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xperia4hmg

    粵語的確有條件作為一門語言來發展,但她始終是一門漢語。不要用狹隘的眼光看待漢語。

  • 2 # 智慧廣西華哥

    什麼話也是方言,包括普通話

  • 3 # 南臺倉島愛養物

    你去查一下巜廣韻》這本韻書,廣州音與其有明顯的對應關係。所以粵語仍然是漢語方言,比普通話語音(北方語言)更有對應,在聲母濁變清,一模一樣,所以粵語是漢語方言。

  • 4 # 睿智筆名紫晴

    形成和來源 論粵語的形成地,首先要弄清粵語從何而來。來源於古代華夏的語言,即雅言。現在的粵語影響力甚廣,許多電視劇都加入了不少粵語的幽默情節,如《武林外傳》 雅言的基礎是以黃帝為首的華夏部落聯盟使用的原始華夏語。到了周朝,便發展成為中原一帶的民族共同語,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普通話”。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講學,祭祀活動,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說過:“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早期粵語中心不在廣州而在廣信”之理論編輯本段 粵語在分佈上的突出特點,是沿江分佈。它以西江中部為中心,分四條渠道向東、西、南擴充套件。第一條渠道是西江——珠江,即沿西江向東至番禺(廣州)一帶。包括廣西梧州和廣東肇慶、佛山、廣州、中山、珠海、東莞、深圳等市,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第二條渠道是西江——鬱江,即溯西江、潯江、鬱江直抵交趾郡。包括廣西南寧、崇左、貴港三市及其所屬大部分縣。第三條渠道是北流江——南流江。包括廣西玉林、北海、欽州、防城港等市及其所屬各縣。第四條渠道是南江——鑑江,即溯南江而上,越過雲開山脈到鑑江流域。包括廣東雲浮、茂名兩市及其所屬鬱南、羅定、信宜、高州、化州,湛江市及其所屬吳川、廉江。 雅言在嶺南傳播,始於西漢平南越國之後。漢武帝設“交趾刺史部”監察各郡,東漢撤交趾刺史部設定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漢人政權,官方交際必須講雅言。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時間設在廣信(今廣東肇慶封開),雅言就首先在廣信使用。廣信又是嶺南早期的商貿重鎮。漢武帝派使者從徐聞、合浦出發,開通了海上絲綢之路,以絲綢、瓷器、雜繒等購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經南流江——北流江和鑑江——南江兩條貿易通道輸入廣信,再經賀江——瀟水輸往中原。中原傳入的雅言透過商貿活動而逐步通行於這一帶。 廣信還是嶺南早期的文化中心。東漢時期,一大批文人學者以這裡為陣地,開展文化活動,設館客授生徒。其中最突出的是經學家陳元和士燮。陳元被譽為“嶺海儒宗”,晚年回廣信辦學,成為嶺南文化的先驅者之一。上燮擔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還一度“董督七郡”,不少中原文人慕其名前來依附,他們來往於交趾、廣信等地,以講學為業。這些文人在傳播中原漢文化時所使用的,當然是有漢字作為紀錄符號的雅言。土著居民在學習漢文化和漢字之時,也就學習了雅言。這些土著居民的語言本來幹差萬別,互相無法通話,又沒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漢人交往時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間交往也不約而同地藉助雅言。這麼一來,雅言便成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語,就像春秋戰國時各諸侯國交往都使用雅言一樣,形成雙語制,在自己部落內使用自己的母語,對外交往則使用雅言。 粵語形成之初,跟中原漢語差異並不明顯。到晉朝以後,先有“五胡亂華”,接下來便是長達200餘年的南北分治。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對那裡的文化和語言帶來巨大的衝擊,從周朝以來一直作為民族共同語的雅言逐漸發生重大變化,同時在這一時期,嶺南地區保持較為穩定的局面,由雅言演變而成的粵語沒有發生中原漢語那樣的變化,一直保持著原來的音系。正如李如龍教授所說;“中古之塞擦音聲母的分化,鼻音韻尾的合流,塞音韻尾的弱化和脫落、濁上歸去、入派三聲這些在許多方言普遍發生的變化都被粵方言拒絕了。”(《方言與文化的宏觀研究》)因此,雅言在今天的北方和中原已經發展成為胡化成現代的普通話和官話,粵語卻更好的繼承雅言的原汁原味。 封川話濁塞音:早期粵語的活化石 粵語儲存著古代雅言的許多因素,可以透過粵語與《切韻》音系的對照證實。《切韻》是中國最早一部音韻學著作,成書於隋朝初年,所記錄的是南朝時期讀書人的音系,也就是晚期雅言的音系。以《切韻》音系跟今天漢語七大方言進行對照,可以看出,儲存這個音系最多最完整的是粵語。以古代的入聲為例,北方的漢語方言由於發展迅速,語言進化較快,塞音韻尾普遍脫離,因此,現在這—帶的人們完全不知道入聲是怎麼一回事。其他漢語方言雖然儲存一些入聲,卻不完整。粵語由於和中原隔絕,處於山高皇帝遠的半蠻荒狀態,所以沒有“入派三聲”這一變化規律,所以儲存著古代的全套入聲,同鼻音韻尾整齊對應。 在粵語的形成地梧州一帶,古代雅言音系的因素儲存得較為明顯。《切韻》音系中有一套濁塞音聲母,這套濁塞音聲母在漢語大多數方言中已經消失在今天的粵語廣州話亦已無存。然而,這套濁寒音聲母在梧州的粵語中完整儲存。更令人注意的是:在梧州粵語,不僅在《切韻》中念為濁塞音“並”、“定”、“群”母的字仍然讀為濁塞音,而且有些在《切韻》中已經念為清塞音“幫”、“端”、“見”母的字也讀為濁塞音。我們知道,“濁音清化”是漢語聲母演變的一條規律。根據這條規律,濁塞音聲母越發達,其年代便越久遠。有人說,梧州粵語濁塞音比《切韻》音系發達,說明它儲存著比《切韻》成書年代更早的音系,也就是兩漢時期的雅言音系。所以說,它是古代雅言不可多得的活化石,也是早期粵語的活化石,是粵語形成於古廣信的見證。

