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農蝦
-
2 # Sunny169871353
這個問題,其實不管在哪買的保險,實際上兩者是一樣的,只是買入途徑不同而已!
支付寶是個好平臺,但保險玩人時是一樣一樣滴!
朋友在支付寶上買了一個疾病險,每月交六十多,說是能報銷住院費中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的部分。
可到了該用的時候,他把手續全部弄齊透過支付寶網上提交後,保險公司竟然說報銷款必須在6年內累計達到一定金額(具體一萬還是兩萬元忘了),到那時才能報銷。如果到時累計達不到規定金額的,則不予報銷,並且清零。
我去!朋友身體健康,這平生第一次住院,還是個一般小手術,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部分大概就是個一兩千吧。何況,以後這6年,甚至10年都不一定會住回院。照這樣說,大家可以結合實際心算一下,到時能報的出來嗎?這不純粹是忽悠麼?
朋友爭辯,當時的介紹中沒有這樣說呀?公司客服自信地說,當初電話上一定給提過這句6年累計什麼的話。朋友努力地回憶,怎麼也記不得給他說過。這麼關緊的話,他怎麼可能放過?但是苦於時過境遷又沒有留存證據,想著也許真的忽計了?
疑惑間,公司客服接著又自豪地說,你簽過名的網上合同中可是有這句話的。
到此,朋友還能說什麼呢?合同再長,誰讓你沒耐心認真看完就簽名呢?認倒黴吧。好在已經交的保費也不多,也就幾百元錢,最後只能用退保來表達這說不清的憤怒了!
保險公司也許並不是個個這樣,但真的會有一些存在這樣的情況。
最後,朋友帶著一絲無奈的幽默說: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再信了!
-
3 # 微笑晴天
傳統險,是指僅具有保障功能和儲蓄功能的人壽保險,傳統的人壽保險可以分為死亡保險、生存保險、生死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
而非傳統保險,如分紅險、萬能險等,則除了具備保障和儲蓄功能外,還具有一定的投資性,但是收益率並不高,且沒有保障。
以前保險產品只有壽險,後面才引進了重疾,最後在重疾相關的條款和保險法規上也在不停地完善。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大眾對保險知識的普及與更新,現在市場也推出了網際網路產品,這類產品成本更低,保障更好,咱們老百性們可以花更少的錢在最大範圍內得到最大的保障。
現在很多平臺也獲得了代理權,可以簽約並且代理多家保險公司的產品,這些平臺就像大型超市一樣,方便我們選擇。
支付寶也是一個平臺,它透過與保險公司合作,加上網際網路上現在比較推薦的是隻有保障而沒有儲蓄功能和理財功能的保險產品,同時產品性比價強,又都是單一的,可以透過單一的挑選,組成組合,同樣的保障內容,同樣的保額,卻可以花更少的錢。
這點對於想要配置保障的人來說是一個福音。
一般情況的話是建議大家配置只有保障的保險產品就好,因為大部分人剛出來畢業或工作幾年的,積蓄不多,如果一下子配置具有理財功能和保障功能 保險產品,在保額駐充足的情況下,保費一定會超出自己 的能力範圍。
但如果經濟允許,又想做把資產配置的,像年金險這些是可以考慮的。
沒有最好的保險產品,只有更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
要不要取決於自己的需求 。
比如像我,我以前不懂理財,也不懂保險,在明確自己需要保險的前提下,我找業務員配置了份以壽險為主,附加了重疾意外醫療非常全面的保險。
這份保險對於當時的我來是說是最適合的。現在我懂了理財投資,也知道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保險,這時這份保險對我來說一保障太低,保費太貴,二來保障也不全。
所以我要做的就是把保障做足,後面我可以花更少的錢,保障做得非常充足,保額也足夠。
加上自己懂投資,多餘的錢就拿給來孩子做基金定投,這是給孩子的教育 基金,另一部分則是投資股票。
所以,是否要配置,要看自己的需求 是什麼,建議在已經配置完了全家的保險的基本保障之後再去考慮是否要配置理財型的。
回覆列表
網際網路已經逐漸滲透到到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網購更是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保險行業也不例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上購買保險產品,與此同時,有人發出了這樣的疑問:保險看不見摸不著的,在網上買,靠譜嗎?理賠的時候咋辦?本篇我們就來一一揭開這些疑問
1. 網上買保險靠譜嗎?
1.1最終均是和保險公司簽訂保險合同
1.2強監管
2. 如何理賠
3. 線上選購注意事項
4. 線上投保現狀
5. 大白說
1.網上買保險靠譜嗎?
