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光匆匆微微甜

    本科批次合併,其主要目的就是部分省份為了擴大本省份的本科院校的招生錄取率,為了增加部分院校的招生人數,擴大招生生源。合併之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一些排名靠後院校的招生錄取分數線,特別是一些三本獨立院校的招生生源人數。

    截止2019年4月,全國已經有9個省市將所有本科各批次全部合併為本科批次,有17個省份實施了高考志願本科二三批次合併,但目前仍然有5省份保留原來的三個批次(陝西、吉林、青海、湖南、寧夏)。甘肅省於2019年4月份宣佈在原來的基礎上將原來的本科三個批次合併為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將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合併。

    批次合併之後,教育部的目的是為了增加部分院校的生源,調整國家高校招生機制,減少高考志願各批次填報的壓力,擴大招生範圍和比例,有利於最佳化招生錄取程式和投檔錄取環節,減少招生投檔錄取的週期。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與廣大考生志願填報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初次志願填報沒有一點的參考資料,志願填報難度係數增加,需要考生更加全面分析,最佳化填報層次和分類,慎重選擇填報。

    即使如此,即使志願填報批次合併,但國家985、211高校和雙一流高校的招生計劃總人數和院校數量沒有變化,著名高校的在各省份的招生計劃人數並沒有增加,錄取率有限。其它原來的本科一批批次招生中的院校數量和計劃也有限,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讓一部分原來的三本獨立院校增加到原來本科二批批次和填報陣營中,給與考生填報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合併後志願填報的難度增加。對於2019年和2020年高考考生來說,志願批次合併之後最大的困難就是志願填報難度增加,考生難以精準把握原來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層次的院校錄取分數線,還要區分出在原來本科二批批次和三批批次中招生錄取的院校的層次和性質,考生高考成績即使達到了本科分數線或者達到了合併之後的本科二批分數線,但在於院校的選擇之時要合理以原來院校的分析思路和方法進行評判,主要要根據自己的高考成績進行對可以填報報考的院校層次進行精準區分,不然考生極有可能會在志願填報之時“吃虧”,以高分報考一些三本獨立院校。即使這樣,對於現階段只保留本科一批和二批批次的省份的考生來說,志願填報之時對於院校的層次還比較好區分,由於僅僅是合併了本科二批和三批批次志願,本科一批批次中招生的院校數量不變,比較固定或者容易區分,只要認真分辨本科三批層次的院校和二批層次的院校即可。

    但對於三個批次都合併的省份考生來說,志願填報過程中面臨的難度係數更大,明確志願填報規則的家長比較有思路應對,但對於大多數第一次接觸志願填報的廣大家長和考生來說的確是難以應對和區分。例如浙江省、上海市等,不分文理科志願填報,按照專業和院校的填報,平行志願數量比較多,需要考生耗費大量的精力逐次分辨,詳細對比,特別是第一次實施三個批次志願合併的省份,根本沒有資料可以參考。

    再者,三個批次的專業合併之後設定的陷進更多,沒有了原來志願填報之時的階級和層次的限定,考生可以“越級”報考,讓部分“不明就裡”的考生誤報,或者造成“高分低錄”的狀況。個別高分考生由於院校太多和干擾,對一些目標院校把握不精準。還有就是在原來的三個批次中將院校分類了層次,越靠前的院校錄取分數線比較高,但合併之後沒有了區分,消除了原來的志願填報過程中的固定思維認識,考生不得不創重新開始從思想認識上進行全面分析和填報。

  • 2 # 裴老師說山東高考

    本科批次合併,給學生和家長志願規劃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不是報考容易了,而是更難了,尤其是第一年時候,就等於沒有了參考。沒有了參考,就會出現大的波折。出現更多的“高分低就”,考了個不錯的分數,結果錄取到了一個較為普通的高校或者專業。

    因此,合併了僅僅是報考程式上的問題。對家長和學生意義不大。無非就是少了一個批次而已。像山東省,本科分為:本科提前批次,本科批次。不再分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首次合併的時候,不少高分學生滑檔。今年合併批次的省份,家長和學生也一定要注意,結合自己位次,專業方向等,謹慎參考。

    還有合併後,像山東這邊,很多學校的老師給家長和同學們講,如今都是本科批次,也就都是一本了!其實,無論怎麼改,民辦依然是民辦,公辦依然是公辦。不能因為批次消失了,就都統一為一本,這太不理智。本科二批三批合併省份,估計也有老師講,都是二本了!當做笑話聽聽吧,做家長的應該靠智慧來規劃志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簡單的輕傷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