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農科普
-
2 # 宗元三農堂
農村俗語“寒衣立冬後,必定是災年”,是什麼意思?十月初一將至,寒衣節是在立冬後,還是在立冬前呢?
農曆十月初一是中國傳統的寒衣節。起初周朝是獎勵戰士們寒衣過寒冬,後來寒衣節演變成為祭祀送寒衣的習俗,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1、寒衣節的傳說
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秋祭”、“十月一”。與中國的上巳節、清明節、中元節,共成為四大祭祀節日。
寒衣節還有一個傳說的典故,那就是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孟姜女的丈夫被徵召修建長城,抵禦外敵入侵,當時共徵召十萬餘名男丁。那個時候興長城是苦力,大部分人都喪命於一個好大的工程之中,很多人的屍體埋於長城之下。
這一年,孟姜女帶著自己做好的棉衣送給丈夫到那裡沒有發現丈夫,於是嚎啕大哭,結果出現了長征到達,現出了孟姜女丈夫的屍體。
孟姜女把自己帶的含義給丈夫換上,安當好丈夫以後,自己跳入大海殉情。這一天正是農曆十月初一。孟姜女的故事傳遍了大江南北,後來把農曆十月初一祭祀送寒衣給逝去的先人。也就有了“十月一,送寒衣”的習俗了。
2、立冬節氣
立冬是中國二十四節氣的第19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1個節氣。立,開始也;冬,藏也,也就是終止、終了的意思。表示萬物進入修養、收藏的狀態。
立冬是太陽執行到黃經225度處時令調節的時刻,一般每年的11月7~8日交節。此時北斗星柄指西北。《孝經緯》中記載:“鬥指乾,為立冬,冬者,終也,萬物皆收藏也。”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是一樣的意思,也表明了立冬是冬季的開始。立冬三候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意思是綠動之後水開始結冰,大地開始冰凍,野雉減少,大水種多了大蛤。
3、“寒衣立冬後,必定是災年”是什麼意思?
這句意思是說十月初一寒衣節在立冬節氣之後,意味著這一年將是災害之年。也就是說這種年紀將會出現自然災害頻發,疾病頻發,害蟲氾濫成災。
2023年立冬節氣為陽曆11月7日,農曆十月十四。而寒衣節是農曆十月初一,所以今年是寒衣節在立冬節氣之前。可以說今年是豐收之年。
儘管今年因為拉尼拉現象和爾尼諾現象的影響,造成了中國北方雨水多,南方乾旱非常嚴重的現象。但作為中國大糧倉的東北地區,因為風調雨順,今年糧食又獲得了大豐收。包括黃淮,江淮一帶也是糧食的主產區,今年也獲得了大豐收。
4、為什麼寒衣節在立冬後,必定是災年呢?
立冬到來的陽曆日子是固定的,一般在每年的11月7~8日到來。而對於陰曆的日子是不固定的,可立冬節氣是農曆十月節氣,有的年份因為閏月的原因,就會提前到農曆九月份到來。
寒衣節代表著天氣寒冷,如果立冬節氣在寒衣節之前說明冬天提前到來,這將預示著霜凍提前到來會造成農作物,因為生長週期縮短而造成大面積減產。
就像今年霜凍到來的天氣至少比同期提前了20多天,造成北方大田裡的蔬菜水果以及秋季的莊稼被凍傷,或者凍死,給農業帶來了極大的損失。
2023年閏農曆二月,是雙春年,這也使得立冬節氣提前到農曆的九月二十五到來。根據農村諺語“兩春兼閏月,春寒逢秋旱”,說明了明年閏月之年春天會,有倒春寒,秋天會出現乾旱的天氣,這對農業生產是極其不利的。
類似的諺語還有“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一年兩頭春,帶毛的貴如金”、“一年兩頭春,黃豆貴如金”等等,都表明了養殖和種植災害比較多,也預兆著來年是一個災年。
寫在最後:今年寒衣在立冬之前,冬天來得晚一些,預示著今年是豐收年;明年寒衣在立冬之後,冬天來得早,預示著明年是災年。
-
3 # 雅創內容
寒衣節是什麼節?
