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飄零198691001

    不是

    周武王伐紂成功後,就建立了周朝,沒過多久,周武王就去世了,年紀尚小的周成王繼位,他的叔父周公負責輔政。

    周公汲取了商朝的“九世之亂”的教訓,制定了嫡長子繼承製。從周武王過後,周朝的六代天子都是嚴格按照這這個嫡長子繼承製來執行的,這樣王位的更替才能比較平穩。

    但是,在懿王之後的王位繼承就出現了問題,按嫡長子繼承製來看的話,本來該太子燮繼位,結果他的叔叔卻做了皇帝。周孝王之所以能違背禮制奪取王位,是因為當時的周朝在統治上面出現了問題。

    周昭王時期,周王室的統治已經變得不是很穩定了。之所以會導致這種局面,是因為之前的“成康之治”積累了很多的財物,再加上當時的天下也很太平,因此,周朝的統治階層們整天不處理政事,沉迷於宴飲與打獵這些。而周昭王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到處去攻打其它國家,雖然徐夷、淮夷在他的攻打之下,被他征服,東南之夷二十六國也開始臣服於周朝,可是周朝的國力也因此遭到了重創,在面對國內的一些重大事變時也沒有多餘的力氣去過問,周昭王的名聲也開始變得不好。

    當時魯國發生政變,姬沸把魯幽公殺了,開始自己稱王,是為魯魏公。魯魏公為了皇位殺害君主,破壞了周朝的繼承禮制,可以說是十惡不赦,周朝本應該派人前去征伐叛逆,讓禮制得以恢復。

    但令天下諸侯感到意外的是,周昭王面對這件事情時,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周朝的統治,是建立在周朝禮制的基礎上的,而周昭王卻不在意這個。因此,那些諸侯國的膽子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大起來,經常做一些違背禮制的事情,禮崩樂壞”的勢頭開始顯現了。

    然而周昭王並沒有意識到這一危機,他依然很好戰,前後兩次率軍去討伐荊蠻,結果卻死在了敵人的手上。

    周昭王自己死於南征,他率領的周朝主力軍隊,也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不少。此後,周朝的軍事力量被大大消弱,原來已經投降的戎狄人,也開始有了行動,這就是後面滅了周朝的戎敵之戰的開端。周國內一些諸侯看見周朝的實力不行了,也開始有了異心,並且公然藐視朝廷,既不來朝拜也不來進貢。

    到了周懿王時,周朝的狀態越來越不好,經常遭到周圍蠻族的入侵,因此周朝的衰敗變得越來越嚴重。

    周朝的統治危機,使統治階層產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找一個能力強勁的人來挽救一下這個局面。因此,周懿王去世後,他的叔叔憑藉著他在朝廷裡的威望和權勢,從太子燮手中奪過了王位,他就是周孝王。

    為了挽救自己的生命,被剝奪王位的太子燮不得不一直忍受著。同時,他也在諸侯之間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尋求他們對自己的支援。在周孝王去世後,太子燮登基,成為周夷王。

    夷王登基後,對諸侯們比較溫柔,一方面是為了感謝他們的幫助,另一方面是因為,國力薄弱,他無法對諸侯們採取什麼強制措施。

    周夷王二年,夷王知道蜀、紀兩國前來進貢,於是非常高興還親自去迎接他們。但是,他的做法卻是在帶頭破壞禮制。

    因為當時有禮制說,天子不應該下堂去接見諸侯,否則就是違背了禮制。損害了皇帝與諸侯之間的尊卑秩序。

    周夷王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因為他的地位還不穩定,然而他卻為此付出了代價。結果,皇帝和大臣之間的禮節遭到破壞,皇帝的威信遭到蔑視,一些諸侯也開始不進貢。特別是楚國君主熊渠。他竟敢完全無視周禮的存在,自稱為王。

    面對強大的楚國,周朝雖然非常生氣,但卻不敢與楚國抗爭。當年昭王南伐的慘劇至今仍令時下的夷王害怕,更何況現在的周朝更本比不上昭王時期的周朝。無奈之下,只能默許。後來的人為了給夷王挽回一點名聲。便說夷王之所以沒有管楚國稱王這件事,是因為中原諸侯把他們這樣的野蠻人當作野獸,不值得擔心。要是稱王的是齊、魯,就一定會去攻打他們,這也算是找了一個臺階下。

    但問題是,像齊魯這樣的正統諸侯也很不安定,齊國君主齊哀公不僅多年不進貢,還四處去攻打周圍小國,直接無視周朝的權威。

    周夷王表面看起來比較柔軟,但實際上他很狡猾。他初登王位時,由於地位不穩,不得不向諸侯示弱。三年後,隨著王位越來越穩定,他開始試圖控制諸侯,恢復周室的威望。

    既然齊國是一個大國,如果能控制齊國,其他諸侯也會怕周天子的權威。

    姜尚是齊國的第一個君主。武王伐紂他也有幫忙,最後消滅商朝,建立了西周。姜商不僅是周王朝的開國元勳,也是武王的岳父。因此,齊國是和周朝的關係十分密切。西周建立後,在東邊開闢了一大片區域,但遠離周的統治中心,周難以控制到那裡。因此,他想派他最信任的大臣去那裡統治他的臣民,姜尚是最合適的人選。姜尚去了齊地,被封為侯爵。授予了他很大的權力。

