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成讖,就是一句無心的話,竟然不幸言中。古往今來,這樣的故事時有所見。
1.《晉書》上記載:“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安。”可見,曹操因司馬懿有“雄豪”之志、“狼顧”之相,並有所夢見而意欲除之。可曹丕對司馬懿十分信任,並沒有將曹操的不祥之兆放在心上,反而處處保護司馬懿。司馬懿心知肚明,更加勤於職守,更加善於掩藏,總算騙過了曹氏父子。而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祖孫三代共同努力,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裡就“食”完了“曹”朝。
2.唐代崔曙自小孤貧,卻喜好詩書。開元二十六年,崔曙應試,作《明堂火珠》,詩云:“正位開重屋,中天出火珠。夜來雙目滿,曙後一星孤。天淨光難滅,雲生慾望無。還將聖明代,國寶在京都。”考官十分推重頷聯“夜來雙目滿,曙後一星孤”,唐玄宗也大為欣賞,取為狀元,官授河內尉。可惜,崔曙第二年就病故了,留下一女,其名恰是“星星”。世人皆以為“曙後一星孤”是讖語。
3.1867年7月21日,曾國藩與弟子趙烈文在金陵兩江總督官署便坐閒談。在論及時勢時,趙烈文直言不諱:“天下治安一統久矣,勢必馴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風氣未開。或非抽心一爛,則土崩瓦解之局不成。我估計,異日之禍,必先顛仆,而後方州無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曾國藩雖知大清日薄西山,前景黯淡,卻沒有這般悲觀。不過,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建立,滿清王朝覆亡。倘若曾國藩地下有知,想必也會想起趙烈文當年的預言。
4.1935年春,黃侃50歲生日,章太炎特撰一聯相贈。這幅賀聯的上款為“季剛劬學有年,溫溫不試”。聯語曰:“韋編三絕今知命,黃絹初裁好著書”。上聯以孔子“五十讀《易》”的典故,對黃侃的勤奮稱譽有加;下聯以蔡邕《曹娥碑》的典故,希望黃侃今後早日著書行世,嘉惠後學。而且,下款寫道:“年五十當著書,今正其時,書以勉之。”可見,章太炎的這副賀聯,完全是對弟子黃侃的激賞與勉勵。可黃侃接到賀聯後,臉色驟變,內心恐懼,原來,聯中無意間藏了“黃絕命書”四字。果然,是年10月初,黃侃因飲酒過量,吐血而死。一副賀聯竟成讖語,有人責怪章太炎,章太炎亦懊悔不已。
5.1933年4月,郁達夫從上海移家杭州,郁達夫的學生趙龍文經常前去拜訪。1935年, 郁達夫舉債築一新居,自署“風雨茅廬”。當時,趙龍文當地的警察局長,卻也喜歡舞文弄墨, 他在扇面上題寫了兩首詩贈給郁達夫。郁達夫就原詩和之,詩云:“卜築東門事偶然, 種瓜敢詠應龍篇? 但求飯飽牛衣暖,苟活人間再十年!”令人惋惜的是,詩中的“苟活人間再十年”竟成讖語。10年之後的1945年8月,郁達夫流亡於蘇門答臘,一天夜裡被日本憲兵秘密逮捕,後被殺害於武吉丁宜附近的荒野中,年僅50歲。
6.1949年1月19日,傅斯年從南京乘飛機去了臺灣。到臺灣大學後,中文系教授黃得時請傅斯年題幾個字,他不假思索地信筆寫下“歸骨于田橫之島”的短幅相贈。這裡,傅斯年用了秦末齊國貴族田橫的典故,田橫在劉邦稱帝后不肯臣服於漢,率徒眾五百餘人逃亡,避居海上島中。後來,田橫被迫偕門客二人赴洛陽,於途中憂憤自殺。留居海島者聞田橫死訊,也都全部壯烈自殺。傅斯年寫下“歸骨于田橫之島”,筆墨之間滿蘸著田橫五百士的悲壯,字句之中瀰漫了悽愴之感。沒想到,傅斯年之後再也沒能回大陸,最後埋骨於孤島。
一語成讖的故事還有,它們都已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但因多是不吉不幸之果,令人扼腕嗟嘆!
