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曇花一現71742

    中島帝國的儲蓄大量湧入,貸款利率隨之降低,這使美索尼亞國企業家們的投資熱情高漲。但是,由於捕魚和製造業的工作越來越多地外包給中島帝國,他們提出來的商業計劃和以往大相徑庭。現在,大多數商業計劃更青睞那些需要本地員工提供服務的專案。這類工作無法外包,而且需要的資本較少。

    在美索尼亞國第一次經濟會議上,本·伯南柯為解釋這些變化發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講。他認為美索尼亞國的經濟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捕魚和製造業這類低階勞動應該外包給窮國,而美索尼亞人則可以自由地從事更加複雜的服務業的工作,比如廚師、演講家和藝術家。

    查理創立的老字號查理衝浪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這家公司的幾代傳人一直製造衝浪板,並且非常成功,現在公司正在朝新的方向發展。查理的後人借了一大筆貸款,擴充套件了業務,建起了衝浪學校。12座嶄新的校園遍佈全島。

    與此同時,公司還達成了一項在中島帝國生產衝浪板的協議,向外國工人支付魚邦儲備券,但是高附加值的衝浪板設計和衝浪技巧培訓業務還保留在國內。

    不久,服務業蓬勃發展起來。以前遍佈全島的製造工廠如今都被主要經銷進口貨物的零售公司取代了。

    參議院為了取悅選民,制定了名目繁多的條例、收費和稅收專案,這些都加速了外包的趨勢。這些障礙使得美索尼亞國的企業在新的島際競爭中舉步維艱。

    與此同時,在海的那一邊,中島帝國也在經歷著變革……

    不出所料,中島帝國引入了漁網技術,加上個人利益的神奇力量,導致捕魚效率大大提高。最終,中島帝國攢夠了錢,建造了很多巨型捕魚器(捕魚器的設計者起訴他們侵犯智慧財產權,但是在中島帝國完全沒有勝訴的可能)。他們實行24小時工作制,三班輪崗,不間斷捕魚。大部分魚都出口到了美索尼亞國。

    由於捕魚的生產效率提高,工人們可以騰出時間從事其他工作,主要是與製造業相關的工作。

    一船接一船的魚和貨物漂洋過海運往美索尼亞國,同時,魚邦儲備券如潮水般流向中島帝國。

    在正常的貿易關係中(比如小鼓島和狂舞島之間的貿易),中島帝國的產品應該用來交換所需要的美索尼亞國的產品,但是中島帝國積攢鈔票的意願導致了兩者間完全不同的關係,即一座島主要負責生產,另一座島主要負責消費。

    中島帝國的國王為什麼能夠容忍這樣的安排呢?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但是,與他以前的一些計劃相比,這一政策顯得合乎邏輯。這項政策使得國王穩坐江山,但是中島帝國製造衝浪板的工人卻沒有得到什麼實際的好處,他們整日忙於工作,自己連衝浪的時間都沒有。

    當然,中島帝華人相信他們最後總會得到回報,到時他們就可以不用捕魚,靠儲蓄就能安然度日了。然而,中島帝華人卻沒有意識到,美索尼亞國連養活自己百姓的能力都沒有,怎麼可能為他們兌換鈔票呢?


    在美索尼亞國的另一次經濟會議上,本·伯南柯聲稱,雙方的這種關係堪稱最新也是最有效的經濟分工的典範。

    他解釋說,美索尼亞國在消費方面有一定的優勢,這對整個海域都是有利的。他指出,其他任何島嶼的居民都沒有這麼強勁的購買力,美索尼亞人的消費能力是最可靠的。美索尼亞國擁有寬闊的道路、豪華的汽車和奢華的豪宅,所有的一切都使他們成為最有消費能力的消費者!

    美索尼亞人樂觀進取,即便身無分文也敢花錢。因此,其他島嶼可以更有效地把消費外包給美索尼亞國!

