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聰慧高山Xw

    老小老小老了小,

    思想定位舊頭腦。

    沒牙親戚常唸叨,

    後人聽了受不了。

    可當老人不在了,

    自已慢慢也變老。

    深深體會其中味,

    還是老父老母好。

  • 2 # 川夫號子

    不是當父母的做得不好,引起後人嫌棄和厭恨,要在後人身上找原因。如果父母老了,真的逗後人嫌恨了,那一定是父母生病了,要理解,要孝順。我母親九十二了,神清氣爽,非常舒氣。說話做事都很得體。可最近有個新情況發生,她把過去曾發生過的事,和電視裡的事,與現實中的人和事聯絡起來,分不清真假,張冠李戴,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是非屈直都理不清了。我給她講什麼她也聽不進去,她開始亂罵亂咒了。我知道,這是老年痴呆了。我們不能嫌她恨她,要理解和體貼她。

  • 3 # 天涯共此時yh

    應該說,做父母的人老了以後,大多數會讓子女嫌和恨,而不是全部。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做父母的老了以後都有如下一些所謂“毛病”:

    一是愛嘮叨。嘮叨是老人的通病,老人總是放心不下兒女,這是天性。即使兒女四五十歲已經完全具有獨立生活的經驗和能力,還是放心不下,什麼時候能夠放心下呢?除非他們閉了眼睛,所以面對孩子們的一舉一動,總是用舊的眼光和審美標準來審理,總是覺得不如他意。有時關心起兒女來也是沒完沒了的嘮叨來嘮叨去,很令年輕人反感。實際上他們的嘮叨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對於快節奏生活的年輕人來說,這樣的嘮叨與其說是關心,不如說是是在消磨兒女的寶貴時間。

    二是生活邋遢。絕大多數老人老了以後,由於身體各個器官在逐漸的衰老退化,因此不再像年輕時候那樣,講排場愛收拾,因此所穿的衣服,睡過的床鋪,家裡的擺設,經常流口水或者流鼻涕,嘴角常常殘留著飯漬……等等,絕大多無法控制自己,也不再講究了。因為這個時候他們都喜歡靜,交際圈也在逐漸縮小,有的可能也不大與人交往了。因為家裡少了來客,也力不從心,因此所穿的衣服,睡過的床鋪,家裡的擺設等等,絕大多數不再講究摺疊整齊了,衣服穿的已經很髒了總是不洗,別人給他洗他也不情願,穿得邋里邋遢;更為嚴重的是,也不再像年輕時候那麼勤於洗澡了,身上總是散發出一種異樣的味道……遊於肢體不再靈活,感知越來越差,有時鼻涕已經流得很長了,還覺察不到,有時吃著吃著飯飯就掉到了地上或者掉到了嘴邊或衣服上……兒女們覺得如果偶然有朋友登門做客,看到這幅情景,總覺得是兒女們沒有盡到自己的贍養責任,老人這種穿戴是給自己丟臉,老老人這些表現常常使人噁心,所以會導致兒女們

    嫌和恨。

    第三過於節儉。老人們大多是從貧困的生活過來的,他們自小就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所以老了更加勤儉,有時有點過分,比如說剩飯剩菜總是要放到冰箱,穿舊的衣服鞋子,用過的已經沒法再用的傢什物件等等總是堆放在屋子裡,捨不得扔掉,時間長了,堆得到處都是。兒女們見了既想把它仍掉,又怕傷了老人的心,天長日久,兒女們也是很嫌和恨他們這一點的。

    第四,多心小氣。老父母老了,由於自己覺得自己已經遠遠的不如年輕人,所以時時處處表現出了自卑的這種感覺,兒女們在工作和生活上稍有不順心時,回到家有不高興的表現,他們就會覺得是在嫌棄自己;有的老人老了總要一味的強求兒女們處處照顧自己,有個小病就要孩子們陪他到醫院去,有時沒有錢花了,也不管兒女們生活艱難不艱難,就強行向孩子們討要;稍不如意就橫挑鼻子豎挑眼。由於這種小心眼在作怪,所以時間長了兒女們都受不了。

    第五,溺愛孫子。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心理素質也在不斷的變化,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做了爺爺奶奶的這一代人,在教育孫子的時候,總是從溺愛這一角度出發,有時候他們明知這是對孩子發展不利的一種行為,可做著做著就已經走到了這條線上,所以作為兒女們都很不喜歡爺爺奶奶嬌慣或者溺愛自己的孩子。在這點上他們往往就產生分歧,有時候孩子們也會產生對他們的嫌棄的態度。

    總而言之,每個人由於成長環境不同,個人文化素質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所以老來以後,他們表現出來的特點都是不一樣的,但絕大多數老人都有以上的5個共同點。