寒衣節,顧名思義就是天氣寒冷了,人們要準備過寒的衣服了。這裡我們不僅說給我們凡人聽的,也是告誡我們要不能忘祖,要給逝去先人送寒衣,所以,寒衣節也是一個非常傳統的鬼節,是一個祭祖的節日,與清明節、中元節並稱三大鬼節,目的是祭祖燒紙衣活動。而這個節日選的時間就是進入冬天的第一天,那就陰曆的十月初一,所以,每年的陰曆十月初一這天就是寒衣節。因此我們說到寒衣節就要知道說的是陰曆十月初一這一天。
寒衣節說明是陰曆的入冬時間,而陽曆年中的二十四節氣也在這個時間段入冬了,那就是冬季第一個節氣—立冬。所以,老祖宗們根據寒衣節與立冬節氣之間的關係來預兆天氣,這樣就可以知曉來年的豐收情況。而它們的關係有句俗語這樣說寒衣立冬後,必定是災年,下面我們一起來分解了解一下:
寒衣立冬後,必定是災年,這句俗語雖然沒有出現時間數字,但是說的就是準確時間前後關係問題。不信,我們繼續看:
寒衣立冬後,這半句就是5個字,但是說到了兩個確切的時間節點。寒衣說的是寒衣節,而寒衣節的時間是陰曆十月初一,所以,這裡說的寒衣指的是陰曆十月初一這一天。立冬指的立冬節氣,是冬季第一個節氣,交節時間以陽曆年為主,通常在11月7號至11月8號之中。今年的立冬節氣準確時間是11月7號12時59分。
看到寒衣節和立冬節氣了吧。根據寒衣立冬後的說法,就是立冬節氣在寒衣節前面到來,說明立冬在前,寒衣節在後。一般來說,立冬節氣說入冬只是氣象學上說的,而實際上天氣還是深秋時節,秋高氣爽,比較暖和。而陰曆十月初一則是真的進入到冬季,天氣變寒冷了。所以,這裡說立冬在前,寒衣節在後,預兆的是必定是災年,這裡說的就是來年收成問題,因為立冬前,寒衣節在後,冷的比較晚,冬季暖和,到來來年春天就是倒春寒天氣,這樣出現春天冰雪凍害,農作物受損,這樣收成就會出現歉收,也就是說的災年。
不過,看看今年的寒衣節和立冬。立冬在11月7號,是陰曆十月初三,所以,今天是寒衣節在前,而不是立冬在前,所以,這樣來年應該是一個大豐收之年,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
4 # 三餐不少
古人認為,如果立冬節氣在前,寒衣節在後,說明當年的冬天冷的會較晚,整個冬季就相對比較暖和。這樣的年份,往往到了春天可能會有“倒春寒”的情況發生。
冬天不冷,會造成越冬作物冬天出現旺長的情況,抗凍能力較弱,就會發生凍害,造成減產。並且,春天出現“倒春寒”的情況,會使返青的小麥和大蒜等越冬作物,早春種植的作物,以及開花的果樹發生凍害,給農民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所以,有了“寒衣立冬後,必定是災年”的說法。那麼今年的寒衣節是在立冬節氣之前還是後呢?翻開日曆,我們能夠看到,今年的寒衣節是在農曆的十月初一,對應的公曆日期是10月25日。而今年的立冬節氣交節的具體時間是農曆十月十四,星期一,對應的公曆日期是11月7日18點45分18秒。很顯然,今年寒衣節在立冬節氣之前了。恭喜農民朋友,按古人的說法,今年應該會是個豐收!