    齊國原本是一塊不超過百里且貧瘠的土地,人煙稀少。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鬥,周邊許多小國被消滅,領土擴大了幾倍。此外,還加強了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逐漸靠著鹽和鐵帶來了收益,人口增多,國家越來越強大。到了西周中期,齊國兵力、錢財雄厚,是實力最強的諸侯國。

    周夷王時,齊國君主是齊哀公,是姜尚的下五代孫子,而周夷王是武王的下八代孫子。齊哀公經常對外說,他是周夷王的長輩,長輩不必向後輩行禮,所以他不用去朝貢。而且,齊國離周朝比較遠,就算是不進貢,周朝也無法直接施壓。

    其它諸侯看見齊哀公那樣做都沒有受罰,於是就紛紛開始模仿。有的諸侯不僅不朝貢,還四處去攻打那些小國家。

    為了試驗齊哀公的衷心,周夷王專門設了一個局,告訴那些諸侯說自己生病了,以考驗諸侯對周朝的態度。

    聽到這個訊息後,諸侯們都去拜訪夷王,以示忠誠。但齊哀公就一點也不關心,也不前去探望。

    諸侯們對夷王的關心,讓他非常高興,而齊哀公的冷漠無禮,更讓他痛恨。於是,他便準備採取行動。

    這時,紀王來朝,周夷王的生母是紀國貴族家庭的女兒。因此,紀國和周朝關係也很好。

    紀國與齊國相鄰,但國力薄弱,無力與齊國作戰。紀國一直與強國為鄰,就害怕被吞併。紀國見周夷王心裡對齊國有很多不滿,便趁此機會誹謗齊國,說齊哀公想要造反,紀國想利用周朝的力量來削弱齊國。周夷王聽了紀侯的話,就在此下定決心一定要除掉齊哀公。

    周夷王三年,周夷王發動了諸侯會盟。

    西周時期的會盟是一次很重要的行動。從政治上講,天下諸侯都響應周夷王的命令,來到指定地點與周夷王匯合。這反映了他們還是比較重視禮制的。從軍事角度看,諸侯率領自己的軍隊到會址接受周天子的檢查。這是一次動員國家武裝力量的大規模軍事演習。透過這個練習,周天子可以評價朝廷的能力。

    接到周天子會盟的命令後,即便是像齊哀公這樣傲慢無禮的人,也必須要好好對待這件事。於是他便收拾好東西、率領軍隊踏上了前去會盟的路上。然而,從他決定去的那個時候,他的悲劇就註定了。

    齊哀公長途跋涉來到會盟地點,去覲見夷王,但當他剛踏進殿堂時,就被周夷國王下令將其拿下,迅速地將他丟進了大鍋裡,就這樣被活活煮死了。

    周夷王殺齊哀公的目的,就是要殺一儆百,讓其它諸侯老老實實地臣服於周朝。但也是因為,齊哀公太傲慢,簡直不把周朝放在眼裡。

    齊哀公去世後,周夷王派了一個人去齊國,這個人是他的異母兄弟,後來稱為胡公。司馬遷認為,齊哀公之所以會被烹殺,都是因為紀侯的誹謗導致的。

    齊愛功的慘死被齊國視為一大恥辱。從此,齊國和紀國結下了深厚的恩怨。後人的每一代齊侯都會復仇,一有機會就會發動了對紀國的征伐。公元前690年,紀國被滅。從齊哀公被殺到紀國被滅這期間總共經歷了一百七十八年。

    周夷王烹殺了齊哀公後,其餘諸侯雖然一時害怕,但並沒有達到強化周朝權威、振興周朝的目的。西周國力持續衰落。他的兒子周厲王繼位後,因暴政,被迫倉皇逃竄,最後喪命於逃亡途中。

    結語:在歷史上,周夷王烹殺齊哀公的事情,得到的評價並不高好”在一些相關史書上,對於夷王殺齊哀公的理由也很少提及,只說是受紀王蠱惑。也許在司馬遷看來,西周的衰敗,還是因為周王室的失德,才會導致諸侯國的反抗。僅僅是殺一個齊哀公,是挽回不了局面的。

  • 2 # 隨心所欲6234

    齊王和周王的關係是諸侯國和周天子的關係。周武王滅商立周以後,因為國家的疆域很廣大,而周天子的統治能力有限,為了維護統治,因此在天下各地分封諸侯,由諸侯在各自的疆域內維持統治。

    姜太公因為輔佐周武王滅商有功,因此被封在齊國。到了戰國後期,齊國君主已經自稱齊王,但在名義上仍然遵周天子為最高統治者。

  • 3 # 一朵小紅花cl

    不能說齊國是周天子的死忠,齊國也是為了自己的發展,才“尊王攘夷”的。

    齊國卻與其他諸侯國不一樣,他沒有輕視周天子,反而刻意與王室拉進關係。齊桓公任命管仲為丞相後,管仲向齊桓公分析瞭如今的局勢。雖說各諸侯國都已經不把王室放在眼裡,但目前還沒有哪個諸侯能徹底取代周天子。

      他們的實力雖強卻還沒達到那種程度,而且他們也缺乏膽量。在這種情況下,與其和周王室交惡,為之後買下禍因,不如藉此親近周天子讓他明白齊國還在擁護他。管仲也藉此機會,趁著周王室的勢力,在齊國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改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酸性和鹼性膠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