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京徐劍
-
2 # 馮大爺35
這個說法對。凡事人的因素第一,人有主觀能動作用。人要有信仰有理想,人要有道德有思想水平,人要有科學文化知識,人要有社會公民素質。這一切都必須通過教育培養才能提高。我們的領導精英,我們的科技人才,我們的服務人民的志願者,我們有素養的公民,都接受了學校的教育成長起來。小平同志說要造就“有理,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革命接班人,教育非常重要。
-
3 # 李正生
回答問題!
我參與進來談談這個話題。這是個建國與育人的關係話題。
首先談談對主題"立國”是什麼意思?我理解立國,簡單說,就是建立個什麼樣子的國家的意思。
再說說立人,簡單的說,就是教育出個什麼樣子的後代人的意思。
平常人人都說:國家強大,人民幸福。國家強大,不受任何外部勢力欺負。人民幸福,生活富裕,國家太平,這是人人都希望的。
國家強大與教育下一代致關重要。國強,民富,教育為本。教育,育人為先。育人,思想品德與知識教育兼顧。
立國與立人緊緊相聯,是一個不可分開的整體!
-
4 # 人和萬事成
當今選人用才看績效,古代選人用才看廉孝,不薕潔孝順的人是治不好國當不好家的,不愛父母孝父母的人,怎麼會愛人民為人民。立國先立人,立人先抓教。從現在做起,從家長老師做起,不要灌輸孩子負面的東西,家長是孩子的最好老師。百年樹人,教育孩子人人有責,教育孩子百年大計,教育得好造福人民,教育不好禍國殃民,該是時候了,中中國人應該醒醒了,時間過去了,就來不及趕不上了。
-
5 # 時光
我認為說的對。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可以說,以德為先是古代之根本,孔子說“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管仲說“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國柄”,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到“以德治國”。現代社會企業是無論什麼行業招賢納才,都講究“德才兼備”,是以德為先。現在的學校從小學到大學,都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也是以“德”為先。國家公務員中的公務員條例到公務員法,都強調對公務員“德、能、勤、績、廉”的考察,還是以“德”為先。
如果咱們中國的人,人人以德為先。那麼國家的發展和強大是必定。
我愛中國,中國加油(ง •̀_•́)ง
-
6 # 弘揚孝善文化
沒有人不成為國家
沒有健康人格的人
國家難於生存和發展
教育的教字就是孝和反文的組合
孝為德之本
百善孝為先
立人先培育正確的三觀
道德觀是根本
人的道德觀立正了
人才可能成為優秀的人才
國家的發展不僅要靠千千萬萬普通人
而且要靠千千萬萬道德素養到位的人
所以主題是正確的
-
7 # 吉祥如意
這種說法沒有錯,並且非常有道理。何謂國家:古代諸侯稱國,大夫稱家。《孟子.離婁上》:“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趙歧注:“國為諸侯之國,家為卿大夫家也”。後來用“國家”為國的統稱。
“國家是統治階級的機關,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機關”。是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而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專政的工具。人類歷史上所經歷的國家型別有奴隸制、封建制、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四種類型。前三種是剝削階級專政的國家,是少數剝削者壓迫廣大勞動人民的工具。社會主義國家是通過暴力革命徹底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後建立起來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廣大人民群眾對反動階級實行專政的工具。
國家的長治久安取決於國家的性質,取決於國家機關組成人員依法行政的工作效率和國民素質的提高。社會性質不同的國家,尤其是資本主義國家由於階級壓迫所造成的社會矛盾難以調和,使得民眾只有走上抗議鬥爭的道路。目前美國社會所呈現給世人的就是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繼續漫延,受感染人群每日激增,死亡人數已接近22萬。種族歧視所引發的社會騷亂此起彼伏。特朗普政府為了個人一己之私為了連任根本不顧美國百姓死活。這就是立國在立人方面的具體表現。
而“立人在教育”,先要弄清楚什麼是教育: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對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諸方面施以影響的一種有計劃的活動。教育是社會現象,起源於勞動,是適應傳授生產勞動和社會經驗需要的而產生、並隨著社會的進步而發展起來的。一定的社會教育是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生產關係和政治的反映,同時又對它們給予影響和作用。
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政權都非常注重的大事、要事。教育是建立政權、鞏固政權的有力工具。所以說,“立國首在立人,立人首在教育”這話說得正確,是無可挑剔的。
國家、民族的希望就在於立人,而立人首在教育,對人的培養是任何國家都很重視的普遍現象。(2020/10/18)
-
8 # 愚慢
這句話追根溯源並沒有問題
國家的建立,發展,強大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任何制度,法律歸根到底還是由人制定,所有的文學作品,藝術產物同樣也是經由人產生。
教育是人才培養的根本,這裡指的不僅是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的教育,還包括了民族自尊,自強,自信的多方面育。
-
9 # 王盛銀
竟爭是自然永恆法則,人類本來屬於自然組成部分。人類社會不可能脫離自然屬性。矛盾與鬥爭永遠存在,馬克思哲學既然承認矛盾的永恆,為什麼又認為有共產主義終極目標,資本主義叢林法則就是自然法則的體制,自然法則從宇宙誕生時就巳經存在了!
回覆列表
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差距。
“立國首在立人”,這句一點也沒有毛病,也是社會應有的理想狀態。國家治理者行為不端,中國人風氣不正,這個國家一定不是正常的國家,“暴政”“投機”可能隨時發生,或者正在進行中。行為不端者、風氣不正者面部並沒有“刺字”,人們很難判別出來,他們可能基於某種目的,將“不端”“不正”隱藏得很好,從而完成了自己的目標。作者認為,社會有普遍的善良的風尚,可以大大減少“不端”“不正”者,從而實現國家的“良治”。
“立人首在教育”也沒有毛病,問題可能出在教育制度上。在中國,教育屬於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公立、公立學校不能因所有制不同有所區別。發達國家的私立學校越辦越好,其原因可能是投資人不能分紅;在中國,中國的私立學校投資人成為“大老闆”。正是這個觀念上的差距,拉大了中國教育與發達國家教育的距離,中國私立學校的教師為沒有多少文化素養的老闆“打工”,校外補課獲得收益有其合理性,其連鎖反應必然涉及到公立教育。當我們熱烈討論教師能不能補課時,再討論“立人首在教育”沒有實際意義。
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差距,一個國家的風氣是否正,教育是否當,作者認為,首先需要貫徹這個國家憲法確立的原則,離開憲法的規定,理想與現實可能越來越遠,至少探索成功經驗的過程非常漫長。
徐劍隨筆,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