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吃不飽,還要大量出口糧食,這就是神奇的印度,作為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與重要的小麥出口國,印度在全球糧食市場上,是個非常奇葩的存在。
之所以說印度奇葩,是因為印度雖然出口的糧食很多,但這些糧食並不是印度人吃不完剩下才拿來出口的,而是很多印度人勒緊褲腰帶忍飢挨餓省下來出口的。
這種迷幻操作,或許讓很多人覺得無法理解,但實際上用咱們古代的兩句詩就能解釋,一句是“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另一句是“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要說印度的農業條件,那真是全球罕見得好,雖然印度的總面積還不到三百萬平方公里,但是印度的土地當中,耕地比例高得驚人,其耕地總面積在全球僅次於美國。
不僅如此,印度地處熱帶,水熱條件自然也比溫帶更加適合農作物生長。
儘管印度的自然條件理論上能夠做到一年多次成熟,可印度的小麥、水稻等糧食作物的單位產量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二左右,人均糧食產量還不到咱們國家的一半的水平。
印度的人口並不比咱們國家少,雖然中國的糧食產量比印度高出很多,但因為這些年大家吃的肉類與乳製品越來越多,所以進口的玉米、大豆等糧食也越來越多,糧食壓力非常大。
而隔壁的印度卻完全相反,印度非但不怎麼進口糧食,反而大規模出口糧食。
從現實來看就能瞭解一二,印度雖然大規模出口糧食,可根據聯合國的資料,印度的飢餓人口占到了全球四分之一以上,印度半數以上五歲以內兒童與育齡婦女營養不良。
如果印度的糧食是因為數量太多,吃不完才大量出口,那也不至於那麼多的印度人吃不上飯,擁有那麼多的飢餓人口,現實就是,印度的土地與糧食並不掌握在多數人手裡。
印度是個土地私有制的國家,佔總人口極少數的高種姓擁有大部分的土地。
就跟咱們古代一樣,佃農們因為沒有自己的土地,雖然生產了大量的糧食,卻必須將大部分作為佃租交給地主,自己能夠剩下來的糧食數量非常有限。
如果是在大陸,不種地的農民可以進城務工賺錢,可印度的情況不同,印度的工業化與城市化程度非常低,印度的製造業增加值還比不上南韓的一半,農民程序也沒什麼打工機會。
因為這個緣故,導致印度大量的農民只能儘可能節省糧食,因為為數不多的糧食,需要用來交換種子與肥料之類,這樣才能保證接下來的生活,所以才有那麼多吃不飽的人。
長久以來,印度大陸的糧食價格都比國際市場上低一些,所以印度的土地擁有者,大部分都把手中的糧食出口海外,賺取更多的利潤,至於大陸有很多人吃不飽,那不是他們考慮的問題。
而印度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國家,糧食也是非常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
相較於印度,咱們國家每年雖說大規模進口糧食,但幾乎都是用於榨油、飼料加工的玉米大豆之類的糧食作物,這是因為華人現在吃的畜牧業產品越來越多,並非口糧不夠。
比起一般的國家,印度在畜牧業方面也非常奇葩,印度的肉類平均消費水平世界倒數第二,遍地都是吃素的印度人,所以印度不需要為了生產更多的肉類進口糧食。
但不管怎麼樣,印度一邊自己吃不飽,一邊出口糧食是事實。
土地與糧食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這才是印度自己都吃不飽還出口糧食的根本原因,大部分農民無法擁有土地與糧食,印度這種捱餓出口糧食的現象就無法改變。
自己吃不飽,還要大量出口糧食,這就是神奇的印度,作為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與重要的小麥出口國,印度在全球糧食市場上,是個非常奇葩的存在。
之所以說印度奇葩,是因為印度雖然出口的糧食很多,但這些糧食並不是印度人吃不完剩下才拿來出口的,而是很多印度人勒緊褲腰帶忍飢挨餓省下來出口的。
這種迷幻操作,或許讓很多人覺得無法理解,但實際上用咱們古代的兩句詩就能解釋,一句是“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另一句是“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要說印度的農業條件,那真是全球罕見得好,雖然印度的總面積還不到三百萬平方公里,但是印度的土地當中,耕地比例高得驚人,其耕地總面積在全球僅次於美國。
不僅如此,印度地處熱帶,水熱條件自然也比溫帶更加適合農作物生長。
儘管印度的自然條件理論上能夠做到一年多次成熟,可印度的小麥、水稻等糧食作物的單位產量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二左右,人均糧食產量還不到咱們國家的一半的水平。
印度的人口並不比咱們國家少,雖然中國的糧食產量比印度高出很多,但因為這些年大家吃的肉類與乳製品越來越多,所以進口的玉米、大豆等糧食也越來越多,糧食壓力非常大。
而隔壁的印度卻完全相反,印度非但不怎麼進口糧食,反而大規模出口糧食。
從現實來看就能瞭解一二,印度雖然大規模出口糧食,可根據聯合國的資料,印度的飢餓人口占到了全球四分之一以上,印度半數以上五歲以內兒童與育齡婦女營養不良。
如果印度的糧食是因為數量太多,吃不完才大量出口,那也不至於那麼多的印度人吃不上飯,擁有那麼多的飢餓人口,現實就是,印度的土地與糧食並不掌握在多數人手裡。
印度是個土地私有制的國家,佔總人口極少數的高種姓擁有大部分的土地。
就跟咱們古代一樣,佃農們因為沒有自己的土地,雖然生產了大量的糧食,卻必須將大部分作為佃租交給地主,自己能夠剩下來的糧食數量非常有限。
如果是在大陸,不種地的農民可以進城務工賺錢,可印度的情況不同,印度的工業化與城市化程度非常低,印度的製造業增加值還比不上南韓的一半,農民程序也沒什麼打工機會。
因為這個緣故,導致印度大量的農民只能儘可能節省糧食,因為為數不多的糧食,需要用來交換種子與肥料之類,這樣才能保證接下來的生活,所以才有那麼多吃不飽的人。
長久以來,印度大陸的糧食價格都比國際市場上低一些,所以印度的土地擁有者,大部分都把手中的糧食出口海外,賺取更多的利潤,至於大陸有很多人吃不飽,那不是他們考慮的問題。
而印度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國家,糧食也是非常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
相較於印度,咱們國家每年雖說大規模進口糧食,但幾乎都是用於榨油、飼料加工的玉米大豆之類的糧食作物,這是因為華人現在吃的畜牧業產品越來越多,並非口糧不夠。
比起一般的國家,印度在畜牧業方面也非常奇葩,印度的肉類平均消費水平世界倒數第二,遍地都是吃素的印度人,所以印度不需要為了生產更多的肉類進口糧食。
但不管怎麼樣,印度一邊自己吃不飽,一邊出口糧食是事實。
土地與糧食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這才是印度自己都吃不飽還出口糧食的根本原因,大部分農民無法擁有土地與糧食,印度這種捱餓出口糧食的現象就無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