    另外,伯南柯也解釋說,中島帝國最善於儲蓄和製造商品。因此,他指出:“將製造業外包給中島帝國,效率更高。”

    故事引申

    與大多數同時代的經濟學家一樣,伯南柯認為消費是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因此,最大的消費群體就是經濟增長的引擎。

    盡情購物要比賣力工作更讓人快樂。這一點連傻瓜都知道。但是,是賣力工作的人,而不是盡情購物的人,第一時間將商品放在貨架上。沒有產品,購買就無從談起。一旦某個產品被生產出來,它將必然被用於銷售。可能發生變化的僅僅是其購買者和價格。

    現實連結

    過去10年裡,全球經濟失衡是大多數重量級經濟會議上常常討論的問題。雖然人們為此發表了無數的演講,寫過長篇累牘的報道,這個問題卻絲毫沒有得到解決。

    全球經濟失衡最明顯的證據就是美國的貿易逆差。在美國曆史上的多數時期,出口都大於進口,造成貿易順差。在有些年份,尤其是接近20世紀中葉的時候,貿易順差額還相當巨大。美國利用這些盈餘在國內建辦了更多資產,在國外也購買了不少資產。在這個過程中,美國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但是到20世紀60年代末,貿易平衡被打破了。自1976年以來,美國開始常年處於貿易逆差狀態。

    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貿易逆差的擴大。如果沒有全球經濟系統對美元的內在需求,任何國家都無法長期維持這種失衡狀態。各家公司和各國政府都會拒絕用商品交換無法購買任何東西的貨幣。

    在20世紀70~80年代,美國的貿易逆差為100億~500億美元,雖然數額巨大,但仍在掌控中。到了20世紀90年代,貿易逆差衝破1 000億美元關口。雖然數額大得驚人,但與美國巨大的經濟總量相比,這個缺口相對不大。不過,一進入21世紀,情況就變得嚴重了。

    21世紀的前10年是中國作為出口型經濟大國崛起的10年。在這10年裡,美國的貿易逆差平均每年都達到6 000億美元,2006年更是達到了令人咋舌的7 630億美元。這就意味著,每個美華人,不論男女老少,都要分攤2 500美元。

    幸好,2008年經濟衰退開始後,美國的貿易逆差有所減少。但是,正如我們親眼所見的那樣,美國的政策很快終結了這種積極的趨勢。

    正常來講,貿易逆差能夠自我調節。

    如果一個國家處於貿易順差狀態,也就是說其出口額大於進口額,就會在國際上形成對其貨幣的需求。如果你想要該國的產品,你就需要該國的貨幣。所以,強勢的貿易地位會使一國貨幣堅挺,弱勢的貿易地位會導致該國貨幣疲軟。如果沒有人想購買你的產品,也就沒有人需要你的貨幣。

    但是,一旦一國的貨幣升值,該國的產品也會相應漲價。這就給處於弱勢貿易地位的國家提供了進入該國市場的機會。他們的商品銷售得越多,國際市場對其貨幣的需求就越大。這股貨幣平衡力量會使脫韁Mustang般的貿易失衡得到控制。

    然而,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以及中國政府保持人民幣與美元掛鉤的決定破壞了這一機制,使局勢越發不可收拾。

    近些年來,為了給其出口企業提供一種理論上的優勢,多國政府廣泛開展多項活動抑制其貨幣,這些活動引發了人們所說的“全球貨幣戰爭”。這是一種非常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對抗,因為對抗的目的通常不是除掉對手,而是幹掉自己。

    誠然,一個國家可以透過行之有效的銷售渠道賣掉更多的產品,但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損失部分利潤。另外,廉價貨幣同時也會提高進口成本,因為出口不過是補償進口的一種方式。一個國家有意弱化本國貨幣,以此讓人們更加努力地工作,來補償進口商品。這便意味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會下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廣廈亮超級底牌,NBA火箭外援空降球隊,憑此能否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