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農科普
-
2 # 小冷說科普
就要迎來今年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了,這也是秋季向冬季進行過度的一個節氣。
對於霜降節氣的解釋,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是有記載的:“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意思是說這個節氣是在農曆的九月到來,而這個時候因為天氣進一步寒冷了,地表的水蒸氣凝結成為了冰霜,所以稱之為“霜降”。
霜降是24節氣中第18個節氣,當太陽達到了黃經210°時就交霜降節氣了。其時間是在每年公曆的10月23—24日交節。在霜降節氣的時候,由於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明顯下降了,早晚的溫差大,而秋燥也更為明顯了。而今年的霜降節氣是在10月23日,農曆九月二十八日。那俗語“霜降不見霜,來年鼠啃倉”說的是什麼意思嗎?有沒有道理呢?
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還是比較簡單的,它說的是霜降節氣這天的時候,如果還沒有看到霜,那麼來年的糧食產量就會受到影響。而之所以說“老鼠啃倉”,是因為糧食的產量低,甚至糧食會絕收,而野外的老鼠沒有食物可吃了,就只能是爬到農民的家裡面,來啃糧倉偷吃糧食了。
那為何霜降沒有見霜,來年的糧食會受到影響呢?這句農諺有沒有道理呢?
其實吧,這句農諺背後的意思是說如果霜降節氣到了,還沒有見霜,那就意味著這個期間還是比較暖和的,而且在冬季的時候也會偏暖和。而冬季暖和讓人感覺是好過一些了,可是對於農作物而言卻並不是好事。因為“該冷不冷,不成年景”,如果本來寒冷的冬季,卻變得比較溫暖了。
那麼這樣的氣候是比較反常的,來年就容易出現一些災害。同時冬季天氣偏暖和,而地裡的大量害蟲及蟲卵就能輕鬆的熬過冬季而不被凍死,這樣到了第二年的春節它們就會大量的產卵,自然就容易導致一些病蟲害,尤其是蟲災就會很嚴重。
要知道在以前農民都是看天吃飯的,當時也沒有什麼農藥,如果莊稼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病蟲害,農民也是沒有什麼辦法的,所以產量肯定是受到影響的。那這句農諺有沒有道理呢?
實際上很多人都以為霜降節氣到了,就能看到霜了。但實際上這是對霜降節氣的誤解。霜降節氣的意思,並不是說這個期間就一定會出現“降霜”的天氣了,而是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而且就全國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
霜降節氣期間的氣候特點就是“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但是把霜降節氣和“降霜”劃上等號,這個是不科學的,因為“霜降”節氣與“降霜”無關,並不是進入霜降節氣就會“降霜”。
實際上在氣象學上,根本就沒有“霜降”這個概念,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霜也並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它是地面的水汽由於溫差變化遇到寒冷的空氣,然後凝結而成的。一般來說,在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稱做“早霜”或“初霜”,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
其實未必要等到霜降節氣的時候才會降霜,只要當地降溫了,地表的溫度接近0℃了,那麼就會出現降霜的情況,像北方地區就有些地方霜降還沒到就降霜了,而在南方好些地區霜降節氣期間還是處於初秋,日平均氣溫也有十幾攝氏度,自然不太可能出現降霜的情況。因此說“霜降不見霜,來年鼠啃倉”,這是缺乏科學依據的,尤其是在農業越來越發達的今天,這句農諺過時了。
-
3 # 濤濤284343006
意思是說今年沒有霜降,就殺不死病蟲害,明年收成會受到影響,莊稼除了農民辛勤勞動培育之外,自然環境非常重要!
-
4 # 華麗轉身52194142
回答:如果在霜降後還沒有出現降霜,天氣依然熱,那麼明年就會有病蟲害發生,農作物的產量就會受到影響。老鼠吃不到糧食就會到農民的糧倉中偷糧食吃。
-
5 # 村夫聊故事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過了霜降馬上就進入冬天了。“霜降不見霜,來年鼠啃倉”,意思是霜降不下霜,就是天氣還暖和,沒有達到下霜的條件(零度)。
秋末冬初天氣暖和是對農作物有很大影響的,天氣暖和冬耕作物會一直生長,(如小麥,油菜),較大苗的作物在寒冷的季節裡不抗凍。象我們種的油菜,小麥都有全部凍死的年份,其原因就是冬天長的太旺了。
農作物凍死了,來年就沒有糧食收了,倉裡沒糧,老鼠只能啃倉了。意思就是說霜降不見霜的話,來年收成肯定受影響。
-
6 # 奮發有為山東老農
霜降不見霜,證明天氣溫暖,氣溫高。,小麥容易旺長,俗話說“麥無二旺"。還容易發生蟲害,以至過了年,小麥減產。用鼠啃倉來證明,來年是災年。
回覆列表
2022年10月23日霜降,“霜降不見霜,來年鼠啃倉”,是什麼意思?
