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致
-
2 # 足智多謀松鼠女
要有。很多老人都是為了支援子女買房創業做生意,賣了老家房子,搬到和子女一起生活,想著反正以後老了也要靠兒女,不如在兒女需要的時候幫一把,然後子女也能孝敬自己。其實這樣是相當於把老年的自己置身於風雨飄搖之中,被動而且沒有安全感。就說子女是孝順的,感恩的,那也不可能沒有一點矛盾和問題,到時候連一個自己消化消化情緒的安靜之所都沒有了,就很悲傷。
所以人老了還是需要個自己的窩,可以是自己租的房子,小點無所謂,只求有個獨立空間,能讓自己不顧及任何人的感受,舒舒服服躺著的地方就行了。
-
3 # 呂玉花
年輕沒房子老了有能力有房子嗎?
-
4 # xiezhefen
自己有退休工資有一個窩,再讓孩子出幫自己買一個更舒適的窩,這樣生活就無憂無慮~
-
5 # 自在水滴cc
老窩,老窩,人老了,必須要有自己的窩,這是毫無疑問的,無論大小,都是自己最後的退路。
鄰居阿姨,70多歲,2015年老伴去世了,她不知道怎麼想的,非要賣了自己的房子去住養老院,親戚朋友和她的孩子們都勸她,就算去住養老院,也不能賣自己的房,可以把房子租出去,如果以後想回來住,還有自己的窩。可她當時誰的話都聽不進去,執意要賣房,她說,只有賣了房子,她才能斷了念想,安心在養老院養老。
當時西安的房子好賣,很快就賣出去了,她收拾了自己的隨身物品,去了養老院。剛開始的時候,她覺得很滿意,自己住的是單間,生活完全能自理,每天的生活也很有規律,看看報,打打麻將,做做健身操,到點有人給打飯,每天有人打掃衛生,可時間長了,她就有點後悔了,一方面是飲食,不像在家裡,想吃啥做啥,現在是別人做啥你吃啥,第二是因為她和養老院的其他老人發生了矛盾,漸漸就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了,天天待在房間裡,時間長了很無聊,養老院又不能隨意外出,所以她就有了度日如年的感覺。
中間有幾個月,她從養老院出來,在兒子和女兒家各住了一段時間,但因為生活習慣不同,作息時間也不一樣,彼此都覺得不太方便,於是就想重新買個房子自己單獨住,可是西安這幾年房價上漲,她當初賣房的錢這幾年又花出去不少,現在手裡的錢連個小戶型都買不起了,最後,只好又去了養老院。
她對鄰居們說,老了千萬別學她,一定要給自己留個窩。
-
6 # 米正功
這是毫無疑問的。
現代家庭中50、60後、70後前期的人基本完成擇婿娶媳任務,兒女成家立業,組建了小家庭,並且擇居分住,自身都步入老年人行列。問題跟著來了。這一代人趕上時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大部分孩子透過讀書或學藝等途徑,離開家園,要麼從農村到城市,要麼從小城市到大中城市,他們在那裡有工作那裡有事業就在那裡買房置產落戶安家,造成兒女與父母異地居住生活。養老的問題是老人無依靠,兒女顧不到。於是一些家庭便採用變賣家園房產與兒女住在一起。老人的窩沒了,兒女有老人的幫襯勉強在生活工作的地方立足,開始還風平浪靜,過不了幾年,問題來了。特別是那些沒有多少養老金的老人,城市巨大的生活成本,使本來生活壓力就很大的小家庭雪上加霜,苦不堪言。代溝、女婿兒媳與女兒兒子的生活習慣差異,加之新生代為父母養老送終的意識嚴重弱化等等,這些因素疊加,加速了小家庭的危機,婆媳矛盾,教育後輩的方式方法分歧,生活方式的差異,家庭危機四伏,父母老人處於尷尬境地,無法生活下去,這時兒女家立不了足,老家又回不去,真是老無所依,老無所養。
你們看看,人老了,沒有老窩行嗎?因此,現在聰明的老人都是給自己弄個老窩。要麼在自己的家鄉修繕一處宅子,供自己養老。條件允許,在兒女所生活的城市買一處小一點的房子。反正是必須獨居,這個老窩必須是你自己的,必須伴你終老。這種方式也許是這一代人科學有效的養老方式。你覺得呢?歡迎關注,閱讀,留言討論。
-
7 # 蓮花朵朵幻幽香
人老了一定要有自己的窩,能進能退。
-
8 # 孤島中的桃花源
不是人老了必須要有自己的窩,而是但凡一個獨立的個體就得有個屬於自己的空間。
人有七情六慾,哭有個地方放肆哭,笑也要地方放縱笑。靠兒女嗎?他們也有自己的情緒,一言不合真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只能有自己的窩。
人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兒子有他的摯愛,女兒也有她的痴情人,各有各的窩,才有做自己的空間。靠老伴吧,他(她)才是餘生的依靠,必須有自己的窩才能相濡以沫白頭到老。
-
9 # 微瀾2389
那是一定的,一定要有自己的窩。
-
10 # 姜大58337726
一定,人類最基本生存條件。
回覆列表
人老了必須要有自己的窩。
王大爺在世時常唸叨:如果我走了,這個家就散了。
王大爺是退休教師,領著養老金,兒孫們揣著各自的想法,每年春節都要回家看望父母。王大媽只是一個家庭婦女,沒有退休金可以領,所以王大爺發出如此感嘆。
2005年12月,王大爺永遠閉上了眼睛。他的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因為葬禮收的禮金、花銷的分配沒能做到皆大歡喜,鬧得不歡而散。接下來的春節,只有女兒一家陪著王大媽過,四個兒子都沒回來……王大爺的話這麼快就應驗了。
王大媽還是想跟兒子。她那一代人,重男輕女的思想是有的,有一句話“寧跟叫花的兒子,不跟做官的女兒”。之前她帶外孫時,王大爺經常說“憨嘎婆(外婆)帶外孫——空搞燈。”王大媽或多或少受了些影響。
所以,之前王大爺節省的錢,全被四個兒子變著法子要走了。女兒,只是結婚時得了兩床被子。就這,王大爺還經常掛齒:雙鋪雙蓋哦!
我還以為“雙鋪雙蓋”是兩床鋪的兩床蓋的,四床被子!
過完王大爺死後的那個春節,王大媽在三兒子的蠱惑下把房子賣掉,帶著錢投奔了三兒子。
老三做著工地,錢週轉不開,他把母親賣房的錢全“借”走了。最後工程沒掙到錢,自然沒錢還。
王大媽房沒了錢沒了,成了臭狗屎。另外四個孩子都認為,錢在哪裡人就去哪裡,三兒子卻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居。
還好王大媽能幹,八十多歲了還做得一手好飯菜。於是女兒、二兒媳生病了,她去幫忙照顧;小兒子兩口子忙,她可以給孩子做飯洗衣服……
可是,一旦她不被需要的時候,孩子們就開始踢皮球。她不管去哪裡,都不受待見,都有寄人籬下的感覺。幸好王大爺給她買了養老保險,不然零花錢都是問題。
她常常提醒我:不管孩子孝順不孝順,房子不能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