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夢想282640526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關如何做好這“一撇一捺”,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無愧立於天地之間?恐怕除了孔子的儒家,再沒有其他學派的任何學說,能夠並駕齊驅了。


    可以說,儒家文化中有關“做人”的標準,其實就是我們中國文化的核心。


    那麼,這個核心包括哪些內容呢?


    在家須孝悌

    在《論語·學而》篇中,孔子要求自己的弟子:


    入則孝,出則悌。


    孝,就是指對父母要孝敬;悌,就是兄弟姐妹之間,要互相友愛。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可見在儒學學術和孔子的觀念中,孝悌是很重要的。


    那麼,孝悌有多重要呢?孔子的學生有子解釋說: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就是說“孝悌”,是“仁”的根本。而在儒家學說中,“仁”又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


    因此,一個不講“孝悌”的人,實際上連人都不算。


    交往重信義

    有子在《論語·學而》中說: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


    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要信守承諾。


    如何信守承諾呢?


    就是自己說的話要合理正當,不要信口開河亂開空頭支票,也不要模稜兩可含含糊糊,這就叫“義”。也只有立足於義,自己說的話也才能辦得到,也就不會失信於人。


    由此,孟子更是進一步認為:


    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一個有羞恥心的人,才能有義,從而有信。可是,一個人如果連羞恥心都沒有了,又和禽獸有什麼區別呢?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古人是很在意自己,有別於動物的。


    做事盡忠心

    現在我們講到忠心,首先想到的就是下級對上級,而且還是無條件的。


    其實並不是這樣。


    即便“忠心”是下級對上級,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就是說,上級對下級,首先要以禮相待,下級才考慮要不要忠心上級。實際上,儒家講求的“忠”,是說做事的。這從曾子“一日三省吾身”的原話中,就可以看出來:


    為人謀而不忠乎?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替人謀事做事,有沒有盡心竭力?既然人家待自己以禮,自己也答應人家了,當然要盡到全力去謀劃事情,把事情辦好了。


    這才是儒家提倡的“忠心”。


    當然,儒家有關做人的標準,還有很多,都需要我們去學習,好遵從。


    不過我覺得,尤其是在當下的社會里,一個人如果能做到對父母孝敬,對兄弟姐妹友愛,與他人交往重信義,忠於自己所做的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這也是我們當下推崇傳統文化,最核心要解決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法式麵包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