-
5 # 冰山樑的來客
寒衣立冬後,必定是災年。我就問一下,以前遇到這樣的情況,那是不是人都被這個情況下的自殺死完了?華人農曆二十四節氣,人們都是按照節氣一輪輪推算出來的。節氣推算到那個日子就是那個節氣,因為節氣剛好攢到那個日子,沒了那麼大驚小怪的。就好比以前人們說:潤四月,吃樹葉。以前農耕業生產力落後,人們吃糧食和各種食物有限,從冬季到夏收,要是有潤四月,就是兩個四月,到夏收時間就長,就是青黃不接日子。現在的潤四月,有幾個吃樹葉的?不去減肥都是燒高香了。
-
6 # 使用者一溪雲
農事諺語“寒衣立冬後,必定是災年”,是什麼意思呢?
這裡所說的“寒衣”就是指“寒衣節”,有的地方也叫授衣節或鬼節;在過去它的名稱更多,像什麼十月朝、冥陰節、祭祖節等等。時至今日,像我們濰坊地區的農村,都被稱為“十月一”。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假如遇到寒衣節交節日,是在立冬節氣以後的年份;那麼,在這一年裡,遭遇極端天氣的可能性比較大,像是大澇、大旱、乾熱風和冰雹等。這樣一來,就會造成部分農作物減產或絕產,嚴重影響莊稼人的收入,有的農戶甚至出現顆粒無收,從而出現災荒年景。
今年的寒衣節是在立冬後嗎?
那咱就看一看這兩節的交接日期吧!寒衣節也就是農曆的十月初一,按陽曆(公曆)來看,是在10月25日。再看立冬節氣,它的交節日是在農曆十月十四,也就是陽曆的11月7日。
由此不難看出,今年的寒衣節是在立冬之前,且比立冬節氣提前了13天。
所以,今年的寒衣節不在立冬之後。
-
7 # 媛小包
寒衣節是說農曆進入冬天的時間,但是我們還有一個進入冬天的時間,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節氣。
兩個都是進入冬天的時間點,所以,古人就用寒衣節和立冬節氣出現先後的關係來預兆當年冬天的情況。
所以,在古代民間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寒衣立冬後,必定是災年”,怎麼理解呢?今年寒衣節是在立冬後嗎?
這句農諺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意思是說立冬節氣在前,寒衣節在後的年份,莊稼收成不太好,是個災年。
怎麼理解呢?
古人認為,如果立冬節氣在前,寒衣節在後,說明當年的冬天冷的會較晚,整個冬季就相對比較暖和。
這樣的年份,往往到了春天可能會有“倒春寒”的情況發生。
冬天不冷,會造成越冬作物冬天出現旺長的情況,抗凍能力較弱,就會發生凍害,造成減產。
並且,春天出現“倒春寒”的情況,會使返青的小麥和大蒜等越冬作物,早春種植的作物,以及開花的果樹發生凍害,給農民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所以,有了“寒衣立冬後,必定是災年”的說法。
今年的寒衣節是在農曆的十月初一,對應的公曆日期是10月25日。
而今年的立冬節氣交節的具體時間是農曆十月十四,星期一,對應的公曆日期是11月7日18點45分18秒。
很顯然,今年寒衣節在立冬節氣之前了。按古人的說法,今年應該會是個豐收!
