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10877460623555

    中國版的《拯救大兵瑞恩》   首先,作為中國產影片,集結號是一部不錯的好片,功夫做得紮實,戰爭場面由於有那部著名的南韓電影的團隊加入而非常嚴謹壯觀,比以前的大片要好。  然而,也正如很多觀看過電影的人所說的,這是一部主旋律作品,我看的時候也有很深得這樣的感覺,同時很多人又不服氣,覺得他又不像主旋律。那麼集結號到底是不是主旋律呢?我仔細的想了一下,其實集結號除了戰爭場面外,在立意上,主題上,表達手法上相對於主旋律的東西並沒有突破,他只不過為了避免過於主旋律而對某些關鍵的部分採取了迴避,他突出了它與一般主旋律相比更深入的細節,但是它的最根本深處的迴避掉的東西,其實是暗暗的用我們一直以來受到的主旋律的深深影響來填充了這些迴避,離開了這些影響,這部電影的可觀性就會大打折扣。  大體上,戰爭為主體的電影,總會有個大致的框架與類別,要麼以純平民的視角來看待戰爭,很多經典的二戰片都是這樣的,印象中最典型的就是南韓的那部太極旗,非常顯然的是用平民的視角,描述殘酷戰爭給平民百姓帶來的是什麼。最近的《投名狀》也約略類似,這一類由於講的是普世價值,說的是老百姓的心聲,是最容易引起部分種族不分國籍的大範圍共鳴的,也是內地電影中最缺乏的。   不以平民為主要的視角那就是以士兵為主要視角的,這一類有很多主要是探討人性,主要的主題是描述戰爭這一殘酷而又特殊的事件會給最基本的人性帶來怎樣的影響,越戰題材的這類電影是非常非常多的,感覺從軍人視野來描述戰爭的電影多數都會觸及到人性,有所野心不願意只有戰爭場面外殼的電影往往會涉及這類主題,並儘量的表達創作者的觀點。很顯然,這類戰爭影視在國內也是基本上看不到的。   如果說探討戰爭中的人性不可避免要偏向於陰暗的話——畢竟戰爭對人性帶來的更多的是扭曲與顛覆,那麼也有很多電影會描述選擇性的人性——他突出戰爭中人性的光輝面,責任感,犧牲意識,榮譽、勇敢、堅強與執著,這一類電影往往沒那麼主流,也更難拍一些,主旋律的意識顯然就比較濃。中國的戰爭電影基本偏這一類,當然也是有很大區別的——我們的電影多是以領導為主要視野的,觀眾們不可不察。  一般來說,突出戰士的光輝面的影視主要是英雄主義的,強調的戰士們的英雄形象,集結號就是比較明顯的英雄主義電影,相對於以往的領導英雄主義,集結號把主要目光集中在了戰士們身上,致力於塑造血與火的考驗中平凡戰士們的不平凡面,英雄面。覺得它的故事有點類似於《高山下的花環》,比較典型的軍旅文學,致力於表現軍人的勇敢與奉獻,同時也為國家對軍人的待遇感到不公,因此最後肯定會有個光明的結局。  然而,這一類英雄主義電影卻也是最難拍的,軍人,尤其是戰爭中的軍人,不管吹得多麼天花亂墜,說穿了只有一個工作——殺人,他們只不過是殺人機器,同時還有一個副業——犧牲,說難聽的就變成了炮灰。因此,對於軍人的英雄主義的描述,必須要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動機,他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戰,你可以為正義而戰,為某個信仰而戰,為了保衛國土而戰,為了自己的家人而戰,甚至也可以為生存而戰,為被欺騙的目標而戰,你可以對戰爭的目的理直氣壯,也可以對他提出質疑,提出多種見解的激盪衝突留給觀眾思索,但是你不能迴避,否則的話觀眾就無法理解我們為什麼要去接受,怎樣去面對這些殺人機器的“英雄主義”。  但是集結號迴避了,他只選擇了煽情,卻迴避了這些“弟兄們”這麼拼死廝殺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生存?是為了信仰?是被逼無奈,還是充滿仇恨?比如說《拯救大兵》,雖然我不喜歡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是典型計程車兵的視角,也講到了人性,母親的最後一個兒子,八個人救一個人應不應該,儘管這似乎比較矯情點。最後,瑞恩和“八壯士”的堅持到底完成了英雄主義的昇華,但是他有討巧的地方——這是二戰,是反法西斯戰爭,戰爭的目的與意義不用闡明,因此還算能給觀眾交待。後來的電視劇《兄弟連》就更進一步,從平民的視角更多的表達了戰爭的動機,英雄主義的電影我最喜歡的是《勇敢的心》,他將一個平民成長為士兵最後成為英雄的過程展現得淋漓盡致,最後那句“freedom”的力量也是不言自明的。這種觀念你不一定贊同,但是導演流暢而又有力地告訴了觀眾,他要表達的是什麼,這些人對同類毫不留情的互相砍殺是為什麼。  集結號顯然沒有打算正面面對這個問題,作為英雄主義電影,似乎這場戰爭是天經地義的,就是為了展現戰爭中計程車兵,士兵們是怎麼廝殺的,怎麼死去的,怎麼又為覺得死得憋屈拼命的找尋,然後終於不憋屈了…………就是不為我們展示這些士兵們是為什麼這樣說殺就殺,說死就死的。  看起來,集結號就和中國的許多現代軍旅作品一樣,是缺了以一大部分的,好像寫小說,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六要素缺了好幾個,似乎不是完整的小說或者電影了,但是,其實如果我們仔細往下想,他們並不缺的,至少在內地,這些作品都是完整的作品,沒有缺什麼。這就是我開篇說的,他這些看似缺了的部分,其實都在我們觀眾的腦海中,觀眾們受主旋律這麼多年的影響,會自然而然的補進去這缺了的部分。只不過是作者們知道主旋律的口號讓觀眾們有點膩煩了,所以採取了這種引而不發的“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所以我們可以稱集結號是一部革命英雄主義電影,雖然他什麼都不說,好像缺了某一大部分,但是內地的觀眾們會自然而然的明白與理解這些革命英雄的。  這不應該再是一個意識形態掛帥的時代,所以我覺得不應該去深究這種革命英雄主義的主題到底對不對,對於普通戰士而言,這似乎不是對錯所能形容的。  因此,集結號這部電影的這種表現手法,註定了他的幾乎所有的價值(自然包括票房)都在內地,而且也肯定會是北方火過南方。因為只有是對解放軍有著深厚特殊感情的觀眾,才會快速接納電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所要表達的情感與主題,併為之動容,否則,看這部電影的感受只會是味同嚼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錢放在零錢通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