分析,此處墓葬的葬俗和春秋戰國時期的甘青地區戎人埋葬習俗非常相近,而與當時中原地區的葬俗則差別甚大。據《左傳》記載:


    僖公二十二年秋,秦、晉遷陸渾之戎於伊川。


    其中,這裡提到的“戎”,就是指戎人或戎民,他們屬於古匈奴人。而僖公二十二年,大致就是公元前638年,與2015年在洛陽市伊川發現2500多年前的貴族墓葬,形成了相互的印證。


    二、發展壯大

    縱觀整個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落後的文明依靠武力,或許能夠征服先進的文明,但必然不會長久。早期活躍於北方的婁煩、林胡等民族,很快就被中原政權所消滅,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僅僅只留下一點痕跡而已,完全比不上匈奴,發展成為了中原王朝的一個重大隱患。


    春秋時期,北方的少數民族很多,比如狄、戎、鬼夷等,基本都屬於古匈奴族,活動的疆域範圍大概包括了陰山一帶。


    到了戰國時期,匈奴南部與秦、趙、燕三國接壤,開始在漠南長城一帶活動並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當然,這種政權形式比較落後,還停留於部落聯盟的階段。


    不過,匈奴憑藉自己華夏一脈的身份,很早就開始與中原政權接觸,甚至還同周穆王一起祭祀華夏共祖黃帝。


    所以,在春秋戰國這麼長的時期內,儘管匈奴和中原諸侯國之間多有戰爭,但卻並沒有成為被打擊的重點物件。相反,匈奴還從中伺機擴張,在縫隙中贏得了發展。


    在其他遊牧勢力先後被中原政權擊敗後,匈奴抓住機會,很快就填補了他們留下的空白,生產力水平和軍事實力都得到了提高。這樣,跟隨中原王朝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步伐,匈奴也實現了由原始制向奴隸制的轉變。


    到了戰國末期時,秦國的崛起已經無可阻擋。加之,匈奴內部出現了天災和人禍,很快就被秦將蒙恬擊敗,只得進行戰略收縮,退回了漠北之地,直到十幾年後才敢再次南侵。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


    頭曼不勝秦,北徙。十餘年而蒙恬死,諸侯叛秦,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復去。於是,匈奴得寬,復稍渡河南。


    三、空前崛起

    秦朝末年,劉邦和項羽在中原大地進行楚漢爭霸,根本無暇北顧。而匈奴也迎來了一代明主冒頓單于,他趁機擴充匈奴實力和疆域。


    匈奴擴張


    匈奴向東消滅了東胡,佔有了大興安嶺等廣袤的土地;向西驅逐月氏後,征服了Murano、烏孫等西域諸國;向北擴張到了貝加爾湖一帶;向南吞併了白羊,佔領黃河以南的部分地區。


    此時的匈奴,終於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奴隸制國家,儼然就是中原政權最強大的北鄰。


    西漢初年,中原王朝終於結束了長期的戰亂,但是已經處於國力凋敝的時期。漢高祖劉邦忌憚匈奴的崛起,擔心日後更加難以對付,於是舉國之力,親率三十萬大軍主動征討匈奴。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遭遇了“白登之圍”,被冒頓單于率領的匈奴大軍圍困七天七夜,戰敗後勉強才撤回。從此,西漢徹底改變了對匈奴的攻勢,轉而採取被動守勢,再也沒有大規模發兵匈奴。


    從此以後,匈奴的發展進入到了全盛時期。


    當時,匈奴佔據著長城以北一直到貝加爾湖的廣大地區,在新疆甚至中亞一帶,都確立了穩固的統治。至於說甘肅、寧夏等地,就成為了匈奴對抗中原政權的前沿陣地。


    匈奴的強大,不僅僅體現在他的疆域和地盤上,更體現在他強大的軍事實力。漢高祖劉邦時期,雖然西漢對匈奴採取守勢,但雙方還算是勢均力敵。


    劉邦之後,西漢陷入了亂局,直到漢文帝登基才算平穩,匈奴趁機又一次擴張。在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單于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在突破蕭關後,一路向漢朝國都長安進逼,焚燒了漢朝的回中宮,前鋒部隊甚至逼近了甘泉宮,長安已經近在咫尺。


    漢文帝在匆忙之下,從上郡、北地和隴西等地四處調兵,馳援長安。老上單于眼見漢朝軍隊已經完成集結,而且自己也劫掠了大量的物資和金銀,再打下去並沒有必勝的把握,就從容不迫的主動後撤了。