-
8 # 越野車525
寒衣節,顧名思義就是天氣寒冷了,人們要準備過寒的衣服了。這裡我們不僅說給我們凡人聽的,也是告誡我們要不能忘祖,要給逝去先人送寒衣,所以,寒衣節也是一個非常傳統的鬼節,是一個祭祖的節日,與清明節、中元節並稱三大鬼節,目的是祭祖燒紙衣活動。而這個節日選的時間就是進入冬天的第一天,那就陰曆的十月初一,所以,每年的陰曆十月初一這天就是寒衣節。因此我們說到寒衣節就要知道說的是陰曆十月初一這一天。
寒衣節說明是陰曆的入冬時間,而陽曆年中的二十四節氣也在這個時間段入冬了,那就是冬季第一個節氣—立冬。所以,老祖宗們根據寒衣節與立冬節氣之間的關係來預兆天氣,這樣就可以知曉來年的豐收情況。而它們的關係有句俗語這樣說寒衣立冬後,必定是災年,下面我們一起來分解了解一下:
寒衣立冬後,必定是災年,這句俗語雖然沒有出現時間數字,但是說的就是準確時間前後關係問題。不信,我們繼續看:
寒衣立冬後,這半句就是5個字,但是說到了兩個確切的時間節點。寒衣說的是寒衣節,而寒衣節的時間是陰曆十月初一,所以,這裡說的寒衣指的是陰曆十月初一這一天。立冬指的立冬節氣,是冬季第一個節氣,交節時間以陽曆年為主,通常在11月7號至11月8號之中。今年的立冬節氣準確時間是11月7號12時59分。
看到寒衣節和立冬節氣了吧。根據寒衣立冬後的說法,就是立冬節氣在寒衣節前面到來,說明立冬在前,寒衣節在後。一般來說,立冬節氣說入冬只是氣象學上說的,而實際上天氣還是深秋時節,秋高氣爽,比較暖和。而陰曆十月初一則是真的進入到冬季,天氣變寒冷了。所以,這裡說立冬在前,寒衣節在後,預兆的是必定是災年,這裡說的就是來年收成問題,因為立冬前,寒衣節在後,冷的比較晚,冬季暖和,到來來年春天就是倒春寒天氣,這樣出現春天冰雪凍害,農作物受損,這樣收成就會出現歉收,也就是說的災年。
不過,看看今年的寒衣節和立冬。立冬在11月7號,是陰曆十月初三,所以,今天是寒衣節在前,而不是立冬在前,所以,這樣來年應該是一個大豐收之年,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以上這些內容我們只是作為一種民間說法作為了解,也不能太相信,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是要相信科學!
-
9 # 無名草2020
逢災年豐年,都是業力所招感,不必牽強附會地加到哪個節氣上。即便有時落到了哪個節氣上,也是偶然之事,不要拿一兩次的偶然就當成了必然,這是很不科學的叛斷。
管它今年寒衣節在立冬前還是在立冬後,你過好你的日子就行了。
-
10 # shuyuli微木
這年頭,天上地下人間都難過,努力適應吧
-
11 # 老薑修理
寒衣立冬後,
豐收不能夠。
今年在冬前,
明年定注收。
古人無預報,
經驗收取到,
以察來年景,
提前準備好。
-
12 # 社會你強哥
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活動時間是每年的農曆的十月初一,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起源於周代,流行於北方,與清明節、上巳節、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
寒衣節是說農曆進入冬天的時間,但是我們還有一個進入冬天的時間,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節氣。
兩個都是進入冬天的時間點,所以,古人就用寒衣節和立冬節氣出現先後的關係來預兆當年冬天的情況。所以,在古代民間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寒衣立冬後,必定是災年”,怎麼理解呢?今年寒衣節是在立冬後嗎?
這句農諺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意思是說立冬節氣在前,寒衣節在後的年份,莊稼收成不太好,是個災年。
怎麼理解呢?
古人認為,如果立冬節氣在前,寒衣節在後,說明當年的冬天冷的會較晚,整個冬季就相對比較暖和。這樣的年份,往往到了春天可能會有“倒春寒”的情況發生。
冬天不冷,會造成越冬作物冬天出現旺長的情況,抗凍能力較弱,就會發生凍害,造成減產。並且,春天出現“倒春寒”的情況,會使返青的小麥和大蒜等越冬作物,早春種植的作物,以及開花的果樹發生凍害,給農民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所以,有了“寒衣立冬後,必定是災年”的說法。
翻開日曆,我們能夠看到,今年的寒衣節是在農曆的十月初一,對應的公曆日期是10月25日。而今年的立冬節氣交節的具體時間是農曆十月十四,星期一,對應的公曆日期是11月7日18點45分18秒。很顯然,今年寒衣節在立冬節氣之前了。恭喜農民朋友,按古人的說法,今年應該會是個豐收!