  • 5 # 犀利哥7553

    任何語言都是方言,都是語言。只是粵語屬於比較強勢而已。強勢的語言就預示著他的經濟強勢,經濟強勢又間接著他的政治地位。

  • 6 # 030xdy阿德

    粵語是代表廣東的主要方言,但不包括廣東其他個別地方的語言

  • 7 # 滄海一聲笑1000

    哪種方言不是語言?方言是相對普通話而言的,只有普通話是國家要求全國各地推廣的語言,是唯一的!

  • 8 # 出思

    這句話之前只看到前半部分,粗心了,沒有注意這裡加了個“百越語言”

    推測應該是想表達:粵語是漢藏語系下邊與漢語並列的語種嗎?這個觀點也是胡說八道了。從來沒有誰把粵語歸為單獨一個語種,一些差別如同其它方言與普通話和方言之間的差別一樣,遠不足以單獨列為一個單獨語種。

    至於古代百越地區跟中原語言不同那是不奇怪,中原也只限於很小的範圍,但是經過幾千年發展早已經融合為一個語種——漢語,不只融合百越,楚地,西羌羞,東夷,北狄等等都包括,這個難道還有疑問?

    下邊一開始我沒注意有個“百越語言”但是在網上很多人說,批駁還是有意義的,跟本問題還是有關係的。所以也仍然保留在這裡。

    —————————————————————

    大概是前邊這個說法是頭腦極端不清思維極度混亂換表現,毫無邏輯可言。

    首先,任何語言都是語言,無論文字還是口語,無論官方語言還是方言!語言和方言這兩個詞就不是一個屬概念下的並列種概念,方言是屬於語言下的種概念,類似北京人和人的關係!(其實真不應該用舉例!),粵語當然是語言,跟閩南語,吳語,晉語……一樣,這還用說嗎?小學生也不會這點事弄不清吧?

    方言並列的同層概念是官方語言,粵語是官方語言嗎?在中國肯定不是。

    任何語言包括方言都是在更小範圍內的方言綜合和消滅消失的基礎上,這樣人類才能擴大生產生活範圍,人類才能進步!其趨勢也是進步的標誌。

  • 9 # 獨一無二南波灣

    粵語永遠都是方言,永遠都是漢語的一種方言。任何人提這種問題都是居心叵測。

  • 10 # Kit13

    中國地區任何一種“方言”都是語言,除了普通話

  • 11 # awrmcxg阿佤人民唱歌

    劉邦大漢,語言正是南方華夏化蠻夷式周語,奠定了漢語一字一音嚴格對應的基本框架,南蠻正是冒認姬周後人的漢晉世家大族,南渡不過是南人南言回老家,古漢語和南方各方言更接近,楚辭漢賦一脈相承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五胡亂華,胡化漢語開始改變了蠻化漢語,無數的胡人成為漢人,也學了南蠻冒認姬周為祖宗,而北方一代一代草原胡族不斷融入,先融入的胡漢也只能南渡,事實就這麼簡單。現代科學證明華人多為O ,也就是南方百越百僕,北方百胡百羌。而N的小部分才是正宗的姬周之後。所以,別爭那麼多正不正統,中華光榮歷史都是我們的祖先的貢獻,我們只要繼承商字周禮秦漢大一統還有毛澤東思想,世界都是我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花為什麼要換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