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犟拐拐

    意境是指文藝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特點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凡能感動欣賞者(讀者或觀眾)的藝術,總是在反映物件“境” 的同時,相應表現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現心境,寓心境於形象之中。

    廣義而言,包括作者和欣賞者兩方面。前者由作者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評價水平決定,有真與假、有與無、大與小、深與淺之別,後者因欣賞者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評價不同而有大小和深淺之分。

    作用:

    1、渲染氣氛,營造意境。

    意境的產生離不開意象,當眾多的意象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這些意境就會自然創造出與之特徵相符的氣氛、意境,讀者也會產生置身其中、身臨其境、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2、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在古典詩歌創作中,詩人習慣於將內心情感融入意境之中而不直接表白,這就產生了含蓄蘊藉的藝術效果,讀者品味咂摸,含英咀華,自然也受到了藝術上的薰陶感染,獲得精神上的審美快感。此時,意境不僅僅是客觀的景物,而且滿含著詩人的快樂憂傷。詩歌雖不言情,卻句句是情,字字含意,字裡行間流淌著詩人汩汩情感之流。

    3、借景抒情,為情鋪墊。

    情景交融,講究的是感情“不著一字”,詩歌“盡得風流”。借景抒情,一般是先寫景,後抒情。或樂景寫樂情,或哀景寫哀情;或樂景寫哀情,或哀景寫樂情。在表現手法上即是襯托,前兩種為正襯,後兩種為反襯。詩人極盡意象,為下面的詩歌抒情蓄勢作鋪墊,使情感的表達水到渠成。

    4、貫穿全詩,成為線索。

    意境像璀璨的粒粒珍珠,耀動著自己的清輝光芒,然而時有一根絲線會將零星散落的珍珠穿在一起,串成一掛奪目漂亮的項鍊。絲線這個意象,就成為了詩歌的線索。這條線索,把詩人的所見所聞所感貫穿在一起,融情於景,渾然天成。

    擴充套件資料:

    意境理論的提出與發展,使中國傳統繪畫﹐尤其是山水畫創作在審美意識上具備了二重結構﹕一是客觀寧靜曠遠的意境事物的藝術再現﹐一是主觀精神的表現﹐而二者的有機聯絡則構成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意境美。

    為此傳說美術所強調的意境﹐既不是客觀物象的簡單描摹﹐也不是主觀意念的隨意拼合﹐而是主﹑客觀世界的統一﹐是畫家透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藝術美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諧的體現。

    意境的構成是以空間境象為基礎的是透過對境象的把握與經營得以達到“情與景匯意與象通”的﹐這一點不但是創作的依據同時也是欣賞的依據。繪畫是透過塑造直觀的具體的藝術形像構成意境的為了克服造型藝術由於瞬間性和靜態感而帶來的侷限。

    畫家往往透過富有啟導性和象徵性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法顯示時間的流程和空間的拓展。如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散點透視虛實處理計白當黑﹑意象造型等﹐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展現時空境象而採取的表現手法。這些手法一方面使畫家在意境構成上獲得了充分的主動權。

    打破了特定時空中客觀物象的侷限﹐另一方面也給欣賞者提供了廣闊的藝術想像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間和形像蘊含著無限的大千世界和豐富的思想內容。從這個意義上講﹐意境的最終構成﹐是由創作和欣賞兩個方面的結合才得以實現的。

    創作是將無限表現為有限,百里之勢濃縮於咫尺之間﹔而欣賞是從有限窺視到無限,於咫尺間體味到百里之勢。正是這種由面到點的創作過程和由點到面的欣賞過程,使作品中的意境得以展現出來二者都需要形像和想像才能感悟到意境的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瓶電壓不足會引起發動機故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