-
13 # 原來的實在人
立冬小雪,小寒大寒,俗話說得好:不怕重陽三日雨,當看立冬一時晴,意思就是立冬那天晴就會幹三個月,如果落雨就會冷,晴出門方便溫暖舒適,寒冷冰凍建議多添冬衣迎立春。
-
14 # 西柚blueprint
它的意思是說如果寒衣節是在立冬節氣後,那麼來年的收成不好,農作物可能會受到較大的災害。相反,如果寒衣節是在立冬節氣之前,也就是寒衣節之後才迎來立冬節氣,那麼第二年就會是一個豐收年。
在農村所流傳的許多農諺,也都是古人長期觀察之後經驗的總結,有不少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之所以說“寒衣立冬後,必定是災年”是因為古人認為,立冬節氣都已經到了,可是寒衣節卻還沒有到,那麼冬天就來得晚一些,這樣的冬天就可能偏暖和,而“該冷不冷,不成年景”,這樣第二年的天氣可能會反常,尤其是開春了以後極大可能會出現“倒春寒”的天氣。
因為在古代都是把立冬當作是冬季的開始,立冬節氣到了,冬天也就到了。但是立冬到了,而寒衣節還沒有來臨,意味著這一年冬天就冷得遲,並且在冬季還很有可能會偏暖,這樣在第二年的三四月份容易出現倒春寒天氣,它不光是對越冬作物不利,還會對春季播種的作物,開花的植物也有極大的影響。
尤其是開春春暖花開,如果遭遇倒春寒,就會導致花朵大量凋謝從而導致大量減產,而這也就是農民口中的“災年”。
寒衣節是在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這天,而在公曆的日子則是變化不定的。但是立冬節氣則是固定在每年的公曆11月7日,而農曆則已經是十月十四了。很明顯今年的寒衣節是在立冬節氣之前,按照古人的這種說法來看,明年將會是一個豐收年。
寒衣節相關的其他俗語
其實在民間,關於寒衣節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十月初一晴,割麥喂黃牛”。它的意思是說如果十月初一寒衣節這天是大晴天,那麼就可以把小麥割來喂牛了。為何這樣說呢?
它背後的含義是說,十月初一寒衣節這天是豔陽高照的大晴天,那麼冬季就會以晴暖為主,這樣小麥就會大量生長,但是小麥長得太快、太高,卻對其越冬不太好。徒長的小麥苗會消耗掉大量的營養成分,如果出現大的降雪、降霜就可能會受到嚴重凍害,這樣就會導致來年小麥減產。
另外還有“十月初一晴,單衣過隆冬”、“十月初一晴,無炭也過冬”,它們的意思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寒衣節這天是晴天,預示著冬天晴暖,冬季偏暖。
但如果寒衣節這天是陰雨天,則預示著冬季偏冷,俗語“十月初一陰,難尋賣炭翁”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因為冬天寒冷,家家戶戶需要柴炭生火取暖,而賣炭翁自己也缺柴炭,自然就見不到賣炭翁了。類似的農諺還有“十月初一陰, 柴炭貴如金”,意思也是差不多的。
-
15 # 野秋
這句俗語咋一看很多人可能是一頭霧水:立冬還好理解,畢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日嘛。對於“寒衣”二字可能很多人都一頭霧水了。
“寒衣”指的是寒衣節,是中國一個沿習已久的古老節日,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與清明節、中元節一樣,被民間同認為是三大鬼節。
“寒衣節”就是農曆的十月初一,至於始於何時何地不得而知。單從字面理解就是:到了農曆的十月一,也就意味著寒冬的到來,兒孫們為了表達孝心,不但要給已故的先祖們燒些紙錢,還要送去一些過冬的衣物。
那麼“寒衣立冬後,必定是災年”又是什麼意思呢?