1.1最終均是和保險公司簽訂保險合同
諸如慧擇、支付寶之類的保險銷售網站,與保險代理人一樣,均是保險產品的銷售渠道之一,客戶不管從哪裡購買保險,最終均是和保險公司簽訂保險合同,電子保單與紙質保單具備同等的法律效力。也就是說不管在哪買,只要保單號在保險公司的系統裡存了檔備了案,那就是貨真價實的保險合同。
說到這裡,順帶向大家科普一下保險產品常見的銷售渠道。
傳統渠道里,保險代理因為是受保險公司委託,為其銷售產品且只能銷售該保險公司的產品,所以更多代表的是保險公司的利益;保險經紀則是站在客戶的的立場上,基於客戶自身條件,為其規劃合適的保險配置方案。
《保險法》中對於代理人和經紀人的定義
1.2強監管
保險是一個強監管行業,之前在“擔心保險公司倒閉,你可能多慮了”推文裡,我們曾提到過保監會對於保險公司的監管非常嚴苛謹慎。其實具體到保險產品上,也是如此,保險產品的發行受到保監會的嚴格監管,《保險法》對此有明確規定:
關係社會公眾利益的保險險種、依法實行強制保險的險種和新開發的人壽保險險種等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應當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准。
其他保險險種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應當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備案。
可以看到保險產品從其誕生之初,便頗受”關照“,能夠順利走上市場售賣的保險產品,都是正經八百具備法律保障的公眾產品。
2.如何理賠?
支付寶上某款產品的理賠流程,線上產品的理賠總結起來就是以下這幾步:
1)報案
聯絡網際網路保險銷售平臺客服電話或是保險公司客服電話進行報案。
2)提交理賠資料
向網際網路保險銷售平臺報案後,他們一般會給客戶傳送索賠指引郵件,告知您具體的理賠資料要求、理賠流程以及紙質材料的寄送地址。按照要求將理賠資料寄送到保險公司即可。
3)理賠資料稽核
在收到理賠資料後,保險公司理賠部門會著手稽核,對於事故責任明確,理賠資料齊全的案件,稽核週期當然就很快;案情複雜的,通常最長也不得超過30天,《保險法》對此有明確規定:
4)領取賠款
稽核材料沒有問題,理賠款一般會很快到賬。
透過網際網路保險平臺購買保險的一個好處是,一些大的平臺通常會與保險公司簽訂特殊服務條款,諸如理賠綠色通道之類的,那麼透過這些平臺向保險公司索賠,其案件通常能享受理賠優先權。
其次,在第三方平臺出現之前,理賠的時候,常常是使用者個人與保險公司之間的博弈,力量懸殊。第三方平臺出現之後,他們通常會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如果保險公司與使用者之間出現爭議,第三方平臺會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和保險公司博弈,幫使用者爭取正當的保單權益。
3.線上選購的一些注意事項
首先肯定是選對平臺。選擇有一定品牌影響力的平臺無疑會讓人心裡更踏實。從投保前的諮詢,到出單,到理賠,平臺的服務會全程陪伴,非常細緻。有些平臺甚至支援小額快賠,即在使用者報案提交齊全理賠資料後,稽核沒有問題,且賠付額度在一定數額內,那麼平臺會先行賠付,省去諸多麻煩。
其次,投保之前需仔細查閱產品條款,確認產品的保障責任、除外責任等是符合自己需求的。
第三,消費者在收到電子保單後,應確認保單號、保單生效時間、保險期限、被保險人身份資訊、保險公司名稱、保單印章以及是否印有保險公司客服電話和保單查詢方式等關鍵內容。
同時可透過以下兩種等方式查詢保單是否真實有效:
透過所買保險公司的官網進行保單驗真;
撥打所買保險公司的官方客服電話,告知保單號進行查詢。
4.線上投保的現狀
對於使用者而言,線上選購保險,選擇更多,價格更公道,也不用礙於代理人的情面,不得不做出不適合自己的選擇;對於保險公司而言,則可以節約成本。於買賣雙方而言,是雙贏的局面,因此網際網路保險近些年也取得了飛速發展。
截止2016年,已有117家保險機構經營網際網路保險業務,全國保險行業已經有75.97%的保險公司透過自建網站、與第三方平臺合作等不同經營模式開展了網際網路保險業務;而使用者一端,根據螞蟻金服釋出的資料,網際網路保民在2016年3月時就已經超過3.3億,並仍在高速增長中。
網際網路保險具備很多傳統保險銷售模式沒有的優點,而且在關乎使用者服務體驗的理賠上,也在不斷簡化最佳化,更加的貼近使用者。相信隨著80、90後漸漸成為社會主流人群並承擔起家庭生活的重擔,網際網路保險也將漸漸成為保險產品選購的主要方式。
4.大白說
因為保險行業的強監管性,但凡能夠上市銷售的產品都是經過嚴格審查的,安全性上無須擔心,重點是適不適合自己。常常有使用者理賠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買的保險完全是不合適的,所以購買之前多做功課,必要的時候諮詢專業人士,買對不買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