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經濟新聞
-
2 # 海匯觀潮
2016年中國實體經濟的總槓桿率,也就是佔GDP的比重達到了230%。主要有這樣3個特點:
1.政府槓桿率其實總體在下降,中央政府還在加槓桿,地方政府去槓桿顯著;
2.這一輪房價上漲導致房貸增長快,居民在使勁加槓桿;
3.非金融企業槓桿率非常高,是最大的槓桿隱患,其中國企和集體企業負債嚴重。
先看政府債務,政府債務分為中央政府債務和地方政府債務兩種。最近幾年中央政府債務一直在增長,增長率也往往超過當年GDP增長率,過去八年裡有六年的增長率超過10%,在去年年末達到了12億元。中央政府一直在加槓桿。
反觀地方政府,去槓桿成效顯著。2011年到2014年,地方債務每年以超過22%的速度在增長,達到了2014年末的高峰24萬億元。過去兩年地方政府債務增長得到抑制,去年年末回落到22.22億元。
這輪房價升高,讓民眾對於房地產期望重燃,普遍加槓桿進入樓市,到2017年第一季度,居民槓桿率已經漲到了47.34%的高位。
這很高嗎?還有比這更高的,看了企業的情況你就會覺得只有更高的槓桿,沒有最高的槓桿。
先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負債增長,最近四年負債增長率顯著高於利潤增長率,也一直高於資產增長率。
最近四年,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一直保持在65%以上。
而從不同型別企業資產負債率的對比來看,國有控股企業和集體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最高。
這也導致了非金融企業槓桿率逐步走高,到2016年逼近了150%。
綜合計算,去年年底實體經濟槓桿率在230%左右。
槓桿率是我們衡量風險的重要指標之一,在傳統上,槓桿率有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宏觀層面主要採用宏觀經濟資料,選取“總債務/GDP”作為槓桿率指標;微觀層面主要以行業或者具體公司的財務資料為主,選取“總債務/總資產”作為資產負債率指標。
根據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釋出《2017年二季度中國去槓桿程序報告》顯示,2017年2季度,中國實體經濟的槓桿率是238.3%,這意味著我們沒創造1單位的GDP,就需要花費2.38單位的負債來實現。
具體到實體行業的槓桿,則要將行業的償債壓力與槓桿率結合起來分析。
從償債壓力來看。根據公開的資料,將各行業06年以來的財務資料中的到期債務比做算數平均,然後對不同的行業進行排序,發現償債壓力比較大的行業大部分是處於製造業、建築業,採礦業、,房地產業,公共電力、熱力、燃氣、水務等領域。
從槓桿率的角度來看。行業的槓桿率是較為中觀層面的分析,這與宏觀的槓桿率是有差別的,主要採用傳統的資產負債率作為企業槓桿率的衡量標準。按照同樣的方法,將行業的資料進行加權平均,然後再進行排序。發現處於不同產業鏈的企業的槓桿率是不同的,上中下游的槓桿率有一個逐漸下降的情況。行業的高槓杆率主要集中在上游行業。
將償債壓力和行業槓桿率結合起來分析,中國的實體去槓桿應當主要集中在煤炭開和洗選也、建築業,有色礦採業,房地產業,化工行業,公共電力、熱力、燃氣、水務等供應行業,尤其是上游的供應鏈的槓桿率普遍較高,應當是去槓桿的主要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