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頭156934080
-
2 # 司馬處士
紅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曾經被部分地區當過主糧。其中很少部分被儲存在窖裡供鮮食,五斤鮮薯相當於一斤糧食。大部分被切片曬乾,每斤紅薯幹相當於一斤粗糧。
-
3 # 寶上帥278
紅薯是高產農作物,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是北方許多家庭的主要食物,其主要特點抗餓,那時候早飯煮的玉米粥也好,面稀飯也罷,裡面全是切段的紅薯,小點紅薯直接洗乾淨了放鍋裡,饅頭烙餅很少,配點涼拌蘿蔔絲,白菜絲就是早飯,中午湯麵條裡面也是放紅薯段,紅薯葉當青菜吃,到村外一眼望去,基本上田裡面種的全是紅薯,到收穫的季節,好多人會拿自家田裡產的紅薯有多大和別人家的紅薯比大小,每家每戶都有存放紅薯的地窯,沒有地窯的人家,把收穫的紅薯切成片,撒在田裡面,靠風吹太陽曬乾,田裡面全是白花花的紅薯幹,寒冬來了,除了留夠吃的,剩餘的紅薯磨成粉,用來製作紅薯粉條,下粉條的時候,弄點蒜汁,把剛出鍋的粉條撈進去,拌勻了,吃起來是真香,撈出來的粉條掛在屋外凍一夜,第二天就真正成為粉條了,可惜現在是很難買到純正的粉條,而且現在是食材豐富,紅薯早已淪落為副食了,小時候的烤紅薯,燒紅薯已經是記憶了!
-
4 # 老於52080
紅薯從來都沒有被當成主糧,何況是在當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的情況下,更不可能被宣佈作為主糧。說實話,當成副食和稀罕食品少吃可以,真的當作人的主食不行。在以前人民公社的時候,雖然天天吃紅薯和紅薯幹,也是當作一種粗糧。記得當年在生產隊裡計算口糧的時候,都是按五斤鮮紅薯,作為一斤糧食計算的。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糧食真不夠吃的時候,不要說拿紅薯當主食,野菜、樹皮照樣可以充飢。很多老人都經歷過。
-
5 # 芳草地633
三年困難時期紅薯沒被宣佈為主樑實際上就是主樑向紅薯面加高粱面的窩窩頭,紅薯面加紅薯嫩葉的湯或餄絡或紅薯面加點兒高粱米的乾飯等。我是過來的人。
-
6 # 洗過的白襯衣
紅薯的原產地是南美洲的秘魯和墨西哥一帶。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在回來的時候,把它當作禮物,送給當時的伊莎貝拉女王,甘薯從此在歐洲種植開來。
時間到了1593年,大概是明朝萬曆年間,在呂宋(也就是現在的菲律賓)做生意的福建人陳振龍,發現了這種紅皮白心的塊莖狀植物,甘甜可口,生熟能食,並且產量高,易栽培。聯想到自己的家鄉山田多,水田少,且多又比較貧瘠,於是就想方設法把這種東西偷偷帶回了福建。在經過試種後,比較理想,就此大面積在嶺南地區推廣開來。後來,明朝政府又把它推廣到北方,讓當時的屯田駐軍試種,成功後又在北方民間大面積普及。從此,甘薯得以在當時的明朝疆域廣泛推廣開來。很大程度上解決當時明朝政府的糧食危機。
在災荒年景的時候,人們連樹皮野菜都吃,更何況甘薯!不知道題主說的糧食缺乏是缺乏到什麼程度?如果是地球上因氣候原因而導致小麥和水稻大面積減產或欠收,我想甘薯一定會抗起主糧的大梁,讓人們不至於因無糧而被餓死!
回覆列表
答:至少在我們國家,再也不會把紅薯變成主糧,為什麼?
因為,紅薯在北方地區,不好儲存,它是一種,既怕熱,又怕凍的食物。
我記得七十年代以前,人民公社化集體生產隊時期,紅薯就是社員的主糧。
因此,那個時候每個生產隊,都有紅薯種儲存地窖,在紅薯入窖之後,都需要有專業生產隊技術員,24小時管控薯窖溫度,直到明年清明節,春暖花開之後,才可以讓紅薯種岀窖。
而社員家裡,儲存的食用紅薯,大部分都是堆放在火炕一邊,因此,在寒冷的冬季,有許多家庭,由於,對紅薯的溫度管控不當,紅薯就會岀現,大量的凍傷和熱傷,造成紅薯大量的腐爛變質不能食用,這就是紅薯在我們北方地區,不能成為人們主糧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因為紅薯的口感性,沒有小麥和大米好吃,所以,人們都喜歡吃大米和白麵饅頭,不喜歡吃紅薯和黑麵紅薯粉饅頭。
(2022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