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冥想的藝術

    你自己認為的優質服務是什麼樣的呢?換位思考一下自己是被服務的物件你會怎麼要求?也可以問問家人想要什麼樣的?每個人想法不同。再就乾淨整潔飯菜可口誠信還有很貼心的語言。也可以去高階酒店餐廳觀察人家的服務。經常去學習看有關這方面的書籍。

  • 2 # 瀟瀟灑灑度人生

    一是對待自己託管的孩子安全必須責任到人;二是對孩子的日常生活起步管理遵迴圈序漸進的方法,要對每位孩子管理到位,不能一刀切,這樣才能達到優質服務,使每位家長放心自己託管的孩子!

  • 3 # 育鄰人

    感謝提問:

    課後託管應該提供一項基礎服務:閒暇陪伴,也就是補充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的陪伴間隙。

    《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天地看待萬物都是一樣的,不會對誰特別好,也不會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生長週期+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態,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須以被動適應+主動索取的方式適應自然生存環境。植物從自然物質中吸納可溶於水的微礦物質結合光合作用生產生命養料、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動物體內......自然生命悄無聲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對均衡穩定性的“生態食物鏈”。

    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中綜合智商最高、成長髮育最慢、成長可塑性最強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動物,人類生命誕生之初和其它自然生命一樣完全依賴“自然生態食物鏈”生存,餓了採摘植物果實、渴了喝山泉水、偶爾捕殺其它動物打牙祭、困了找個樹杈或者山洞小憩......人類原始祖先的生活方式與當今許多雜食性野生哺乳動物沒什麼不同。但是,作為綜合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動物,人類是自然生命體系中,唯一透過歸納總結、抽象發散形成複雜文字智慧的社群性動物族群,馴化播種植物的農業馴服圈養動物的畜牧業和漁業採礦加工製成生產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的工業輔助人類戰勝疾病的醫藥業等都屬於人類主動勞動創造改良生活環境的基本方式。

    孩子剛出生時只有最基本的生命體徵、出生8個月左右開始能爬、1歲左右能走&能試著說話、3歲以後可以自己獨立吃飯&排便、7歲以後基本實現行動自主、15歲以後基本具備完全獨立民事行為能力......年過花甲【60歲】之後獨立生存能力開始下降、直至個人最終迴歸大自然,人類個體生命軌跡猶如完整的拋物線、獨立自主生存能力不會突然駕臨也不會突然消逝。因此,為了更好地將業已形成的文明生存方式世代傳承下去,人類社會形成了自然生命體系中最完備的群體生存技能傳承體制——教育

    出生在原始叢林裡的人類祖先會辨識&採摘植物果實+捕獲獵物+防禦敵害、出生在農牧時代的人類先輩會耕種+畜牧+加工製作生產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出生在中國的孩子們講漢語+寫方塊字+使用筷子吃炒菜&米飯&饅頭&麵條、出生在印度的孩子們講印地語+寫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吃手抓飯、出生在英國的孩子們講英語+寫ABC+使用刀叉吃麵包&醬汁......非遺傳性人類社會文明生存方式的傳習具有時代+地區+民族差異性。

    魯迅先·《故鄉》:“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類誕生之初和其它自然生命一樣,完全依賴自然環境生存、不曾有仍何生產勞動職業分工,更談不上精心端坐著教孩子們學習抽象文化知識。

    商周時期,王公貴族已經開始聘請先生為自家兒女傳授文化禮儀、齊國國都臨淄的稷下學宮是世界上最早的官辦高等學府,也是中國最早的社會科學院、政府智庫;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師”、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隋&唐時期,開始設立教育行政部門國子寺、開啟開科取士;中華民國將主管教育工作的部門定名為教育部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成立文化教育委員會、教育部,設立普通教育、專門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司。至此中國基礎教育事業正式步入職業化發展的大通道。

    自然資源為私、先佔先得、多勞多得、親子繼承......作為綜合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動物,人類進化形成了體系完備的社會消費財富配給體系。那些佔據人類社會消費資源統籌配給許可權的人,制定出的分工協作制度總會對自己更加有利。8:00至18:00為法定工作時間【實際上許多工廠或安保行業早已實行24小時兩班倒,每班工作12小時】,中途有1~2小時可以吃午餐或者休息、每7天為一個工作輪循週期&每週最多可以休息2個班次;工作制度約定的時間段,職業勞動者可以沒有工作幹、但不能幹與崗位職責無關的事情【特別是陪伴&輔導自家孩子學習成長】。因此,參與職業生產勞動分工協作的年輕人,沒有一個可以完美地兼顧家庭生育與職業奮鬥、家庭生育與職業奮鬥在生活時間管理上已成“零和博弈”關係。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那麼,家長陪伴孩子需要什麼呢?需要時間!因此,為了緩解職業勞動者無法兼顧生育兒女的生活時間管理難題、為了給社會培養更多合格的發展建設人才,1619年,德國魏瑪公國公佈的學校法令規定:父母應送其6~12歲的子女入學。1763年到1819年,德國基本完善了義務教育法規。自此,人類對未成年孩子的教育工作進入到職業化的新時代。清朝末年開始新辦職業化新式學堂、新中國成立之後才全面推行“掃盲”教育、20世紀80年代開中國始普及全民9年義務教育......新中國70多年發展歷程,中國學校教育系統發展取得了著長足進步。

    中國《民法通則》規定:18週歲以上、體力+智力發育正常的公民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教育制度,所有適齡兒童與少年【6歲至15歲】都必須享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就是適齡兒童、少年開始接受教育的九年不收學費、雜費。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是中國現行的教育制度。

    早上8:00左右送孩子進入學校,晚上18:00之前將孩子從學校接回家。當然,聰明的您或許已經發現,這個作息時間其實比社會職業工作時間短,參加職業工作的人正常情況下不可能完美地接送孩子。但是,孩子去學校依然大尺度縮減了年輕職業勞動者陪伴、輔導孩子學習成長的時間,使得邀請家中老人幫助接送孩子成為可能。因為,現代人類城鎮社會發展革新速凍極快,老人已經不能再像農業及之前那樣教育輔助孫輩掌握綜合生存技能了。因此,學校教育的核心社會價值是集中解決孩子們的長期成長陪伴難題。在

    寒假+暑假、嚴格按照國家法定節假日作息、授課時間比職業工作時間短......現行學校教育未能完全解決職業勞動生兒育女之間的時間管理難題。在教育工作市場化+家庭生育切實需求雙重作用下,各式各樣的課後培訓&託管服務便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書法、舞蹈、樂器、拳術、棋藝、思維、魔方、作業輔導等陸續成為課後培訓&託管服務的內容主題。但是,稍微細心的您或許已經發現了——所有課後培訓&託管服務都只做“點卯服務”,所謂課時之外一概不容孩子們隨意逗留。

    模仿學校課時制、和商業一樣追求快速盈利、合規的課後培訓&託管服務點只能建在商業用房內......不為任何非課時內孩子提供免費託管深得“民心”。因此,現代城鎮環境中,即使送孩子上學校、給孩子報若干課後培訓&託管服務,孩子們依然有許多時間沒地方玩兒、沒有自由的同伴一起遊戲、沒有地方可供孩子們參與生活事務實踐。所以,課後託管應該提供一項基礎服務:閒暇陪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上大學的機率只有20%,還應該去讀高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