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四月qiqi

    1【訪莊】古之聖賢隱士的代表是莊子,道家逍遙通達的生命觀,不與世欲同流合汙的態度,遠離物慾貪念的精神,畫卷開篇的“訪莊”,即是叩動這個隱逸世界的門環。


    2【釀桃】隱士樂山水與酒,春來滿山桃花,花盡結桃果,夏天正可釀桃酒,從秋喝到冬,待到來年春天,又是一個新的週期。

    3【澆書】昔日,蘇東坡好茶酒,有句“薄薄酒,勝茶湯;醜醜婦,勝空房”,他認為,飲茶飲酒須分時候,茶是午時茶,酒是卯時酒。晨飲卯時酒,依唐代白居易的說法則是“神速功力倍”。在東方即白,清晨五六點之時,暢快飲酒,順便澆灌腹中詩書,此舉謂之“澆書”。


    4【醒石】東晉陶淵明,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辭官歸田。有詩云:“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五柳先生賞石,每每與醒醉之間,倚石為榻。時醉臥,時醒觀。明代林有麟撰《素園石譜》記載:“陶淵明所居東里有大石。陶淵明常醉眠其上,名之曰醒石。”


    醉時臥石,清涼愜意;醒時觀石,詩思神湧。人生似夢,醉有醉的智慧,醒有醒的灑脫。

    5【噴墨】唐人段成式在給溫庭筠的一封書信中,說起“班孟成文,噴墨竟紙”的典故。源自東晉葛洪撰志怪小說《神仙傳》,女仙班孟是道家隱士,擅飛行術,又擅隱身術,還能口中含墨,舒展紙張,嚼墨之後噴向紙面,即文字滿紙。書載班孟服酒食丹,壽至四百,後來入大治山中成仙去了。


    6【味象】南朝畫論家宗炳在《畫山水序》中說:“聖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味象。”“澄懷”,盪滌胸中俗念,內心淨澈,純然無雜欲;“味象”,體味觀照眼中的象。


    畫中賞畫之人在青石旁專心賞味,彷彿精神已隨著畫卷行遊其中,而對周遭事務無所感知。他手中的畫卷繪了何種景緻,外人無從得知,此時的“象”,只有他自己體會。


    7【漱句】西晉文人孫楚,年少時嚮往隱居生活,本想對友人王濟說:“當枕石漱流”,卻無意說成“漱石枕流”。王濟則問:“流水可枕,石如何漱口呢?”孫楚回答:“枕流是為了洗清耳朵,漱石是為了磨礪牙齒。”以石漱口,得敏捷才思,所言詞句,奇警明智。


    8【杖菊】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蘇東坡有詩云“杖藜曉入千花塢”,隱士持杖,縱遊山水,於千姿百態的群花塢間沉醉。


    虯杖一根,隱士輕裝而行,菊花三兩,精神寄託於盛放花姿,跋涉江川,生命傲然之意卓然顯見。


    9【浣硯】文人在池塘中洗硯,謂之“浣硯”,古來此典故主角有三人:晉代衛夫人和王羲之,宋代蘇東坡和魏野。


    昔日蘇東坡的洗硯池中,傳說魚飽食墨汁化龍而去;衛夫人的洗硯池,不知在何處,盈盈池水,還記不記得當年的妙筆如花,或許池畔花神汲取筆墨精華,真似仙娥弄影,紅蓮映水。


    10【寒沽】唐代詩人杜荀鶴曾作詩“踏雪歸來酒倍香。”古來隱士雪夜沽酒,東晉陶淵明也有此意興,他一生嗜酒,天曠地闊,吟風詠月,梁太子蕭統曾經評說“淵明之詩,篇篇有酒。”


    在《自遣》詩中,老蓮寫道:“不負青天睡這場,松花落盡當黃粱。夢中有客腸笑,笑我腸中只酒香。”與酒為伴,酒友無需多,可以共取曖,同陶醉,便足矣。

  • 2 # 使用者7387155728550

    1【訪莊】


    古之聖賢隱士的代表是莊子,道家逍遙通達的生命觀,不與世欲同流合汙的態度,遠離物慾貪念的精神,畫卷開篇的“訪莊”,即是叩動這個隱逸世界的門環。


    2【釀桃】


    隱士樂山水與酒,春來滿山桃花,花盡結桃果,夏天正可釀桃酒,從秋喝到冬,待到來年春天,又是一個新的週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更改oppo手機雲服務繫結的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