一語成讖,就是一句無心的話,竟然不幸言中。古往今來,這樣的故事時有所見。
1.《晉書》上記載:“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安。”可見,曹操因司馬懿有“雄豪”之志、“狼顧”之相,並有所夢見而意欲除之。可曹丕對司馬懿十分信任,並沒有將曹操的不祥之兆放在心上,反而處處保護司馬懿。司馬懿心知肚明,更加勤於職守,更加善於掩藏,總算騙過了曹氏父子。而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祖孫三代共同努力,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裡就“食”完了“曹”朝。
2.唐代崔曙自小孤貧,卻喜好詩書。開元二十六年,崔曙應試,作《明堂火珠》,詩云:“正位開重屋,中天出火珠。夜來雙目滿,曙後一星孤。天淨光難滅,雲生慾望無。還將聖明代,國寶在京都。”考官十分推重頷聯“夜來雙目滿,曙後一星孤”,唐玄宗也大為欣賞,取為狀元,官授河內尉。可惜,崔曙第二年就病故了,留下一女,其名恰是“星星”。世人皆以為“曙後一星孤”是讖語。
3.1867年7月21日,曾國藩與弟子趙烈文在金陵兩江總督官署便坐閒談。在論及時勢時,趙烈文直言不諱:“天下治安一統久矣,勢必馴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風氣未開。或非抽心一爛,則土崩瓦解之局不成。我估計,異日之禍,必先顛仆,而後方州無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曾國藩雖知大清日薄西山,前景黯淡,卻沒有這般悲觀。不過,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建立,滿清王朝覆亡。倘若曾國藩地下有知,想必也會想起趙烈文當年的預言。
4.1935年春,黃侃50歲生日,章太炎特撰一聯相贈。這幅賀聯的上款為“季剛劬學有年,溫溫不試”。聯語曰:“韋編三絕今知命,黃絹初裁好著書”。上聯以孔子“五十讀《易》”的典故,對黃侃的勤奮稱譽有加;下聯以蔡邕《曹娥碑》的典故,希望黃侃今後早日著書行世,嘉惠後學。而且,下款寫道:“年五十當著書,今正其時,書以勉之。”可見,章太炎的這副賀聯,完全是對弟子黃侃的激賞與勉勵。可黃侃接到賀聯後,臉色驟變,內心恐懼,原來,聯中無意間藏了“黃絕命書”四字。果然,是年10月初,黃侃因飲酒過量,吐血而死。一副賀聯竟成讖語,有人責怪章太炎,章太炎亦懊悔不已。
5.1933年4月,郁達夫從上海移家杭州,郁達夫的學生趙龍文經常前去拜訪。1935年, 郁達夫舉債築一新居,自署“風雨茅廬”。當時,趙龍文當地的警察局長,卻也喜歡舞文弄墨, 他在扇面上題寫了兩首詩贈給郁達夫。郁達夫就原詩和之,詩云:“卜築東門事偶然, 種瓜敢詠應龍篇? 但求飯飽牛衣暖,苟活人間再十年!”令人惋惜的是,詩中的“苟活人間再十年”竟成讖語。10年之後的1945年8月,郁達夫流亡於蘇門答臘,一天夜裡被日本憲兵秘密逮捕,後被殺害於武吉丁宜附近的荒野中,年僅50歲。
6.1949年1月19日,傅斯年從南京乘飛機去了臺灣。到臺灣大學後,中文系教授黃得時請傅斯年題幾個字,他不假思索地信筆寫下“歸骨于田橫之島”的短幅相贈。這裡,傅斯年用了秦末齊國貴族田橫的典故,田橫在劉邦稱帝后不肯臣服於漢,率徒眾五百餘人逃亡,避居海上島中。後來,田橫被迫偕門客二人赴洛陽,於途中憂憤自殺。留居海島者聞田橫死訊,也都全部壯烈自殺。傅斯年寫下“歸骨于田橫之島”,筆墨之間滿蘸著田橫五百士的悲壯,字句之中瀰漫了悽愴之感。沒想到,傅斯年之後再也沒能回大陸,最後埋骨於孤島。
一語成讖的故事還有,它們都已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但因多是不吉不幸之果,令人扼腕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