從時間上看,到了農曆的十月初一,也就是剛剛進入冬季。如果立冬節氣出現在此之前,也就意味著當年是一個比較長的冬季。
在過去缺衣少食的年代,寒冷的冬季給人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擾和不便,不利於一些家畜的生存,同時對於農作物的生長也有很大影響。這樣漫長的冬季,對於經濟匱乏的農耕時代,無疑就是一個災年了。不過出現這種情況的年份,少之又少。
明天就是農曆的十月初一,也就是今年的寒衣節。而今年的立冬日是在陽曆十一月七號,農曆的十月十四日,這之間相差了差不多半個月。如果這句民諺準確性的話,明年一定是一個豐收太平的祥和年。
-
16 # 雪過無痕49127531
寒衣節是農曆十月一日,今年寒衣節是陽曆十月二十五日,是民間傳統的祭祀節日,也是三大鬼節之一。有傳統習慣吃三樣忌三樣,吃麵條,餃子,餈粑,忌嫁娶,忌夜間晚歸,忌體弱或帶病祭祖。
寒衣立冬後必定是災年,是俗語,意思是說如果寒衣節是在立冬節氣後,那麼來年的收成不好,農作物可能會受到較大的災害。相反,如果寒衣節是在立冬節氣之前,也就是寒衣節之後才迎來立冬節氣,那麼第二年就會是一個豐收年。古人認為,立冬節氣都已經到了,可是寒衣節卻還沒有到,那麼冬天就來得晚一些,這樣的冬天就可能偏暖和,而“該冷不冷,不成年景”,這樣第二年的天氣可能會反常,尤其是開春了以後極大可能會出現“倒春寒”的天氣,不利於農作物生長。
今年立冬是陽曆11月7日,不會有這個問題。其實現代社會,即使暖冬對作物影響也沒有那麼大,現代科技昌達,改善作物生長環境的辦法很多,比如基因改善種子,大棚種植等等,而且全國一盤棋,平衡種植,影響就更小了。
還有諺語,重陽寒露前,必定是災年,意思差不多,可以百度一下。
-
17 # 涅槃重生zD
還用立冬後嗎?看看那些大水災,看看疫情期間不讓去地裡幹活,莊家盡毀。
-
18 # 一白點贊
大家好,寒衣節稱作“十月朝”“祭祖節”“秋祭”等等,還有一個傳說中的典故,“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這個故事傳遍了世世代代,後來就把農曆十月初一祭祀送寒衣給逝去的親人。也就有了送寒衣的習俗了。今年應該是個大疫三年後。2023年是個風調雨順年。個人觀點勿噴。
-
19 # F富貴花開
這句話說的意思是:農曆10月初一是我們所說的“寒衣節”。
寒衣節這天如果在立冬以前,那就是好年景。
如果寒衣節在立冬之後,那就不是好現象,是災難年。
今年的寒衣節昨天剛過,不在立冬後。這不,霜降節氣剛過了三天,還有十二天才是立冬節氣。
所以不用擔心了,一定是好年景。
-
20 # 小語文案屋
“寒衣立冬後,必定是災年”是在農村流傳的一句農諺,也是古人長期觀察之後經驗的總結,意思就是說,如果寒衣節是在立冬節氣後,那麼來年的收成就不好,農作物可能會受到較大災害。如果寒衣節是在立冬節氣之前,那麼第二年就會是一個豐收年。
今年寒衣節是在立冬前。我們一翻日曆就知道啦,寒衣節是農曆十月初一,立冬節氣是農曆十月十四。
回覆列表
今年是不是災年?農諺“寒衣立冬後,必定是災年”,是什麼意思?今年寒衣節在立冬前還是後?
