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來歷:早在文字產生以前,人們就有“書信”來往了。當時採用的是結繩、刻符等方式。
“信”是儒家“五常”之一,歷來被認為是修身之本。說起這個字,應該會讓我們想到不少的名言和故事。《論語》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與此類似,北宋理學家程頤說:“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西晉楊泉也曾說:“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無論是《韓非子》裡面的“曾子殺豬”,還是《史記》裡面的“季布一諾”,都已成為“信”的典範。
“信”是個會意字,左邊是人,右面是言,合在一起,最初表示“一個人所說的話真實可信”。這個字還有另外一種寫法:左邊是言,右邊是心。也就是說,一個人所說的話皆是由心而出,也是“言語真實”的意思。言語真實便是不虛詐,不欺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誠實”“誠信”。這樣的品質在行為上表現出來,就是“講信用”,也就是《資治通鑑》裡面所說的“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
誠實的人言行相符,值得信任,所以“信”有“相信”“信任”的意思。《論語•公冶長》裡面,孔子面對白天睡大覺的弟子宰予,發了一通狠話:“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還進一步說,“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這裡的“信”就是相信、信任的意思。從這裡面可以推斷出來,讓孔子生氣的主要不是宰予白天睡大覺,而是他可能之前向孔子說過什麼,或者保證過什麼,這次沒有做到。孔子對於這種言行不一的“失信”行為,表示深惡痛絕。
誠信,就是一個人所說的話可以在他所做的事裡面得到驗證,也就是言行之間的“確切、如實”。後來這個義項虛化為副詞,就是“的確”“確實”的意思。《三國志》裡面,華佗不願成為曹操的御用醫生,加上“久遠家思歸”,正好收到家書,就說想要暫時回家一趟。回去之後,又推說妻子有病,多次推延日期。後來曹操多次寫信催促,並派出郡縣各級官吏遣送他返回,華佗仗著自己醫術高明,仍然沒有動身的意思。最後無奈之下,曹操只能派人前去查驗,說:“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hú),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這裡的“信”就是“的確”“確實”的意思。
用來表明相互信任的物品稱為“信物”,比如男女之間的“定情信物”。《詩經•衛風•木瓜》裡面,男女之間贈送的信物就是玉石和水果。國與國之間還可以派出人質,以示信任。在軍隊裡面,這種作為憑據的信物就是兵符。兵符又稱虎符,一般由玉或木石製成虎的樣子,分為兩半,國君持右半, 左半交給統帥。只有兩半完全吻合,才能夠調動兵權。
書信,古代叫“書”,一般是親筆題寫,所以是“可信”的。拿著書信出使對方的人就是使者,也可以稱為“信使”。信使是用來傳遞訊息的,所以“信”又有了“訊息”的意思。所以現在我們還在說“好的,我知道了,您等我的信兒吧!”約定好的資訊,雙方可以透過一個暗號來建立默契,以便統一行動,這種暗號就叫“訊號”。和人講信用一樣,風向穩定,年年準時到達的風叫“信風”,定期到來的潮水,也叫“潮信”。
給予一個人最大的信任就是任由對方的心意來處置,也就是“任意”。《隋書·楊諒傳》裡面說:“特許以便宜,不拘律令。”這就是說,允許他根據實際情況任意處置,而不必顧及科條法令。便宜行事之權是一個極大的權利,必須有絕對的信任才會賦予對方。“任意”後來成為了一個副詞,就是“任憑”“隨意”的意思
信的來歷:早在文字產生以前,人們就有“書信”來往了。當時採用的是結繩、刻符等方式。
“信”是儒家“五常”之一,歷來被認為是修身之本。說起這個字,應該會讓我們想到不少的名言和故事。《論語》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與此類似,北宋理學家程頤說:“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西晉楊泉也曾說:“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無論是《韓非子》裡面的“曾子殺豬”,還是《史記》裡面的“季布一諾”,都已成為“信”的典範。
“信”是個會意字,左邊是人,右面是言,合在一起,最初表示“一個人所說的話真實可信”。這個字還有另外一種寫法:左邊是言,右邊是心。也就是說,一個人所說的話皆是由心而出,也是“言語真實”的意思。言語真實便是不虛詐,不欺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誠實”“誠信”。這樣的品質在行為上表現出來,就是“講信用”,也就是《資治通鑑》裡面所說的“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
誠實的人言行相符,值得信任,所以“信”有“相信”“信任”的意思。《論語•公冶長》裡面,孔子面對白天睡大覺的弟子宰予,發了一通狠話:“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還進一步說,“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這裡的“信”就是相信、信任的意思。從這裡面可以推斷出來,讓孔子生氣的主要不是宰予白天睡大覺,而是他可能之前向孔子說過什麼,或者保證過什麼,這次沒有做到。孔子對於這種言行不一的“失信”行為,表示深惡痛絕。
誠信,就是一個人所說的話可以在他所做的事裡面得到驗證,也就是言行之間的“確切、如實”。後來這個義項虛化為副詞,就是“的確”“確實”的意思。《三國志》裡面,華佗不願成為曹操的御用醫生,加上“久遠家思歸”,正好收到家書,就說想要暫時回家一趟。回去之後,又推說妻子有病,多次推延日期。後來曹操多次寫信催促,並派出郡縣各級官吏遣送他返回,華佗仗著自己醫術高明,仍然沒有動身的意思。最後無奈之下,曹操只能派人前去查驗,說:“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hú),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這裡的“信”就是“的確”“確實”的意思。
用來表明相互信任的物品稱為“信物”,比如男女之間的“定情信物”。《詩經•衛風•木瓜》裡面,男女之間贈送的信物就是玉石和水果。國與國之間還可以派出人質,以示信任。在軍隊裡面,這種作為憑據的信物就是兵符。兵符又稱虎符,一般由玉或木石製成虎的樣子,分為兩半,國君持右半, 左半交給統帥。只有兩半完全吻合,才能夠調動兵權。
書信,古代叫“書”,一般是親筆題寫,所以是“可信”的。拿著書信出使對方的人就是使者,也可以稱為“信使”。信使是用來傳遞訊息的,所以“信”又有了“訊息”的意思。所以現在我們還在說“好的,我知道了,您等我的信兒吧!”約定好的資訊,雙方可以透過一個暗號來建立默契,以便統一行動,這種暗號就叫“訊號”。和人講信用一樣,風向穩定,年年準時到達的風叫“信風”,定期到來的潮水,也叫“潮信”。
給予一個人最大的信任就是任由對方的心意來處置,也就是“任意”。《隋書·楊諒傳》裡面說:“特許以便宜,不拘律令。”這就是說,允許他根據實際情況任意處置,而不必顧及科條法令。便宜行事之權是一個極大的權利,必須有絕對的信任才會賦予對方。“任意”後來成為了一個副詞,就是“任憑”“隨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