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歸夢來兮剪輯

    2006年5月,武夷巖茶傳統制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各式各樣的製茶技藝中拔得頭籌,率先進入“非遺名錄”。

  • 2 # 大軍真好

    國務院國發[2006]18號檔案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確定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18項,福建武夷山市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序號:413;編號Ⅷ—63)入選"傳統手工技藝"專案,成為首批唯一的茶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為傳統手工技藝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制作技藝源於明末,成於清初.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工藝流程共有10道工序,即採摘、萎凋、做青、雙炒雙揉、初焙、揚簸晾索及揀剔、復焙、團包和補火,期間經歷了千餘年曆史的技藝傳承.武夷巖茶(大紅袍)既有綠茶的清香、紅茶的甘醇,又獨具“巖骨花香”的烏龍茶神韻.大紅袍“活、甘、清、香”的滋味與它的品種有關,更與它自古以來獨一無二的製作工藝有關.已故的茶界泰斗陳椽先生更評價它是“全世界最先進的製作技術,無與倫比,值得華人民雄視世界”.

    2006年,國務院公佈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福建武夷山市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榜上有名,成為唯一的茶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手工製作工藝製作的流程有采摘、倒青(曬青)、晾青、做青、炒青、揉捻、復炒、復揉、初焙、揚箕、晾索、揀剔、復焙、燉火、團包、補火、毛茶裝箱、精緻分篩、歸堆近20道工序. 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手工製作工藝最主要的10道製作工序,即採摘、萎凋、做青、雙炒雙揉、初焙、揚簸晾索及揀剔、復焙、團包和補火等.

    2006年5月25日,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在新聞釋出會上宣佈了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單,武夷山榜上有名,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制作技藝,成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全國唯一因茶進入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共有1315個專案向文化部申報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廣泛徵求意見、專家論證、媒體公示,最後由國務院批准確定518項,在這眾多的專案中,武夷山市申報的《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制作技藝》是唯一茶類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武夷山是中國著名的茶文化藝術之鄉,是世界紅茶、烏龍茶的發源地,武夷巖茶是在傳承了綠茶、紅茶製作的科學精華基礎上出新,繼承了綠茶的清香、紅茶的甘醇,又獨具“巖骨花香”的武夷烏龍茶神韻,其製作工藝、技能具有科考、科研價值,主要分萎凋、做青、雙炒雙揉、燉火等步驟,期間經歷了千餘年曆史,形成了具有卓越高超技能和鮮明地方特色的一整套完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紅袍傳統制作技藝 被評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取決於幾個原因:


    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制作技藝的不可複製性


    大紅袍手工製茶技藝的非物質文化內涵,重點在於其不可複製性,如 “看青做青,看天做青”、“兩曬兩晾”、“低溫久烘”等,這些技藝依賴於大紅袍獨特的生長環境與原料的地域性,與武夷山脈地理地貌、以及特殊的土性是分不開的,在武夷山區域外無法應用.


    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制作技藝純手工製茶的複雜性


    大紅袍的傳統制作技藝萌芽於16世紀,茶農在漫長的製茶過程中總結創造出獨特的手工製作工藝,是現代機械無法完整替代的,全憑人工實踐經驗、現場感覺來進行手工操作.大紅袍屬於半發酵茶,與其他茶類相比,製作工藝更加繁雜,每道工序對茶的品質都有重要影響,因此需要特別講究.


    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制作技藝傳承的不確定性


    在武夷山,從事茶葉生產製作的人口約有4萬,其中,栽種製作“大紅袍”的只佔到百分之六七,大約不到3000人.而且大紅袍傳統制作技藝的傳承,需要長年累月經驗的積累和幾十年如一日的恆心,年輕人大都不願嘗試.現在傳統大紅袍的一線製茶工人多在60歲上下,面臨著斷代的危險,這也是大紅袍製作技藝能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重要原因之一.


    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制作技藝入選後,國家將有資金和政策對這些文化遺產進行保護以及搶救,武夷山市政府大力保護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2002年,武夷巖茶被國家確認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03年武夷山成為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2006年,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制作制藝[Wu Yi tea (dahongpao) traditional manufacture craft and custom]又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9月,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制作制藝[Wu Yi tea (dahongpao) traditional manufacture craft and custom]代表中國烏龍茶向聯合國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年,武夷山公佈了張天福、姚月明、陳德華等20多位傳承人代表,使武夷巖茶傳統制作技藝後繼有人,並制定實施了《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管理辦法》,在實行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的同時,對具有豐富經驗、身懷“絕技”的老製茶師進行專訪,建立個人檔案,對他們的健康狀況採取相應的保健措施.對武夷巖茶製作工藝以及相關的歷史的,當代的資料文獻進行收集、整理、儲存,實施了對武夷山“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原生態文化景觀的保護.進一步挖掘了與傳統技藝相關的茶藝、喊山、祭茶、鬥茶、茶王賽等習俗活動.實施了對武夷巖茶傳統制作工藝、傳統制茶器具、傳統制茶作坊、武夷巖茶主產區古代茶作坊、下梅“景隆號”茶莊焙坊、天心永樂茶坊及慧苑寺老茶廠遺存修復和保護檔案.


    武夷山還嚴格執行國家頒佈的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質量標準和國家工商總局規定的加強大紅袍證明商標管理使用,執行有關質量的監督和檢測,透過對這些法規、條例的執行,確保傳統工藝技能的傳承和進一步保護.整合全市的茶葉科研機構,以武夷山市茶葉科學研究所為主,建立發展各種科研專業機構,為民辦為主,在傳承發展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同時,透過整合品牌,加速茶業產業化和與它相應的機械化製作,注重傳統工藝技能和傳承應用使之相得益彰,讓傳統工藝與機械化先進技術相輔相成,以積極的態度加以保護,使傳統工藝得到傳承延續.


    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劉寶順、陳孝文、王國興、劉峰、陳德華、葉啟桐、王順明、吳宗燕、黃聖亮、遊玉瓊、劉國英、蘇炳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六年級上冊必背古詩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