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追風賢子

    我是80後,我生活在農村。小的時候家裡很忙,都是奶奶看著我的時候多。6歲的時候村裡學校有幼兒園了,於是送我去了幼兒園。那時候車少,但是是在隔壁村上學,所以上學放學跟著姐姐或是當家子哥哥姐姐姑姑叔叔的回來。家裡時不時的囑咐不要自己走,因為那時候有丟孩子的。叫拍花子。就是那個年代家裡大人有空還會偶爾的送一次。

    現在我的孩子上初中了,我要是有空還是會去接送。為啥?因為現在車車輛輛的太多。

    孩子們上學放學有幾個是規規矩矩往家走的,都是打打鬧鬧的走。

    社會雖然發達了,進步了可是危險也增加了。現在一家孩子多的也就是2,3個以上的少的很。大多數可能還是一個。

    不接送孩子的我才覺得奇怪呢,父母和家裡大人就那麼忙?

  • 2 # 育鄰人

    感謝提問:

    大校園是家長統一接送的起點,接送孩子上下學是親子關懷的集中體現,也是家庭生育負擔的根源

    《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天地看待萬物都是一樣的,不會對誰特別好,也不會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生長週期+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態,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須以被動適應+主動索取的方式適應自然生存環境。植物從自然物質中吸納可溶於水的微礦物質結合光合作用生產生命養料、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動物體內......自然生命悄無聲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對均衡穩定性的“生態食物鏈”。

    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中綜合智商最高、成長髮育最慢、成長可塑性最強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動物,人類生命誕生之初和其它自然生命一樣完全依賴“自然生態食物鏈”生存,餓了採摘植物果實、渴了喝山泉水、偶爾捕殺其它動物打牙祭、困了找個樹杈或者山洞小憩......人類原始祖先的生活方式與當今許多雜食性野生哺乳動物沒什麼不同。但是,作為綜合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動物,人類是自然生命體系中,唯一透過歸納總結、抽象發散形成複雜文字智慧的社群性動物族群,馴化播種植物的農業馴服圈養動物的畜牧業和漁業採礦加工製成生產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的工業輔助人類戰勝疾病的醫藥業等都屬於人類主動勞動創造改良生活環境的基本方式。

    孩子剛出生時只有最基本的生命體徵、出生8個月左右開始能爬、1歲左右能走&能試著說話、3歲以後可以自己獨立吃飯&排便、7歲以後基本實現行動自主、15歲以後基本具備完全獨立民事行為能力......年過花甲【60歲】之後獨立生存能力開始下降、直至個人最終迴歸大自然,人類個體生命軌跡猶如完整的拋物線、獨立自主生存能力不會突然駕臨也不會突然消逝。因此,為了更好地將業已形成的文明生存方式世代傳承下去,人類社會形成了自然生命體系中最完備的群體生存技能傳承體制——教育

    《史記》卷一百二十九 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

    學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闢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於營丘,地潟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也。

    國學故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意思是百姓家裡的糧食充足之後,才會鑽研形成人際社交禮儀;穿的吃的都很豐富充足之後,才會追求榮譽和恥辱等群體社交生存價值。出生在原始叢林裡的人類祖先會辨識&採摘植物果實+捕獲獵物+防禦敵害、出生在農牧時代的人類先輩會耕種+畜牧+加工製作生產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出生在中國的孩子們講漢語+寫方塊字+使用筷子吃炒菜&米飯&饅頭&麵條、出生在印度的孩子們講印地語+寫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吃手抓飯、出生在英國的孩子們講英語+寫ABC+使用刀叉吃麵包&醬汁......非遺傳性人類社會文明生存方式的傳習具有時代+地區+民族差異性。

    商周時期,王公貴族已經開始聘請先生為自家兒女傳授文化禮儀、齊國國都臨淄的稷下學宮是世界上最早的官辦高等學府,也是中國最早的社會科學院、政府智庫;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師”、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隋&唐時期,開始設立教育行政部門國子寺、開啟開科取士......20世紀末期,中國才在政府的政令督促下逐步普及全民受教育。

    非生命物質多於生命物質、植物生命多於動物、素食動物多於肉食動物......自然“生態食物鏈”屬於典型的“金字塔”機構,存活依賴外部能量補給率越低的種群越多、必須依賴其它生命物質養活的種群越少。以非洲大草原為例,植物植株數量最多,角馬、野牛、斑馬、長頸鹿等食草動物其次,大型食肉動物獅子數量最少。同理,現代人類社會綜合治理結構亦呈“金字塔”形態,從事農牧業勞動創造的人最多、工商業者次之、無論多大的人類社群都只有一個相對最高領導人

    捨得,指有舍才有得,要想得,必須捨棄即願意付出,不吝惜。《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假如今日有個人緝訪得賊人真信,來報你時,你還捨得二十兩銀子麼?”有舍有得,不捨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捨得是一種人生智慧和態度,是擁有超越境界來對已得和可得的東西進行決斷的情懷和智慧。也是一種雅俗共賞,啟迪心智的“生活禪”。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指不勞動就不會有成果,也提示著人們不要去貪便宜,要提高警惕。同理,送孩子到學校接受教育需要支付學費、孩子便不能協助家庭幹勞動、孩子上學放學還得接送......對家庭生育而言,送孩子到學校接受教育並非“百利而無一害”。因此,就綜合社會生育能力而言,現代職業教育普及程度越高的國家或地區反而越低,歐洲的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亞洲的日本+南韓+新加坡等教育系統完善的國家都是低人口生育國家,尼日、馬裡、烏干達、尚比亞、布吉納法索、蒲隆地、馬拉威、索馬利亞、安哥拉、阿富汗等學校教育體系不完善的國家反而人丁興旺。

    1992年全國共有小學71.29萬所、2005年全國共有小學36.62萬所、2010年全國共有小學25.74萬所、2021年全國共有小學15.43萬所......“撤點並校”提高了中國學校教育的綜合管理水平,對高效管理、使用教育資源有積極促進作用。但是,校園規模擴大也給家庭生育帶來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接送難題。鄉村的孩子們被集中到鎮上上學、城裡的孩子跨多街道上學亦屬常事,影響農村家長幹農活、影響城鎮職工上班已經被校門外熙熙攘攘的人群&爭破頭皮的學區房證實。

    《增廣賢文》:“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人類把時間花在哪裡,就會在哪裡收穫果實。然而,時間對所有自然生命都一視同仁,不會剋扣某個生命的生活時間、也不會刻意寬恕某個生命的生活時間。因此,如果家長選擇送孩子上學、接孩子放學,那必定影響職業勞動創造、影響單個家庭可生養孩子數量。所以說,校園是家長統一接送的起點,接送孩子上下學是親子關懷的集中體現,也是家庭生育負擔的根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破壞之王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