10月23日將迎來秋三月中的最後一箇中氣——霜降節氣。霜降節氣一般在每年的10月24日前後,陰曆的九月中交節。此時,太陽黃經到達210度。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霜降,九月中。氣肅而凝結為霜矣。”這個時候,國內黃河流域已經能看見初霜了,並且,樹葉枯黃了,落在地上。
在民間有“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的說法,霜降一到離冬天也就越來越近了,要注意保暖,別感冒了。在民間還有“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的說法。因此,在霜降節氣期間可以吃一些像玉米、蘿蔔、秋梨、百合、蜂蜜、牛肉、雞肉、泥鰍等一些食物。
在上期文章裡,詳細講了霜降節氣的三候,這些現象都是被古人記錄下來的,到下次再次出現這些現象的時候,人們就知道冬天要來臨了,要開始收穫莊稼,要開始冬藏為捱過冬天作準備了。
霜降節氣的三候分別是: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蟄蟲鹹俯。意思是說,當人們看到豺狼捕獲獵物後,不再直接食用,而是先陳列後再食用時,當看到樹葉枯黃落滿地時,當看到自然界中的蟲子不在出來嚇人,都回到洞裡耷拉著腦袋,不動不食的時候,人們就知道深秋已經到了,冬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我們從陸游寫的《霜月》中能夠看到他對“寒霜”描述,他寫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的詩句。我們從詩句中能夠看出來,寒霜一般出現在秋天晴朗的月夜裡,這是因為,秋天,天高雲淡,晚上沒有云彩,地面散熱又多,而此時溫度驟然降到0℃以下,就會在地面上,植物的葉片和莖杆上,在溪邊和橋間等位置凝結成冰針,就是我們說的霜了。老話“濃霜猛太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霜降不見霜,來年鼠啃倉
霜降不見霜,是說月份到了節氣還未到,下霜的天氣推遲了,說明天氣冷空氣推遲了。這樣的天氣在過去對冬小麥等越冬作物的生長是有影響的,會使小麥和大蒜等作物年前出現旺長,抗凍能力下降,容易發生凍害,影響最終產量。
在古代溫飽都很難解決,也就很少會有餘糧,如果,今年糧食減產或絕產了,糧倉裡也就空了。人都沒有吃的,老鼠也就偷不到糧食吃了,只能啃糧倉了。當然,這只是一種誇張的說法,意思就是想表明,霜降不見霜,來年的莊稼可能會減產,就有了“霜降不見霜,來年鼠啃倉”的說法。
類似的農諺還有“先冬後霜,來年大荒”,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相反,如果霜降的時候見到霜了,說明月份和節氣同時到來了,該冷的時候冷,有利於作物安全越冬,糧食容易獲得豐收。農諺“霜降見霜,米穀滿倉”,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我們現在的農業生產技能和防災手段要比古時候高明得多,一般的氣候異常對產量影響不是很大。例如,像出現旺長的小麥地塊,可以在冷空氣來臨之前噴施磷酸二氫鉀+胺鮮酯或三十烷醇,來增強抗寒抗凍能力。像長勢較弱的小麥地塊,促進其在年前形成壯苗,可以噴施赤黴素+蕓薹素內酯+吲哚乙酸,使其苗齊苗壯。
二、九月霜降霜不打,十月霜降霜打霜
明白上面的內容,這句農諺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二十四節氣是指中國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所以,二十四節氣在公曆上相對比較固定,每年相差1-2天。但是,在農曆上就不那麼固定了,就拿霜降節氣來說,有的年份落在農曆九月份裡,有的年份落在農曆十月份裡。
今年霜降交節的具體時間是公曆10月23日18時35分31秒,農曆九月二十八。很明顯,今年霜降節氣是在農曆九月份交節了。
“九月霜降霜不打”的意思是說,節氣雖然到了,但是月份還沒到,天氣還沒到冷的時候,也就看不到下霜。農諺還有“九月霜降來年大慌”的說法,說明霜降節氣在農曆九月份交節的年份,來年糧食可能會減產。
“十月霜降霜打霜”的意思是說,節氣和月份都到了,到了霜降就能看到霜了。說明,節氣正常到來,該有的特徵有了,有利於莊稼正常生長,獲得豐收。
寫到最後:
農諺是古人千百年來和自然相處總結出來的,多出至黃河流域。因此,有一定的地域性,並且,現在的氣候變化很快,這些農諺已經不是那麼能夠準確表述了,簡單參考一下就可以了。
今年有一些地區的初霜相對比往年早,出現了“霜降前降霜”的情況,您認為這樣的情況好嗎?對作物生長有什麼影響?期待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