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gaochanglan
-
2 # 六月9mFG
我最早的記忙是上一年級吧!,記得鄰居會裁縫,媽媽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給我悄悄地訂了套漂亮的衣服,
可以說是那幾年非常流行的吧!泡泡袖上衣加揹帶褲,正在門口玩耍我,被鄰居叫去試衣服,我當時是喜得那個合不攏嘴,媽媽也沒早早告訴我,全然給我個驚喜呀!
開學了,我就穿上了那套嶄新的揹帶褲,背上了由媽媽手工縫製的,是五顏六色的由三角方塊組成大方包,高高興興地上學了,在懂懵懂懂地情況下被帶進了教室,記得哥哥當年上五年級,姐姐上三年級,
就這樣上了半年,記得突然說我們的教室要改裝,房子要歪了,就這樣迷迷糊糊地跑到別的學校去上學,一來二去地,學生都嚇跑了,學校修好了又跑回來了,
在哪個年代,學都沒上明白,字都不識幾個字成天在路上跑,差不多天天遲到,搞不好站在教室外罰站,學習的時間還沒勞動多,不是背沙就是鋪教室,上課正聽著課突然,板蹬坐著坐著來個跟頭,因為板蹬腿掉了,
真是在摸爬滾打得得灰溜溜地在教室裡聽著課,因為當年的教室地面是全都是土,下課了同學們一跑,老師來教室了幾乎看不見,灰塵飄飄欲仙,就這樣一級一級度過了小學階段,這是最初的記憶,
-
3 # 奮發柑桔YN
我最早的記憶,是3一4歲吧我是56年生的,集體吃代食品紅薯騰餅子,生產隊做的大鍋飯,每戶拎著小桶去打飯。
-
4 # 我的詩意人生
應該是四歲多,印象特別深刻。
那年的初冬,奶奶要去天津郊區的姑姑家,我非要跟著去,還保證一定聽話,不哭不鬧。
輾轉了一天,天快黑了才到了姑姑家,街燈已經亮了,家家戶戶正是吃晚飯的時候。姑姑一家人熱情地把我和奶奶迎進屋,不一會兒就吃飯了。
吃過飯,該睡覺了,而這個時候,我看著黑漆漆的窗外,忽然傷心起來,放聲大哭,我想家了!
奶奶、姑姑、姑夫,以及哥哥姐姐們誰也哄不好,一直哭到了嗓子啞了。後來或許哭累了,睡著了。但是第二天醒來,繼續哭,就是要回家,要找我媽。
無奈,奶奶讓姑夫把我送到在豐南工作的父親那裡。記得姑夫騎著二八大槓,蹬了三個多小時,才把我送到了父親的單位。
見到了父親,我的心情好多了。父親帶我上街買麵包,還買了幾個香蕉。我說想看大火車,父親就抱著我站在鐵路道口旁,等著過火車。終於,冒著蒸汽的火車呼哧呼哧地過來了,汽笛鳴響,嚇了一跳,我看到那幾個輪子飛快地轉動。
在父親那裡住了一晚上,第二天父親用腳踏車帶我回家。一百五十里路,要走幾個小時。只記得中途下來走了幾回,因為腿坐麻了。
五十多年過去了,這件事卻記得這樣的深刻,或許是自己最沒出息的時刻吧。
-
5 # 頂級書籤Za
我有記憶大概是五六歲吧,當時經歷過的一件事讓我終身難忘。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的一個西北邊陲省城,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馬路上過往的車輛稀少,滑冰的小夥伴挺多的。我看著他們玩的那個歡樂勁就衝著爸爸大聲嚷嚷:我也要滑冰。爸說:你還小,等你上學了一定給你買滑雪刀。我一聽這話是又鬧又哭,爸拗不過我,最終答應了我的要求。
一天,我聽到了屋外商販的叫賣聲,出門一看,一輛手推車上裝滿了滑雪刀。我叫來爸爸給我挑了一雙合腳的滑雪刀,當時那個高興勁就別提了。我連蹦帶跳著回到家就穿上了滑雪刀,爸又幫我綁緊了滑雪刀,扶著我在馬路上學習滑冰。
累了就休息了一會,接下來我自己滑了,一不小心摔了個大跟頭,腳也崴了,疼得我是又喊又叫。一會兒腳踝腫得像麵包,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我的腳傷好了,又重新登上了滑雪刀,開始了學滑冰......