    當時,漢朝集結的數十萬軍隊,竟然不敢追擊已經深入到漢朝腹地的十餘萬匈奴騎兵,眼睜睜目送其撤退。


    此後,匈奴基本上開始年年南下搶掠,特別是雲中郡和遼東郡兩處,幾乎就成了匈奴襲擾西漢的視窗。


    西漢時期匈奴疆域


    而西漢,在“文景之治”下,對內繼續保持著與民休息和無為而治的方針,對外繼續保持著對匈奴的和親之策和防禦態勢。


    四、第一次分裂

    巔峰時期的匈奴,始終都保持著對中原王朝的軍事主動權,憑藉著他們高度的機動性,不斷侵擾中原王朝,簡直到了隨心所欲的程度。


    但是,西漢畢竟疆域廣大,生產力發達,經過幾代帝王的勵精圖治後,到漢武帝登基時,漢朝已經走過了六十年。而且,還經歷了“文景之治”,透過與民休息,不僅恢復了生產力水平,軍事實力也得到了提升。


    漢武大帝


    基於此,漢武帝決心結束長期以來對匈奴的守勢,轉而採取積極主動的攻勢。


    公元前133年,“馬邑之戰”的爆發,標誌著漢匈之間正式全面開戰。漢武帝經過充分的準備後,終於拉開了反擊匈奴的序幕。經過數十年的長期戰爭,雖然西漢損失慘重,但匈奴更是徹底被擊潰,重新退回到了大漠。


    退回漠北後,匈奴的政局也產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單于在匈奴內部的權威出現大幅下降。之前暗藏的各種矛盾也趨於表面化,上層在圍繞單于的繼承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而針對匈奴的內部矛盾,西漢王朝也進行積極的干涉,透過拉攏和瓦解等手段,加速了匈奴的分裂和內亂。


    公元前60年,匈奴虛閭權渠單于死後,匈奴內部出現分裂,甚至存在了五大單于並立的局面。最後,發展為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的相互攻伐,導致了匈奴的第一次大分裂。


    公元前53年,呼韓邪單于歸附漢朝,史稱為南匈奴。他們為大漢王朝戍守邊關,逐漸和漢族等民族融合。據《漢書·匈奴傳》記載:


    呼韓邪單于款五原塞,願朝三年正月。朝天子於甘泉宮,漢寵以殊禮,位在諸侯王之上。


    在漢朝和南匈奴的聯合打擊下,北匈奴只得西遷以避其鋒芒。在打敗了大宛等國後,成為當時西域地區最強大的國家,繼續對漢朝虎視眈眈。


    五、第二次分裂

    公元前36年,漢元帝派遣西域都護府甘延壽和陳湯為正、副使出使西域,尋機消除北匈奴的威脅,通暢絲綢之路。


    陳湯發現,儘管北匈奴稱霸於西域地區,但郅支單于太過於剽悍殘暴。而且,北匈奴並沒有堅固的城池駐守,也沒有善於使用強弩的軍隊,與周邊國家的關係更是非常緊張。


    但是,正使甘延壽在沒有得到朝廷的旨意前,不敢貿然發兵。無奈之下,陳湯只得假傳聖旨,調集漢朝的屯田部隊和車師等國的兵員,大張旗鼓地向北匈奴進攻,吸引了更多的西域小國予以支援。


    最終,陳湯一舉擊敗了北匈奴並砍下了郅支單于的頭顱。據《漢書·傅常鄭甘陳段傳》記載,陳湯在擊敗北匈奴後向漢元帝上疏乞罪:


    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此話,在兩千年後的今天聽起來,依然令人熱血沸騰,猶雷在天。處死了堅決與漢朝為敵的郅支單于後,匈奴又一次遭受了重創,而漢匈關係也從此走向了緩和。


    在經歷了王莽篡權和農民起義等一系列混亂後,劉秀終於建立了東漢政權。而與此同時,匈奴中的反漢勢力重新抬頭,導致了匈奴的第二次大分裂。南面的匈奴歸順漢朝,北面的匈奴繼續與漢朝為敵,就像第一次分裂一樣。


    匈奴西遷


    漢明帝時,漢軍終於對北匈奴發起攻擊,並且一路追趕到了天山一帶,順勢奪取了新疆哈密。


    91年,東漢再次出擊北匈奴,在阿爾泰山一帶大敗北匈奴。


    北匈奴已經無法繼續在漠北的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選擇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竄和遷徙。至此,東漢對北匈奴的戰爭取得了全面的勝利,據《後漢書》記載:


    匈奴不知所蹤。


    六、歷史影響

    (一)南匈奴

    北匈奴西遷後,南匈奴繼續臣服於漢朝。一直到了東漢末年,趁著中原王朝再次陷入戰亂之際,南匈奴也想在此時自立。


    統治北方的曹操很快就擊敗了南匈奴,他們只得完全歸附於曹魏勢力。為了徹底吞併匈奴,曹魏實行了分化管理之策,將南匈奴劃分為五部。


    到了西晉時期,在八王之亂後,南匈奴五部的都督劉淵(字元海),起兵反叛並佔領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區,在中原建立了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匈奴漢國。之後,改名為趙國,也就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前趙國。