    如果老人不招孩子們嫌和恨,最好的辦法是在尚能獨立生活的時候,最好不要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如果一定要生活在一起,那麼自己就要想方設法克服上面的5個缺點,以便達到與孩子們儘量的保持一致。這樣就會避免他們的嫌和恨。

    不過話又說回來,人都有老的時候,作為兒女應該理解父母的以上的這種表現,這些表現大多數都是生理所決定的,要理解他們要寬容他們,因為你要知道:自己也有這一天。如果做兒女的能想到這些,我想就不會對老人的種種不如意的表現,流露出嫌和恨來。

  • 4 # 款款深情93661566

    父母愛孩子是天性,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肉,那個父母會不心疼呀!但孩子對父母就不一樣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有孩子自己的認知,也許認知是錯誤的,可孩子不跟父母交流,父母為了生存忙於生計也沒及時覺察到這些事,於是孩子就記恨父母在心裡。那時由於孩子還未獨立,只得依靠父母撫養,有些孩子沒有感恩父母養大他們的不易,反而把這些不愉快的事記在心裡,到父母老了,自己也成家立業了,如果父母有錢有退休金還好些,如果父母年紀大了又沒錢,這些不懂感恩的孩子,就趁機報復父母,就以父母以前做的不夠的地方為藉口,把沒錢的父母推的遠遠了去。以推卸贍養父母的責任!

    加上父母年老,身體各方面機能衰退了。小病不斷髮生。這些懷著恨心不懂感恩的孩子,就趁機報復父母,總是嫌棄你這個那個!這也做不好,那也給他們添麻煩。最好你在他們面前立即消失。

    年少時他們要依靠你撫養,現在他們長大成人了,父母你年老了,他們當然不喜歡你了,畢竟你們老了,許多事情要依靠他們了,而且你老人又沒錢沒財產!不討厭你還討厭誰啊,因為老父母是他們的累贅呀!要依靠他們贍養啊,有病痛需要他們陪著去醫院呀,甚至還要他們為你出錢去治療啊!他們能不討厭你嗎?我一個鄰居的兒子甚至對他患病的老母親說,你早點給我去火葬場!人心不古啊。時代不同了,孝道止於我們這一代和共和國同齡的人啊!

    題主問為什麼子女會討厭嫌棄你老父母,這還不明白嗎?老父母沒錢沒權啊!要成為他們的包袱了呀!試問幾個子女會嫌棄或記恨大款,富豪的爹孃啊?巴結他們還來不及呢。只要老父母中一個有存款有退休金,有財產。哪個兒女會嫌棄和記恨你啊!

    事實是殘酷的,老人應該早為自己晚年做好打算,不能依靠任何人,只有依靠自己,才是王道。孝道是舊黃曆了,已經不合時代要求了。現代的年輕人,很務實!看透了這些。所以很多不婚不育,只顧自己眼前的逍遙自在。他們不看重親情,只看重金錢。有奶便是娘!有錢就是王道。

    這就是為啥現在的年輕人,嫌棄和恨老父母的緣由!很令人心寒啊!

  • 5 # 諦聽觀心

    孩子長大了,跟父母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次才是“父子,母子”關係!招人“嫌”和“恨”不是一回事!前者在家庭教育!後者參考下:是壞人變老了,還是老人變壞了?

  • 6 # 別太清醒2333

    試問提問者,你既然提出這個提問,你不會也是這樣的人吧?提問者說,讓子女嫌和恨父母的人,就不怕遭天譴嗎??就不怕遭雷劈嗎???

    父母到耄耋之年後,整個身體的器官都退化了,大腦的智商幾乎和三、五歲的孩子差不多。年輕要強,注重儀表,乾淨利落的人,變成了邋遢。語言遲鈍,詞不達意等等。

    為人兒女的人,一定要有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給自己的孩子做出好榜樣,因為每個人都有老的那一天……俗話說“老貓房上睡,一輩傳一輩”。自己種什麼因,必然結什麼果。

    作為人絕不應該遜色禽畜,古語說“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要牢記“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萬萬不可訓斥父母,更不可以打罵父母,虐待父母者畜牲也!!!

  • 7 # 跚珊來遲

    人,總會有點自私,人老了,對別人來說沒用了,只會添麻煩

  • 8 # 靜苑書話

    因為老年人總喜歡沒事摻一腳年輕人的生活,甚至有些老人出現在哪裡,哪裡就是災難。

    年輕人和老人溝通方面也有代溝,生活方式習慣等,彼此相互看不慣,而老人往往覺得自己年齡大、資歷老,不管自己說得對錯那都是聖旨,年輕人就應該聽話照做,不這樣就是不敬不孝。

    甚至還有些老年人因為和年輕人意見相左,為了控制對方聽話,詛咒辱罵年輕人等,說話非常傷人,彷彿年輕人都不應該活在世上。

    這樣的老人怎能不討人厭煩?

