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691914051364

    景一屏

    隨著西學東漸,19世紀70年代,中國出現了翻譯文學,有翻譯詩歌、翻譯小說、翻譯戲劇、翻譯散文等,譯者多為男性。歷史進入20世紀,中國知識女性開始介入文學翻譯活動。最早的一位是福建詩人薛紹徽(1866—1911)。

    薛紹徽,字秀玉,號男姒,福建閩縣 (今福州) 人,著有 《黛韻樓詩集》4卷、詞集2卷、文集2卷,輯有 《清閨秀詞綜》10卷。1900年,她與丈夫陳壽彭 (字逸儒,一作繹如,近代史上著名外交家、翻譯家陳季同之弟) 合作翻譯法國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1828—1905) 的 《八十日環遊記》,開創了女性翻譯外國小說的先河。

    《八十日環遊記》 是華人翻譯的第一部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小說由陳壽彭口譯,薛紹徽筆述。1900年經上海經世文社出版後,譯本受到了很大關注。

    儒勒·凡爾納被公認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他的科幻小說故事情節生動、奇幻而又驚險;自然景色描寫奇異多姿、絢麗多彩;語言幽默風趣……他的小說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讀者從他的小說中欣賞到別樣的世界———或跟隨他一起赴地心旅行,或同他乘飛行器遨遊太空……可以想象,他的作品最初與中國讀者見面,必定給讀者帶來非常新鮮的閱讀體驗。

    這一譯本的 《八十日環遊記》 初版後,廣受歡迎。1905年 《八十日環遊記》 更名為 《寰球旅行記》 在上海 《時報》 上刊載,1906年上海其他一些書局以 《環球旅行記》 為名再次出版。短短几年,該書被多次轉載和再版。

    《八十日環遊記》 第一個中譯本顯現出鮮明的本土化特徵。比如小說中的人物姓名大部分都是用中國的名字。譯者將小說主人公的男僕Pass Partout 翻譯成阿榮,將Aouda 翻譯成阿黛等。此外,增加了許多註釋。比如在小說的第一回中,1872年下面註釋是同治壬申,在沙非爾路下面註釋的是倫敦城內等,這些註釋,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小說內容,使得閱讀更加順暢。

    此後,薛紹徽與陳壽彭繼續合作翻譯了 《格致正規》 以及 《外國列女傳》 等作品;薛紹徽還與秀玉於1903年合作翻譯了一部以愛情為主題的小說 《雙線記》 (英國厄冷著),由上海中外日本館出版。

    薛紹徽是中國近代翻譯文學史上第一位女翻譯家,此後陸續有女性翻譯家出現,比如陳鴻璧、吳弱男、薛琪瑛等。

    陳鴻璧在當時翻譯界有較大影響。1904年上海小說林書社成立,1906年11月,該社出版了她譯的英國維多夫人著的偵探小說,總題為 《印雪·譯叢》。1907年,《小說林》 雜誌創刊,創刊號上同時發表了陳鴻璧翻譯的三篇小說:英國佳漢的小說 《電冠》、法國加寶爾奧的偵探小說 《第一百十三案》 和佚名的歷史小說 《蘇格蘭獨立記》。《小說林》 共計出版12期,每期均有她的譯作發表。

    吳弱男譯有易 卜生的戲劇 《小愛友夫》 (刊 《新青年》4卷6號),她還譯過日本押川春浪的小說 《塔中之怪》,中譯本改名為 《大魔窟》 (小說林社1906年8月刊)。

    薛琪瑛翻譯英國唯美派戲劇家奧斯卡 ·王爾德 (Oscar Wilde,1856—1900) 的 《意中人》 (今譯 《理想丈夫》,刊 《新青年》1卷2號)。

    薛紹徽和陳壽彭合作翻譯的 《八十日環遊記》,譯文洗練準確,頗能體現原著風格。

    陳鴻璧的譯文非常注重原文中的心理描寫,頗具特色。吳弱男和薛琪瑛的戲劇翻譯,不僅劇中人物對話是逐字逐句翻譯,就連每幕的佈景,也都按原文對譯,譯文頗為嚴謹。

    20世紀初近代女性翻譯家群體的出現並非偶然,它既是西學東漸的產物,也是近代新式教育的發展、女學的昌盛和女留學生日漸增多的必然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莫言爭議最大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