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
中國政府部署的一項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是中國政府部署的一項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旨在持續改善空氣質量,為群眾留住更多藍天。
2018年6月27日,國務院釋出《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
基本資訊
中文名
提出者
李克強
實施時間
2018年6月13日
行動背景
2013年,中國發布《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大氣十條”。到2017年,“大氣十條”確定的目標如期實現,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改善明顯,也有力推動了產業、能源和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結構最佳化,大氣汙染防治的新機制基本形成。
但大氣汙染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個別地區汙染仍然較重。京津冀地區仍然是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最差的地區,河北、山西、天津、河南、山東5省市優良天氣比例仍不到60%,汾渭平原近年來大氣汙染不降反升,反彈比較厲害。[1]
行動部署
2018年6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實施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
2018年6月27日,國務院釋出《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經過3年努力,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協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進一步明顯降低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汙染天數,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3][4]
2019年1月,劉炳江在生態環境部召開的例行釋出會上說,2019年將組織開展《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考核評估,督促各地落實重點任務,對空氣質量惡化、大氣汙染防治措施不落實的地區及責任人將進行問責。[3]
工作重點
打贏藍天保衛戰,要緊緊扭住“四個重點”,即重點防控汙染因子是PM2.5,重點區域是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和汾渭平原,重點時段是秋冬季和初春,重點行業和領域是鋼鐵、火電、建材等行業以及“散亂汙”企業、散煤、柴油貨車、揚塵治理等領域。[2]
計劃方案
會議指出,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順應群眾期盼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在“大氣十條”目標如期實現、空氣質量總體改善的基礎上,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等重點區域為主戰場,透過3年努力進一步明顯降低細顆粒物濃度,明顯減少重汙染天數。
1、源頭防控、重點防治。在重點區域嚴禁新增鋼鐵、焦化、電解鋁等產能,提高過剩產能淘汰標準。集中力量推進散煤治理。大幅提升鐵路貨運比例。鼓勵淘汰使用20年以上內河航運船舶。2019年1月1日起全國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開發推廣節能高效技術和產品,培育發展節能綠色環保產業。
2、科學合理、循序漸進有效治理汙染。在重點區域繼續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有力有序淘汰不達標的燃煤機組和燃煤小鍋爐。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汙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度,達不到排放標準的堅決依法整治。加強揚塵、露天礦山整治,完善秸稈禁燒措施。堅持從實際出發,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確保北方地區群眾安全取暖過冬。
3、創新環境監管方式。推廣“雙隨機、一公開”等監管,鼓勵群眾舉報環境違法行為。嚴格環境執法督察,開展重點區域秋冬季大氣汙染、柴油貨車汙染、工業爐窯治理和揮發性有機物整治等重大攻堅。完善法規標準和環境監測網路,強化資訊公開和考核問責,動員全社會力量合力保衛藍天。[5]
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
中國政府部署的一項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是中國政府部署的一項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旨在持續改善空氣質量,為群眾留住更多藍天。
2018年6月27日,國務院釋出《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
基本資訊
中文名
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
提出者
李克強
實施時間
2018年6月13日
行動背景
2013年,中國發布《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大氣十條”。到2017年,“大氣十條”確定的目標如期實現,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改善明顯,也有力推動了產業、能源和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結構最佳化,大氣汙染防治的新機制基本形成。
但大氣汙染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個別地區汙染仍然較重。京津冀地區仍然是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最差的地區,河北、山西、天津、河南、山東5省市優良天氣比例仍不到60%,汾渭平原近年來大氣汙染不降反升,反彈比較厲害。[1]
行動部署
2018年6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實施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
2018年6月27日,國務院釋出《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經過3年努力,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協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進一步明顯降低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汙染天數,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3][4]
2019年1月,劉炳江在生態環境部召開的例行釋出會上說,2019年將組織開展《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考核評估,督促各地落實重點任務,對空氣質量惡化、大氣汙染防治措施不落實的地區及責任人將進行問責。[3]
工作重點
打贏藍天保衛戰,要緊緊扭住“四個重點”,即重點防控汙染因子是PM2.5,重點區域是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和汾渭平原,重點時段是秋冬季和初春,重點行業和領域是鋼鐵、火電、建材等行業以及“散亂汙”企業、散煤、柴油貨車、揚塵治理等領域。[2]
計劃方案
會議指出,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順應群眾期盼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在“大氣十條”目標如期實現、空氣質量總體改善的基礎上,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等重點區域為主戰場,透過3年努力進一步明顯降低細顆粒物濃度,明顯減少重汙染天數。
1、源頭防控、重點防治。在重點區域嚴禁新增鋼鐵、焦化、電解鋁等產能,提高過剩產能淘汰標準。集中力量推進散煤治理。大幅提升鐵路貨運比例。鼓勵淘汰使用20年以上內河航運船舶。2019年1月1日起全國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開發推廣節能高效技術和產品,培育發展節能綠色環保產業。
2、科學合理、循序漸進有效治理汙染。在重點區域繼續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有力有序淘汰不達標的燃煤機組和燃煤小鍋爐。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汙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度,達不到排放標準的堅決依法整治。加強揚塵、露天礦山整治,完善秸稈禁燒措施。堅持從實際出發,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確保北方地區群眾安全取暖過冬。
3、創新環境監管方式。推廣“雙隨機、一公開”等監管,鼓勵群眾舉報環境違法行為。嚴格環境執法督察,開展重點區域秋冬季大氣汙染、柴油貨車汙染、工業爐窯治理和揮發性有機物整治等重大攻堅。完善法規標準和環境監測網路,強化資訊公開和考核問責,動員全社會力量合力保衛藍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