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小荷醫典

    肝脾溼熱怎麼辦

    肝脾溼熱(肝經被熱邪侵襲,脾虛溼熱)應清利肝脾溼熱,中藥可使用加減清熱除溼膏、中成藥可選用茵芪肝復顆粒。

    1.加減清熱除溼膏

    加減清熱除溼膏具有清肝熱、化脾溼的功效,主治肝脾溼熱證,症見脅痛、口苦、陰腫陰癢等。由連翹、龍膽草、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赤茯苓、防風、桑皮、赤小豆、菊花、茵陳、黃芩、殭蠶、甘草組成。

    2.茵芪肝復顆粒

    茵芪肝復顆粒由茵陳、焦梔子、大黃、柴胡、當歸、黃芪、白花蛇舌草、豬苓、黨參、甘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利溼(清除體內熱毒邪氣、滲利溼邪)、舒肝補脾(疏理肝氣、補益脾臟)的功效。

    適用於肝膽溼熱兼脾虛肝鬱證。症見右脅肋部脹滿不舒、噁心厭惡油膩食物、納差(沒有食慾,食量減少)食少、口中淡無味等。孕婦禁用,不良反應有噁心、腹瀉等。

    中醫治療較為複雜,請勿自行用藥,如有不適,請及時於正規醫院就診,四診合參,辨證施治。

  • 2 # 醫道之窗健康藍玉堂

    肝脾溼熱怎麼辦?

    肝脾溼熱整體性上是肝膽和脾胃在疏洩水谷精微運化分泌代謝的溼熱或邪毒出現肢體睏倦、脅痛、脘腹脹滿、食困、噁心、口苦幹渴、二便異常,便赤或黃疸等症狀的一種證候。

    肝脾溼熱當然都清利肝脾溼熱為法,因溼熱輕重程度,宜分別施法。輕者清熱導下,重者解毒瀉下,一般都宜涼而清利之除邪為法,助以理氣化溼糾偏扶正。

    1.輕者:多神乏、肢體沉困、或伴尿少色黃、納少、大便粘滯、面板瘙癢為主,一般無黃疸出現。

    簡單調理可選用:梔子、黃柏、黃連、黃芩,或雞屎藤、金錢草、茵陳、車前草等單用合用。

    2.重者:脘腹脹滿,肢體沉困,尿少色黃,納少厭食,或噁心嘔吐,或面目肌膚黃疸為主。

    常用的中藥有茵陳、龍膽草、黃柏、山梔、蒼朮、厚朴、砂仁、澤瀉、車前子、金錢草、滑石、大黃、連翹等。

    3.溼熱毒陰陽格拒。

    肝脾溼熱後期,正虛邪結留,溼熱成毒入營入血,常致肝膽脾胃瘀血水停,於是成鼓成脹,甚至異生毒瘤,發展形陰陽格拒之勢。

  • 3 # 中醫減肥專家謝小紅

    對於這種溼熱體質,調理一共分3大步:

    1、調養脾運

    脾主土,脾主運化。脾旺則溼濁不滯,土不化溼。預防溼熱體質,首在養脾,增加脾胃運化能力,排除溼氣。

    2、調節飲食

    忌食煎炸、燒烤、油膩、辣椒、火鍋,這類食物都容易增熱。

    多素少肉,多吃蔬菜,主食選擇五穀,不飲酒,每餐7分飽,睡前4小時不吃任何東西。

    3、積極運動

    運動可以祛溼,特別是夏季,本來天地之間就潮溼悶熱,容易造成溼熱體質。若能積極運動,使透出一身大汗,可以宣暢陽氣,使溼濁不滯,當然就不會形成溼熱體質。

  • 4 # 文傑醫師說健康

    肝脾溼熱怎麼辦?我們先來說說肝和脾的關係,中醫認為五臟六腑各自聯絡而構成一個完整的機體,所以任何一臟腑都有聯絡,肝五行屬木,脾五行屬土,五行木克土,而肝氣鬱結或者肝火過旺會過度剋制脾土,木乘土之後就會出現病理問題。相反脾土侮肝木也會出現土壅木鬱。所以肝的溼熱會影響到脾,而脾的溼熱也會影響到肝。

    無論那髒影響,那髒先病,肝脾溼熱地調理健脾疏肝都是首要,脾主運化,運化水谷,所以脾的運化功能正常對於水液代謝起重要作用,一旦脾的運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謝障礙,水聚成溼,所以溼邪形成。溼邪形成鬱就會化熱,或者本身陽熱之體,也會熱化,故而形成溼熱,脾胃溼熱會下注肝膽。

    如何健脾疏肝,可以選用香砂六君丸配合四逆散,香砂平胃丸配合逍遙丸,柴胡疏肝丸合參苓白朮散,都可以起到健脾疏肝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到趙麗穎和沐沐的影片挺感動,她目前的感情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