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奕莉1
-
2 # 泡跑堂
潑水節也稱“宋干節”“浴佛節”,是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天,泰國、寮國、斯里蘭卡、緬甸、高棉等國以及中國雲南傣族共同慶祝這個節日,東南亞民族在海外聚居地也承襲相關習俗。整個節慶曆時數日,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用純淨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前面二天是去舊,最後一天是迎新。
-
3 # 小叮噹
潑水節是雲南省西雙版納州
-
4 # 朵朵花開美麗
潑水節是雲南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
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乇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
-
5 # 使用者9546054330764
1、雲南潑水節日期:4月13日—4月16日。
2、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當日,中國西雙版納、泰國、寮國、緬甸、高棉等地,以及海外泰華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臺灣新北市中和區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淨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3、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臺,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視窗,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有助於瞭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
同時潑水節還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東南亞各國友好合作交流,對促進全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
6 # 活潑葡萄0
雲南傣族潑水節
雲南傣族潑水節,流行於雲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活動起源】在傣族傳統習俗的基礎上.為發展旅遊,活躍群眾文化生活,舉辦了盛大的雲南傣族潑水節。
【活動時段】4月13日--4月15日
【活動地點】雲南省景洪市
【活動內容】開幕式,潑水狂歡,文藝演出,遊園活動,趕集、賽龍舟、放高升(自制巖火箭)、燃放孔明燈、水燈、愛伲搶親、象腳鼓舞、孔雀舞等民俗表演,服裝展演,遊覽熱帶花卉園、熱帶原始森林。參觀傣族村寨等。
-
7 # Liky
主要是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勐海縣)、德宏州(芒市、瑞麗市、盈江縣)舉行。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
-
8 # 使用者3907287149968
潑水節是中國傣族人的節日,類似於中國的春節,也是泰國的主要節日,每到潑水節,給你送祝福的人都會給你身上潑水,不過現在都發展成用水槍
-
9 # 農農說故事
潑水節最早是起源於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的名稱是“潑寒胡戲”。也被稱之為“乞寒胡戲”。之後“潑寒胡戲”由波斯經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等地。
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又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之後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這一風俗就成為了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潑水節是傣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當日,泰國、寮國、緬甸、高棉等國
-
10 # 跳躍泡泡
雲南傣族有潑水節的活動,到了潑水節的時候,傣族同胞們會沒人拿著一個小罈子盛滿水大家統一到一個地方見到同族同胞們就會相互潑水,從頭到腳潑的溼溼的,潑的越多祝福越多,潑出去的水其實就是滿滿的祝福和祈禱,所以越潑得多祝福越多,幸福越多
-
11 # 頭李159
據我所知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傣族的傳統節日就是潑水節。就像我們漢族的最重要節日是春節一樣,潑水節就相當於春節一樣,是傣族人民的相當重要的節日,也是很多年輕傣族男女的嚮往的一天,因為潑水節又代表著相親節,他們完全可以在這一天用自己的水向自己心儀的帥哥美女傳送一份愛的資訊。
-
12 # 使用者7060751813601
潑水節是在雲南傣族潑水節青年男女到了20歲左右,用這個風俗習慣表達愛慕之我特別喜歡雲南那裡有十萬大山我是東北人去我那裡很多次雲南的風景特別高四季如春不像東北,半年左右特別冷,大雪紛飛雲南是個好地方我特別喜歡雲南
-
13 # 高階熊貓9J
潑水節在中國的雲南傣族地區廣為流傳,當地有很多慶祝潑水節的活動,不僅僅是傣族,還有阿昌族、布朗族、佤族等西南少數民族都會慶祝潑水節。
潑水節源於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數百年。在潑水節流傳的過程中,傣族人民逐漸將其與自己的民族神話傳說結合起來,賦予了潑水節更為神奇的意義和民族色彩。
-
14 # 熱鬧山雀F3
流行於雲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桑堪比邁”(意為新年[1]),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週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週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
回覆列表
潑水節主要是傣族人民的重要節日,傣族是中國說泰語的一個民族種類,不僅如此,還有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和德昂族,這些族類說的都是一些泰語,由於潑水節的另一個稱號就是浴佛節,在這一天傣族的民族們也可以和東南亞的各國好友一起進行潑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