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語前置
一、現代漢語正常語法的順序:
(定語)+主語+(狀語)+謂語+(補語)+(定語)+賓語
有一個口訣方便記憶:
主謂賓,定狀補,主幹枝葉分清楚。主幹成分主謂賓,枝葉成分定狀補。定語必居主賓前,謂前為狀謂後補。
二、定語後置
在古漢語中將定語移置在中心詞之後的現象。定語後置一般有三種情況:
(1)中心詞+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定語+者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五人墓碑記》張溥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詞+之+形容詞(定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3)中心詞+數量詞(定語)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三、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型別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餘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
(2)、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
(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誌,沒有什麼實在意義。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範圍副詞“唯”,構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
(4)、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一種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文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業文面向南坐。”
賓語前置
一、現代漢語正常語法的順序:
(定語)+主語+(狀語)+謂語+(補語)+(定語)+賓語
有一個口訣方便記憶:
主謂賓,定狀補,主幹枝葉分清楚。主幹成分主謂賓,枝葉成分定狀補。定語必居主賓前,謂前為狀謂後補。
二、定語後置
在古漢語中將定語移置在中心詞之後的現象。定語後置一般有三種情況:
(1)中心詞+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定語+者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五人墓碑記》張溥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詞+之+形容詞(定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3)中心詞+數量詞(定語)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三、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型別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餘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
(2)、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
(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誌,沒有什麼實在意義。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範圍副詞“唯”,構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
(4)、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一種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文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業文面向南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