    老人就應該是安靜的、柔和的、慈祥的、和藹可親的,對年輕人的事不多管,有需要的地方幫一把,沒有就過好自己的日子。

    耳要“聾”,眼要“瞎”,不能太精明,更不能一味的偏袒自己的孩子,要公允、要慈愛,要能夠學習和接受,學習新鮮的事物,接受自己變老的事實,不能什麼都大包大攬,什麼都想說了算。

    每個人都有自己要過得日子,如果父母對孩子太過溺愛,將孩子養成了巨嬰,讓孩子失去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等,這就不能算得上是合格且稱職的父母。

    愛孩子應該讓孩子自己去獨立,在一邊負責引導和啟發,不能自己替孩子去做決定,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行為,做出正確的示範來教導,做孩子的人生導師,而不是孩子身心世界的保姆。

    只有這樣才不會被嫌恨。

  • 9 # 清風3248

    做父母的人老後,為什麼會讓子女嫌和恨,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如下:

    一,有的父母年紀大了以後,生活節奏跟年輕人不一樣了,可還愛管子女,會引起子女不快。

    我以前有一個同事給我講,她週末的時候,想多睡一會兒。可她的媽媽早早就起床了。起床後搞出很大的動靜,影響她睡覺。更有甚者,她媽媽起來以後,就不停地在她的臥室門口喊:“玲玲,起床了,玲玲,起床了。”為此,她很生氣。

    老年人瞌睡少,起得早,可年輕人不一樣啊。她們一週很辛苦,週末了多睡一會兒,無可厚非吧。父母應該體諒他們,讓他們多休息一會兒。否則,就會遭到子女的反感,進而嫌棄。

    二,兩代人的觀念不一樣,對一些事情的看法不同,會引發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矛盾。比如,老年人生活悠閒,愛參加一些養生活動。他們覺得很好,就想讓子女也去參加養生。養生沒有錯,但是子女時間有限。另外,他們覺得自己年輕,身體很好,不需要養生。這就與子女發生矛盾。父母覺得子女不聽話,子女覺得父母閒得沒事幹。

    三,有些強勢的父母,無視子女已經成年,還想處處為子女做主,就會引發子女與父母之間的矛盾,遭子女嫌棄。

    做父母的,該放手時就放手。子女大了,有自己的生活,父母儘量不要介入,不要對他們的生活指手畫腳,說三道四。你覺得你生活經驗豐富,想讓他們少走彎路,這沒有錯。可有的路,他們必須走;有的挫折,他們必須經受。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經受生活的風吹雨打。要明白,父母再有本事,也不會陪子女一輩子。

    總之,父母與子女之間要有界限感,要互相理解,不要過多幹預對方的生活,只有這樣,才會和諧相處。

  • 10 # 王先生的言論

    所有遇到的事情,其實都是成就當事人的。

    《弟子規》有云,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這其實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一樣的。錦上添花的其實多是阿諛奉承之輩,雪中送炭的方才是情義之中

  • 11 # 小蜜蜂6910

    這裡不能一概而論。

    要看大家的關係如何,相處融洽,就不會。

    身體健康,幽默風趣也不會。

    能夠自理也不會。

    有錢也不會。

    去養老院也不會。

    啥也別想太多,未雨綢繆,規劃人生,有追求,

    給自己打算好,別給別人增加負擔,都不會。

  • 12 # 荷一嬌

    都說要及時盡孝,可當父母老了,特別是需要我們照顧時,多數人還是知易行難的。

    可是,我堅信不管多大年齡,只要有父母在就覺得自己還沒老,父母是自己和死亡之間隔著的簾,說的就是這個理。父母在我們尚有來處,父母去我們只剩歸途。到了一定年齡就切身感受到這句話的內涵。

    所以,對自己的父母一定要多一分關心和理解,特別是當他們老了以後,別讓“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在我們心中留下遺憾!

  • 13 # HeHe禾禾

    中國的孝文化,還是博大精深的,被子女嫌和恨的佔少數,大多數子女還是很孝順的,經常看到帶父母去海南過冬,到神農架避暑,還有帶父母周遊世界的。

  • 14 # 聰慧恆芝

    有兩方原因,一,父母在孩子出生後,由於種種原因,對孩子成長,缺發教育關愛,特別是既是父母也是孩子朝夕相伴的榜樣。另外一個是社會上接觸的人很重要,造成孩子不幹懂事。孩子成家後,父母應該在孩子最困難的時候,要幫助他們一下。兩方面都要換位思考,促進家庭和睦。父母年紀大了,儘量不要過度依賴小孩。現在就業壓力大,小孩子們也挺不容易。我們現在已退休,工作,生活都沒有問題,故在愛護自己,保重身體的前題下,不給孩子找麻煩,不參與任何影響家庭的麻煩,我和兒子,媳婦,孫女關係非常好,每天都很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世乒賽女團決賽讓比較年輕的王藝迪取代陳夢上場,能拿冠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