    劉淵改變了自曹操以來對匈奴五部的統治方式,重新恢復了匈奴傳統的舊制,也進一步把中原推向了戰爭漩渦當中。據《晉書》記載:


    或篡通都之鄉,或擁數州之地,雄圖內卷,師旅外並,窮兵兇於勝負,盡人命於鋒鏑,其為戰國者一百三十六載,抑元海為之禍首雲。


    407年,匈奴單于赫連勃勃在河套地區建立了夏國。為了和西夏進行區分,歷史上習慣將其稱為“胡夏”。


    431年,建國二十餘年的胡夏就被北魏消滅。之後,大部分匈奴人被遷入中原內地,完全融入了漢族。從此,南匈奴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消失在了中國的歷史舞臺。


    (二)北匈奴


    漢軍騎兵


    被東漢擊敗後,北匈奴開始西遷,進入到中亞地區,開始尋求另外的生存機會。


      錫爾河流經烏茲別克和哈薩克等國,形成中亞地區的主要流域。在漢朝時,這裡被稱為康居國,被迫西遷到此的北匈奴,開始在這裡定居。


    生性野蠻的匈奴人,在中亞落腳後就開始了疆域的擴張。據《北史》記載:


    在康居西北,去代一萬六千里。先是,匈奴殺其王而有其國,至王忽倪,已三世矣。


    《北史》中這段記錄,是說在445年時,位於中亞地區的阿蘭國,派遣使節來到北魏,聲稱匈奴滅其國已經三代了。而三代的時間,基本就是七八十年,推算回去,其滅國大致在公元370年左右。而這個時間,與《歐洲史》中的記錄完全一致,可以相互印證。


      北匈奴憑藉在阿蘭國的休整,逐漸恢復了實力,有了進一步擴張的底氣。


    375年,匈奴單于巴蘭姆伯爾率軍渡過頓河,向東哥特人發動了進攻。之後,又開始攻擊西哥特人,還渡過了德涅斯特河。


    這樣,隨著匈奴人的西遷,不僅打亂了亞洲的秩序,就連歐洲的秩序也深受影響。因為,迫於無奈的東、西哥特人,只得向西南渡過多瑙河,遷入到羅馬帝國進行避難。


    匈奴人沒有停止自己搶掠的步伐,一支渡過多瑙河,開始襲擾哥特人,甚至是羅馬人。而另一支,開始進攻美索不達米亞,攻佔了愛德沙城,侵略南俄羅斯草原並在此大幅增加了人口。


    在得到穩固的疆域後,以匈牙利平原為依託,逐漸形成了匈奴帝國。想來也可笑,在中國丟掉的尊嚴,從中亞和歐洲找補回來了。


      匈奴大單于阿提拉獨自掌權後,開始發起了大規模的侵略戰爭,主要集中在北歐和東歐方向,不僅有許多的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投降。甚至於,當地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竟然被匈奴人趕到了英倫三島上。


    至此,匈奴帝國的疆域達到了東至裡海,北到北海,西抵萊茵河,南連阿爾卑斯山。


    匈奴帝國


    大單于阿提拉在準備充分後,終於將擴張的目標選定為西羅馬帝國。匈奴人一貫的傳統就是要求對方和親,當年對待西漢王朝如此,現在對待西羅馬帝國也是如此。


    450年,阿提拉派使者來到羅馬,要求迎娶西羅馬帝國皇帝的妹妹荷諾利亞公主為妻。不僅如此,他還要求西羅馬帝國交出一半的國土,作為公主的嫁妝。


    如此過分和無理的要求,無異於是對西羅馬帝國的羞辱,自然遭到了拒絕。匈奴人以此為藉口,開始向西羅馬帝國出兵。


      面對如此野蠻和強大的敵人,羅馬人摒棄前嫌,一同對付匈奴強盜並將其趕回了萊茵河一帶。


    兩年後,阿提拉率領匈奴軍隊越過了阿爾卑斯山,終於攻入義大利境內。不過,長途遠征的匈奴軍感染了瘟疫,只得答應羅馬人的求和,帶著搶劫的財物滿載而歸。


    阿提拉死後,他的兒子們為了爭奪大單于之位而產生了內訌。終於,被匈奴長期壓迫和欺凌的其他國家和民族紛紛開始反抗,匈奴國很快就徹底衰亡,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征服亞歐


    不過,匈奴人在沉寂了七百年後,實現了又一次的捲土重來。作為匈奴的直系後裔,蒙古人就幾乎攻佔了整個亞歐大陸。


    迄今,匈奴的後裔還有很多,基本分佈在亞歐大陸,今天的中國、匈牙利、土耳其、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等國,都有匈奴的後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書奇譚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