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經常想一個問題:下大雨時,螞蟻是怎麼躲過“天災”的?既然有問題,顯然觀察是尋找答案最好的方法。於是,我在無數個陰雨天打著一把小破傘,蹲在自己家的院子裡觀察它們。
記得我家院子裡至少有七八個小型的草地鋪道蟻的蟻巢,平時只要是低頭幾乎都能看到它們忙碌的身影,這也有利於我觀察。
許多課本或者教材上說螞蟻在雨前會搬家,但是據我觀察,螞蟻的搬家與否與下不下雨的關係並不大,因為即使大晴天我也見過螞蟻搬家,而目前科學界統一的說法就是當一個蟻巢中的螞蟻數量超出了一定的範圍後,就會出現搬家的行為。
而且螞蟻的視覺很差,它們的交流主要靠的是費洛蒙資訊素,視覺較差以及體型較小,以至於它們很難從宏觀上判斷地勢的高低,所以螞蟻對於雨是沒有什麼預知能力的,它們只是被動的接受雨的來臨。
一些小雨對螞蟻是沒有太大影響的,它們依然會跑進跑出地忙碌著,但是一旦雨較大,院子裡開始有了明顯的積水,此時它們就會從巢裡幾乎傾巢出動。雖然草地鋪道蟻不會游泳,但是它們也有應對大雨時的策略。
首先,我發現一些螞蟻會迅速地找到附近一些漂浮在水面上的小樹枝、雜物,然後爬在上面,畢竟它們不太會游泳,而且昆蟲的呼吸是在腹部的氣門,一旦在水中堵住了氣門,螞蟻就會窒息。
其次,當雨水沒過了它們的巢穴,螞蟻們通常會集體漂浮在水面上,當然這種漂浮如果沒有及時地找到可以趴在上面的物體,那麼它們很快就會死亡,不過,這也不用擔心,因為它們會合作。在水面上漂浮時,螞蟻們幾乎會首尾相連得緊緊地連線在一起,由於鋪道蟻太小了,我也沒有專業的工具,所以推測它們是用大顎咬住了對方的腿或者尾部。
這樣螞蟻群就形成了一個“螞蟻筏”,所以一隻螞蟻很難漂浮在水面上,但是螞蟻的身上和腿部是有細小的剛毛的,這使得它們本身就有一定的排水能力。
當足夠數量的螞蟻這樣連線在一起之後,它們就形成了類似於小木筏一樣的團體,這大大增加了它們的排水能力,同時增大的排水能力使得它們能夠像水黽一樣只有腿部與水面接觸,其他部位是在水之上的,這讓它們可以自由的呼吸。
水黽
用這種方法大多數的蟻群能夠安然地度過大雨,當然,一場大雨對於蟻群來說損失是比較嚴重的,因為它裡面有一些未孵化的卵,還有一些個體因為沒有跟蟻群在一起,也沒有找到水面上的物體,就這樣被淹死了。
那麼,在這種巨大的威脅下,不同種類的螞蟻會不會合作呢?我認為是不會的,因為它們甚至連不同族群的同類都不會合作。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說一下。
第一:蟻群的衝突。螞蟻是高度群居的動物,一個蟻群少則有成百上千的成員,多則有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成員,由於蟻群是固定的,而螞蟻的繁殖能力又很強,所以在有限的空間內,如何最大化的利用自己的食物是非常重要的,螞蟻對於資源利用的第一步就是保護。
螞蟻有著極強的領地意識,它們對同蟻巢內的螞蟻氣味非常的熟悉,一旦出現陌生氣味的螞蟻,這隻螞蟻就會遭到圍攻,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將廁所門口蟻群中的一隻螞蟻放到了離大門口比較近的一個蟻巢附近,結果這隻螞蟻沒跑一會就被一群螞蟻給殺死了。
而且我在院子裡還觀察到過許多次,不同蟻巢的蟻群大戰,它們通常在離各自的蟻巢比較遠的地方,我認為這可能是它們領地的邊界線,或者因為食物,或者是為了領地之爭,那種你死我活的局面,顯然是很難因為一些事情達成和解的。(下圖為兩個蟻群大戰的畫面,這場大戰可能會持續1-3天,直到一方被全滅)
第二:蟻巢之間的距離。不同的蟻巢之間相距是非常遠的,還是以我家院子為例,這七八窩螞蟻,分佈在不同的角落裡,離得最近的兩個也得有個十幾米遠,而且螞蟻本身有領地意識,所以在下雨時,即便它們漂浮在水面上,也很難相遇。
第三:氣味。費洛蒙資訊素是螞蟻們交流唯一的工具,也是它們識別蟻巢和同類的唯一手段,即便在遇到危險時,它們也會釋放費洛蒙召集同伴,此時必然是能夠認可這種資訊素的螞蟻才會聚集,其他的螞蟻對這種陌生的資訊素是排斥的,畢竟自己過去,很有可能會被殺死。
寫在最後
螞蟻之所以能夠從距今約1.4億年前生存至今,靠的不是聰明的大腦,而是循規蹈矩的生存習性,這種習性是很難改變的,尤其是排外和掠奪的本性幾乎是不會改變的。所以,即使面對共同的威脅,不同蟻群的螞蟻也不會合作,它們之間只有你死我活和相安無事,一旦相遇就是生死大戰。
而且在我家院子裡都是草地鋪道蟻,它們是同一種類的螞蟻,不同蟻群間都不會合作,更不用說不同種類的螞蟻了。
