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孝親尊師
-
2 # 一兒
明明德出自儒家文化經典《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首先“明明德”這三個字。不管是“明德”,還是“明明德”,都是為了講一個“德”字。
德!
“德”是華人非常熟悉的一個字。從小學開始,爭取德智體全面發展,做“三好學生”。就要求要有道德,有品德的同學,就是好同學。反之就是“缺德”。
德基本上都是跟道在一起。德就是人們的言行符合道的要求、規範和標準。道是本,德就是道的外用。
明德
明德就是光明正大的德行。
舉個例子: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毛澤東主席在接見尼克松總統時。尼克松總統問毛澤東主席,您一生最大的特長是什麼?毛澤東回答了五個字,讓尼克松肅然起敬。毛澤東主席回答說:“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就是明德。毛主席的一生都在踐行為人民服務。所以毛澤東主席能得到全世界人民尊敬和愛戴。
為人民服務 ,和三個護士保護嬰兒的行為,都是符合道的正大光明品德。就是明德。
明明德
明明德的第一明是動詞,是明白的意思。第二個明是形容詞是正大光明的意思。
《大學》第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意思是:做成年人的學問,首先就要明白什麼是正大光明的做人品德。
儒家文化經典《大學》 就是教導成年人,如何做到有光明正大的品德的人。而且自天子以至,一是皆修身為本。也就是說上至天子下到庶人都應該成為有明明德的人。
-
3 # 山會長
“明明德”,簡單說,就是明白做人的道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意思是,《大學》的真諦,就在於明白仁義道德,明白真理。
“明明德”出自儒家經典《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三個字,是三個意思。
第一個字“明”,是明白、明確、明瞭、明晰、明辨、明達的意思,是清楚真相、真理。有解釋說是明亮、弘揚的意思,其實不準確。
第二個字“明”,是光明正大的意思。一般都是這種解釋,光明正大,另有正直、真誠等意思。
第三個字“德”,是品德、德行的意思,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文明的人。
“明明德”,是明白“明”和“德”,清楚如何做一個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那麼,這樣的人是一個什麼人呢?是一個正直的人,是君子,是可交的朋友。正直,指公正剛直,正直無私。
儒家特別推崇“直”,直是正直、爽約。有不彎、豎的、坦率的意思。直是《論語》中關於德性的重要範疇,在《論語》中,“直”與仁、知、禮、義等觀念相聯絡,表現出多重的意蘊,其意義包括但不限於坦率、直率、正直等具體含義。據說孔子就是一個直道而行的人,他說話辦事從不會拐彎抹角。
直、忠、信,都是儒家做人的本分,也為人為事、做朋友的要求。在直、忠、信中,首先重要的是直,有直才能忠,有忠才有信。無直不忠,無忠不信。直是人的基本品質,是自我的標的和為人的槓桿;忠誠是對別人而言的,自己不正就談不上對別人忠;信是一種層次較高的忠,“誠信”中誠在前信在後,是有道理的。
所以,“明明德”,其實說的是一種基本道德的明確,這是首先要明達的,不明晰如何做人,不重視品行道德的修養,那麼“親民”、“至善”,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回覆列表
《禮記》中的《大學》這篇文章,是一篇邏輯縝密的推理論述文,其就"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三個方面展開了論述。
《禮記·大學》對明明德非常清楚得做了一個邏輯推理,原文是這樣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翻譯過來就是"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信用,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共享修養自身的品性,需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想端正自己的思想,需要擴充完善自己的意識,要想擴充完善自己的意識,需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天下事物的道理"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其家其,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翻譯過來就是:透過對天下事物的道理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實意念真實後思想才能端正思想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行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才能治理好國家質量好,國家後才能使天下太平。
其中心思想是,做事的時候要有行為規則,說話要有事實依據,這樣才是善,這樣才是聖人!
只有言行符合道義,不要有自私自利的念頭,為別人著想,才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才能"明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