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活動時間是每年的農曆的十月初一,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起源於周代,流行於北方。
在《禮記·月令》中記載:農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舉行迎冬禮,禮畢返回,要獎賞為國捐軀者,並撫卹他們的妻子兒女。已經死去的人怎麼受賞呢?為他們"送寒衣"當是題中應有之義,上行下效,遂相沿成習。
每逢到十月初一這天,古人都會用五彩紙剪寒衣送給逝去的親人。因此,在北方地區的民間有“十月初一燒寒衣”的風俗。
在古代寒衣節也是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相傳古代帝王家會在十月初一這天會穿上冬衣,昭告世人,冬天要來了,要準備過冬的棉衣了。
在《詩經.豳風.七月》中也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此處的“火”即指大火星。
這裡說的“大火星”可不是我們現在說的火星,它是二十八宿之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的第五宿心宿第二顆星,即“心宿二”。
意思是說,七月大火星開始向西執行,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禦寒的衣裳了。
到了周朝的時候,就把“授寒衣”放到了十月初一,冬季的第一天。因此,在民間把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到目前為止,寒衣節的習俗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了。
寒衣節是說農曆進入冬天的時間,但是我們還有一個進入冬天的時間,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節氣。
兩個都是進入冬天的時間點,所以,古人就用寒衣節和立冬節氣出現先後的關係來預兆當年冬天的情況。所以,在古代民間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寒衣立冬後,必定是災年”,怎麼理解呢?今年寒衣節是在立冬後嗎?
這句農諺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意思是說立冬節氣在前,寒衣節在後的年份,莊稼收成不太好,是個災年。
怎麼理解呢?
古人認為,如果立冬節氣在前,寒衣節在後,說明當年的冬天冷得會較晚,整個冬季就相對比較暖和。這樣的年份,往往到了春天可能會有“倒春寒”的情況發生。
冬天不冷,會造成越冬作物冬天出現旺長的情況,抗凍能力較弱,就會發生凍害,造成減產。並且,春天出現“倒春寒”的情況,會使返青的小麥和大蒜等越冬作物,早春種植的作物,以及開花的果樹發生凍害,給農民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所以,有了“寒衣立冬後,必定是災年”的說法。
那麼今年的寒衣節是在立冬節氣之前還是後呢?
翻開日曆,我們能夠看到,今年的寒衣節是在農曆的十月初一,對應的公曆日期是10月25日。而今年的立冬節氣交節的具體時間是農曆十月十四,星期一,對應的公曆日期是11月7日18點45分18秒。很顯然,今年寒衣節在立冬節氣之前了。恭喜農民朋友,按古人的說法,今年應該會是個豐收!
古代是農耕社會,莊稼收成的好壞能夠直接人們的生活水平。因此,在那個沒有天氣預報的年代,人們善於記錄和觀察天氣情況。
古代人們在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觀察發現,寒衣節這天的天氣情況,會對接下來冬季的冷暖旱澇程度影響很大。下面再分享幾句民間農諺,看看還有沒有道理了。
一、十月初一陰,柴火貴如金
這句農諺的意思從字面上就很容易理解,意思是說,如果農曆十月初一是陰天,或者下雨,那麼當年的冬天的雨雪天氣就可能偏多,相對寒冷。並且,雨雪多,空氣潮溼,老百姓的柴草不容易曬乾。因此,老百姓想找到一些乾的柴草非常難,就像金子一樣珍貴。所以,有了“十月初一陰,柴火貴如金”的說法。
二、十月初一晴,單衣過寒冬
明白上一句,這句農諺很容易明白了。意思是說,如果,十月初一是個晴天,那麼當年的冬天大機率上是個暖冬,不用特意去準備棉衣了,穿單衣就過冬了。
當然,這是一個誇張的說法。對於,農民來說,暖冬並不是好現象,土壤不能夠封冬,不利於土壤保墒。並且,加重春季旱情的發展,有利益病蟲害越冬滋生,來年作物就易得病蟲害,造成減產,給農民帶來較大損失。
類似的農諺“十月初一晴,單衣過寒冬”“十月初一晴,皮匠婆娘嫁得成”,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寫到最後:
寒衣節要到了,離冬天也就越來越近了,我們在緬懷紀念逝去的親人同時,也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別感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