小時候,經常想一個問題:下大雨時,螞蟻是怎麼躲過“天災”的?既然有問題,顯然觀察是尋找答案最好的方法。於是,我在無數個陰雨天打著一把小破傘,蹲在自己家的院子裡觀察它們。
記得我家院子裡至少有七八個小型的草地鋪道蟻的蟻巢,平時只要是低頭幾乎都能看到它們忙碌的身影,這也有利於我觀察。
許多課本或者教材上說螞蟻在雨前會搬家,但是據我觀察,螞蟻的搬家與否與下不下雨的關係並不大,因為即使大晴天我也見過螞蟻搬家,而目前科學界統一的說法就是當一個蟻巢中的螞蟻數量超出了一定的範圍後,就會出現搬家的行為。
而且螞蟻的視覺很差,它們的交流主要靠的是費洛蒙資訊素,視覺較差以及體型較小,以至於它們很難從宏觀上判斷地勢的高低,所以螞蟻對於雨是沒有什麼預知能力的,它們只是被動的接受雨的來臨。
一些小雨對螞蟻是沒有太大影響的,它們依然會跑進跑出地忙碌著,但是一旦雨較大,院子裡開始有了明顯的積水,此時它們就會從巢裡幾乎傾巢出動。雖然草地鋪道蟻不會游泳,但是它們也有應對大雨時的策略。
首先,我發現一些螞蟻會迅速地找到附近一些漂浮在水面上的小樹枝、雜物,然後爬在上面,畢竟它們不太會游泳,而且昆蟲的呼吸是在腹部的氣門,一旦在水中堵住了氣門,螞蟻就會窒息。
其次,當雨水沒過了它們的巢穴,螞蟻們通常會集體漂浮在水面上,當然這種漂浮如果沒有及時地找到可以趴在上面的物體,那麼它們很快就會死亡,不過,這也不用擔心,因為它們會合作。在水面上漂浮時,螞蟻們幾乎會首尾相連得緊緊地連線在一起,由於鋪道蟻太小了,我也沒有專業的工具,所以推測它們是用大顎咬住了對方的腿或者尾部。
這樣螞蟻群就形成了一個“螞蟻筏”,所以一隻螞蟻很難漂浮在水面上,但是螞蟻的身上和腿部是有細小的剛毛的,這使得它們本身就有一定的排水能力。
當足夠數量的螞蟻這樣連線在一起之後,它們就形成了類似於小木筏一樣的團體,這大大增加了它們的排水能力,同時增大的排水能力使得它們能夠像水黽一樣只有腿部與水面接觸,其他部位是在水之上的,這讓它們可以自由的呼吸。
水黽
用這種方法大多數的蟻群能夠安然地度過大雨,當然,一場大雨對於蟻群來說損失是比較嚴重的,因為它裡面有一些未孵化的卵,還有一些個體因為沒有跟蟻群在一起,也沒有找到水面上的物體,就這樣被淹死了。
那麼,在這種巨大的威脅下,不同種類的螞蟻會不會合作呢?我認為是不會的,因為它們甚至連不同族群的同類都不會合作。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說一下。
第一:蟻群的衝突。螞蟻是高度群居的動物,一個蟻群少則有成百上千的成員,多則有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成員,由於蟻群是固定的,而螞蟻的繁殖能力又很強,所以在有限的空間內,如何最大化的利用自己的食物是非常重要的,螞蟻對於資源利用的第一步就是保護。
螞蟻有著極強的領地意識,它們對同蟻巢內的螞蟻氣味非常的熟悉,一旦出現陌生氣味的螞蟻,這隻螞蟻就會遭到圍攻,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將廁所門口蟻群中的一隻螞蟻放到了離大門口比較近的一個蟻巢附近,結果這隻螞蟻沒跑一會就被一群螞蟻給殺死了。
而且我在院子裡還觀察到過許多次,不同蟻巢的蟻群大戰,它們通常在離各自的蟻巢比較遠的地方,我認為這可能是它們領地的邊界線,或者因為食物,或者是為了領地之爭,那種你死我活的局面,顯然是很難因為一些事情達成和解的。(下圖為兩個蟻群大戰的畫面,這場大戰可能會持續1-3天,直到一方被全滅)
第二:蟻巢之間的距離。不同的蟻巢之間相距是非常遠的,還是以我家院子為例,這七八窩螞蟻,分佈在不同的角落裡,離得最近的兩個也得有個十幾米遠,而且螞蟻本身有領地意識,所以在下雨時,即便它們漂浮在水面上,也很難相遇。
第三:氣味。費洛蒙資訊素是螞蟻們交流唯一的工具,也是它們識別蟻巢和同類的唯一手段,即便在遇到危險時,它們也會釋放費洛蒙召集同伴,此時必然是能夠認可這種資訊素的螞蟻才會聚集,其他的螞蟻對這種陌生的資訊素是排斥的,畢竟自己過去,很有可能會被殺死。
寫在最後
螞蟻之所以能夠從距今約1.4億年前生存至今,靠的不是聰明的大腦,而是循規蹈矩的生存習性,這種習性是很難改變的,尤其是排外和掠奪的本性幾乎是不會改變的。所以,即使面對共同的威脅,不同蟻群的螞蟻也不會合作,它們之間只有你死我活和相安無事,一旦相遇就是生死大戰。
而且在我家院子裡都是草地鋪道蟻,它們是同一種類的螞蟻,不同蟻群間都不會合作,更不用說不同種類的螞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