-
6 # 天山記憶
有一天與女兒聊天。我問她,你目前能記住小時候最早的事是什麼時候?她非常肯定地說,是在託兒所的事。天吶,那是她兩歲時的事。我不相信,讓她說出能證明是在託兒所發生的具體場景。
女兒很清楚地告訴我,當年託兒所的午飯特好吃,每天到託兒所就盼著那頓豐盛的午餐。因為託兒所每天的食譜都不一樣,換著花樣給小朋友做著吃。她最愛吃的是雞腿。有一天午餐正好是每人一個雞腿,託兒所的一個阿姨就把應屬於她的那隻雞腿給了另外一個小朋友吃掉了。她看著自己的雞腿給別的小朋友吃了,心裡很難過,但強忍著,因為她知道這個阿姨平時不喜歡她,更喜歡的是那個多吃一個雞腿的小朋友。
說完這個事,女兒的眼圈紅紅的,這件事至今印象深刻,看來是終生難忘了。我在想,我怎麼不記得我小時候最早的事了,也許我當年沒有什麼可吃的,因此也沒有讓我記憶猶新的東西吧。
有時候,我也常常努力回憶我兒時最早,印象最深的事,可是,越想越記不起來,似夢非夢,是夢裡夢見,還是夢見夢裡。每次夢醒後,自己一直在回憶夢中兒時的情景,但感覺總是恍恍惚惚的。
今年春節回家,與老父親又聊起了兒時的趣事,彷彿一道閃電,讓我又想起了託兒所的事,就問父親,好像也慢慢的清晰起來了,也慢慢的銜接起了夢中的碎片。
那個年代這個縣城除一所小學,還有一所託兒所。參加工作後,曾經拜訪過縣裡新建的幼兒園,這位老園長是我們家的鄰居,她明確地告訴我,以前我去的是託兒所,不是幼兒園。因為她的孩子與我是同齡,也在一起上託兒所。我記憶深處目前唯一能有印象的就和這件事有關。
那是一個春天,我記得河邊的柳樹才剛剛發綠。那天母親一大早把我送到託兒所,但下午放學時,母親沒有按時來接,因為平時都是母親每天接送的。我只好默默地跟著其他接孩子的大人出了大門。走到了橋頭,這是一座特別簡陋的木頭橋,在我下意識記憶中,我們家在河的這邊,不用過橋。我就站在橋頭的路口(相當於這個小縣城的十字路口),猶豫了一下,抬頭看了看周圍,彷彿是第一次發現橋頭旁邊有一個房子,很高,很大。還有木頭欄杆圍著,有裝飾了雕刻花紋的木窗,這是我記事以來看到的最好的房子,感覺非常漂亮,比我們家住的小平房好看多了。這個印象一直深深的印刻在腦海裡。
這時,我忽然發現小朋友們都跟大人從四面八方走光了,憑著記憶我也往回家的方向走,就看到了前面不遠處有一個比我大一點的小朋友,我知道她是我們院子的,我就緊緊跟隨,生怕迷路。
在半路上,母親急匆匆的趕來,看到我非常驚訝,問我怎麼自己就跑回來了,於是就抱起了我。從此後都是母親天天來接送,也因此沒有了在外自由行走看熱鬧的機會,也就沒有印象深刻的事,而且能想起的事,也就是那一天的那一次,從此就斷片了。
後來長大,我也曾問起了這件事,母親說不記得了。現在想起來,應該是當時母親在小學當班主任,可能因為什麼事耽擱了。
母親告訴我那時的託兒所也就是幼兒園,或者二者合一,我那時應該是三四歲左右。我兒時最早的記憶就是這一段,也就這一天,我的記憶從此定格在這裡了,以後再也沒有印象了,其他都是空白了。
再後來,我的記憶深處能記住的就是上學前(相當於如今的學前班吧),母親給我教字識圖的第一天,學會拿鉛筆寫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字:人。
-
7 # 張先生有話好說
一般來說,人的記憶是從3歲開始的!
因為3歲之前,人還沒有獨立意識,依賴性強,不用操心的幼童沒有強化記憶的功能,經歷過的事就容易遺忘,腦子裡的記憶都是碎片化了的,不懂得事情的意義,就很難有長期的記憶!
所以,這個時期,是人生初觀世界的懵懂無知的嬰幼兒時期。當然,這是指“一般情況下”,特殊情況,也會有的,人們稱之為“神童”。還有一種情況,只能是“迷信”的傳說,說人死後會轉生,如果不喝“迷魂湯”,轉生以後,就會記得“前生之事”,這樣的人,你相信會有嗎?
不過,有一個人的傳說華人都相信,在司馬遷的《史記》和《黃帝內經》中都有記載,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的故事:“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循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意思是說,遠古時代的軒轅黃帝,生下了就聰明,從小就善於說話,幼年時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就很強,長大後做事認真待人誠懇,成年人以後,就做了天子。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我覺得,我很小的時候也是有記憶的,但長大後都忘記了。小時候的事,常常是聽長輩訴說的。我二奶曾經對我說過“小時候我抱著你,有一次,我身體歪了一下,你啊了一聲,啊!你慢慢會說話了!”我說“我不記得,那可能是一歲的時候。我沒有記憶。”
我自己覺得是記憶最早的一件事,大概是三四歲的時候,我外婆家在鄭州城南的省氣象臺的鄰村,距離不足一公里,並且路很平坦,中間還有一所市重點中學。氣象臺近鄰是飛機場,不大,周圍都圍起來了。那一年跟著父母到外婆家串親戚,舅家的幾個孩子,姨家的幾個表兄弟,,年齡相差不大,都穿著開襠褲,大家一起出來玩,一直跑到飛機場附近,他們比我大些跑的快,我追呀追呀,最後剩下我一個人,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就坐在路邊哭。我好害怕!後來,是我三舅來把我領回去的!
這件事,我印象太深刻了,所以久久久難忘!
當然,小時候還有不少難忘的人和事,有時候想想離得很近,但實際上是非常遙遠———
親愛的友友,你最早的記憶是什麼呢?能否也與友友們分享一下呢?啊,幼稚的童年,不忘的讓人可笑的事!
-
8 # 香草冰淇淋mU
應該是三歲,那年過年媽媽帶我去外婆家,外婆在燒火煮雞蛋,我就說我要幫忙燒火,坐在小板凳上,柴火掉出來把新衣服燒壞了一個角,還吵著讓外婆給我買新的。
回覆列表
我最早的記憶是3歲多吧,我是70年的那時間兄弟姐妹多大人們要抓工分,我們那時候就是大的看小的我底下是個弟弟我大他兩歲多。他剛歪歪回走我就要看著他跟著他大人都很忙,那時的小孩都聽話就是大點的孩子哄小點的孩子大人去隊裡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