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羅人生

    答案是必然有改善的。在自己家鄉我是親眼看著一條河流,從以前挑回家直接能喝和有時出去田裡幹活渴了到河裡就喝水到後來的連洗衣服都覺得太髒的過程。原因就是因為上流的村莊把所有垃圾都往河裡丟,死雞,死鴨,和死豬以及生活上的垃圾全往河裡倒。現在鄉村都設定有垃圾池,還有專門有人送到門口來收走垃圾,真的是非常好!對環境改善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 2 # 蓉蓉小仙女oQi9

    問題是,生活垃圾分類在一些城市都成了擺設,推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是否能夠心想事成呢?恐怕還得打個大問號。因為從普遍性來講,對於生活分類垃圾的意識,農民總體上不如市民,市民都不能自覺踐行生活垃圾分類,農民能夠自覺地配合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嗎?恐怕還是個問號。

    也許有人建議,出臺處罰措施,對不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農民進行處罰,以罰促管。透過經濟處罰手段來敦促農民養成生活垃圾分類的習慣,其初衷可贊。但罰款管的是手腳,而不是心靈;農民的環保意識是培養出來的,不是靠罰出來的。何況,環保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形成自覺的環保習慣,必須改造人的思想,提高人的思想認識,讓環境意識深入人心,並非靠經濟處罰就能心想事成的。

    再說,“罰其十,不如獎其一。”與其罰款,讓農民與執法人員打“游擊戰”,倒不如換一種方法,學漢光武帝治理盜賊那樣,來個“寬恕有道,獎賞有方,亦可治亂世”。即採取獎勵和引導的方法,對按照規定自覺踐行生活垃圾分類者實行物質和精神獎勵,以便激發農民參與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積極性,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讓環保行為成為農民自覺習慣。

    事實上,中國一些地方開展“垃圾換生活用品”、“垃圾換鮮花”等活動,取得了一定實效。比如,有的地方試行生活垃圾換油和洗滌液等日常用品,有的地方試行生活垃圾換鮮花等活動,鼓勵市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這說明培養公民的生活垃圾分類習慣,需要建立激勵機制。因為激勵也是一種教育,激勵也是一種榮譽與責任的饋贈。公民得到了激勵,要對得起激勵,就必須樹立應有的責任心,做出應有的擔當,從而遵守生活垃圾分類的規定,自覺踐行生活類。既然在城市推廣生活垃圾分類,可以開展“垃圾換生活用品”、“垃圾換鮮花”等活動,那麼在農村推廣生活垃圾分類,更需要開展這種激勵活動。畢竟,“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事實上,良好的環保意識與生活垃圾分類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還需要慢慢地培養。只有拿出具體的激勵和引導措施,鼓勵和引導農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農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習慣才能夠慢慢地養成,推廣農村垃圾分類,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 3 # 醉美雪巖

    現在政策好了,全國都在搞鄉村建設,其中就有垃圾分類處理的措施,這是更加美化農村的措施之一,對農村環境改善是非常有益的。

    知識普及比建裝置更更重要

    農村整體的意識不夠,就算你設定再多的垃圾分類點也沒什麼用。就不說農村,好多城市的垃圾分類桶都成擺設,更何況農村呢?所以,要想真正達到有效果,那就要先普及知識,只有提高人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對垃圾的認知才能更好的實施垃圾分類。

    爭做保護環境第一人

    利益是最吸引人的,在農村垃圾分類中我覺得我們村做的很好。我們村設定了保護環境第一人活動,達標的家庭會有相應獎勵,未達標的也會有相應的處罰,所以每家每戶都自願參與到活動中來,而且效果非常明顯。

    在我們村這個活動中,獎勵的都是日常生活所需的油鹽醬醋米麵,非常的實用,處罰的就是維護村級公路沿線的衛生。不管是獎勵還是處罰,對整個村級建設都是有好處的。

    就我們村的實際案例,我個人覺得只有採取措施讓每個人都主動參與學習,才能正真的從根本解決問題,垃圾分類才能正真的得以實施。

    總之,良好的環境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只要讓廣大群眾明白這個到理,一切就會變得更加簡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潮劇樓臺相會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