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327021026878

    "魑魅魍魎”出自《左傳·宣公三年》,原來為“魑魅罔兩”,指各種妖魔鬼怪。現在它已變成為各種各樣壞人的代名詞,與“牛鬼蛇神”意思相差不多。

      公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統率大軍攻打陸渾戎族,並陳兵東周疆界進行閱兵演習,以威脅周天子。膽小的周定王瑜十分惶恐,急忙派遣大臣王孫滿去慰勞楚軍。楚王因早懷奪取周王室之野心,便乘機詢問王孫滿關於九鼎大小輕重的情況。九鼎乃是象徵周王室權威的禮器,為王家傳家之寶。王孫滿洞察了楚莊王的用心,便機智地以歷史上夏桀商紂暴虐失國的教訓提醒楚王,指出周雖德衰,但天命未改,不可問鼎。同時說九鼎上鑄的盡是些魑魅魍魎(即妖魔鬼怪),人們可不要遇上它們。

  • 2 # 使用者870420566245655

    魑魅

      古代傳說中山澤的鬼怪。《左傳文公十八年》有“投諸四裔,以御魑魅”的記載,杜預注曰:魑魅,山林異氣所生,為人害者。

      換句話說,魑魅就是鬼怪——《邪櫻》中的妖精應該也算是“魑魅”了。但是,有朋友可能馬上會想到《邪櫻》中無定鄉八老中的“刀四”,這個傢伙雖然還沒怎麼露面,卻大約不會是山裡河裡的,所以,刀四不是“魑魅”。

      魅

      那刀四是什麼?或許應該說,刀四是“魅”,不是“魑魅”。因為《說文》中明明白白地寫著,“m,老物精也”。《周禮》又說,“以夏日至,致地示m”,鄭玄注:“百物之神曰m。”也就是說,“m”,是百物之精靈。而“魑”這種東西,則比“魅”要複雜一點。

      魑

      《辭海》中解釋,魑,是一種無角的龍。《說文》中又說,“魑,若龍而黃”。既然“若龍”,那就不是龍了。於是,又有人註解,魑是一種獸形的山神,鄭玄則乾脆說了這麼一句:“魑,猛獸也。”《史記齊太公世家》中有一句“……非龍非”。

      《古本山海經圖說》的前言中馬昌儀引了《左傳》“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

      約四千多年以前,炎黃二帝爭天下,炎帝的下屬蚩尤被俘後,做了黃帝的一名隨從,後來找機會逃了出來,回到炎帝的身邊去,力勸炎帝重起戰事,洗雪阪泉之恥。

      但是,炎帝已經年邁力弱,又不忍因自己發動戰爭而讓百姓遭殃,沒有聽從蚩尤的建議。蚩尤只好去發動他的兄弟們,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澤間的魑魅魍魎等鬼怪,率領大軍,打著炎帝的旗號,向黃帝發起了挑戰。

      黃帝聽到蚩尤發動大軍也不禁大吃一驚,他想施以仁義感化、招降蚩尤,但蚩尤並未被感化、招降,雙方在逐鹿展開了大戰。蚩尤使用術法,擺出了毒霧陣,把黃帝的軍隊圍困起來。

      但是,黃帝駕著謀臣風后發明的指南車,指揮軍隊衝出了毒霧陣。蚩尤又派魑魅魍魎去作戰,黃帝則叫兵士們用牛角軍號吹出了龍的聲音,嚇跑了這些鬼怪們。

      由此可見魑魅魍魎不管在古時還是現在都是指一些雜牌小妖,據說魑魅魍魎專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紅身、尖耳、頭長角為主要特徵,民間傳說在荒野無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

      走長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魎,都是木、石、禽、獸變的。其實,關於魑魅魍魎,民間還有很多傳說和典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龍女與王山樵的動人愛情傳說:

      清朝同治年間,山東省有個落第的書生,由於看破了紅塵,獨自一個人離家遠遊,一個風清月白的夜晚,他遇到一個花容月貌的女子。

      但是該女子昏迷在地,於是書生將龍女放進屋子,直到她醒來。姑娘告訴他自己是落難之人,於是二人就順理成章的在一起了,成了一對恩愛夫妻,兩顆心貼在一起,小日子過的和和美美。但是想不到,這對患難夫妻沒有得到善終。

  • 3 # 奮發有為百靈鳥1t

    傳說夏代從前夏朝有得把遠方的東西畫成影象,讓官員們進線青銅鑄造九鼎,把各種東西住在頂上,百姓可以從頂上識別萬物哪些為生物,哪些為惡物。

    百姓再去打獵就不會碰上,也不會因為無知而害怕什麼了。也可以避開魑魅魍魎這些鬼怪,因此上天保佑君臣和諧,百姓安居樂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洗澡水不熱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