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俊19921
-
2 # 談古論斤
唐朝後期得看從哪個年代開始計算,筆者妄自揣摩姑且從安史之亂之後算起吧。
一、元和中興
元和是唐憲宗在位時侯的年號,唐憲宗李純805-820年在位,他以太宗和玄宗為榜樣,決心革除時弊,削平藩亂,實現大唐的中興,其實說這次中興多少有點名不副實,只不過唐憲宗在位時侯加強了中央集權,割除玄宗以來藩鎮割據的弊端,姑且就算一次吧。
不過憲宗後期沉迷仙術,死因也和他祖先唐太宗一樣,亂吃仙藥毒死的。
第二次:唐武宗——會昌中興
唐武宗(840年—846年在位),是唐穆宗李恆第五子,也是元和中興的唐憲宗的孫子,這一段歷史很有趣,唐穆宗在位時摯愛飲酒作樂無心朝政,以至於宦官當權嚴重,他死之後 先後有三個兒子當過皇帝,即長子唐敬宗、次子唐文宗、五子唐武宗
前兩位都是宦官擁立的,在位時侯基本上宦官掌權,與大臣們不斷的爭鬥,朝政一篇黑暗,奇葩的是唐敬宗還是一個被假宦官帶了綠帽子,同時在位兩年就被同一個宦官殺死的奇葩君主。
公元840年,唐文宗病逝,宦官仇士亮、魚弘志為了搶擁立之功,立了唐文宗的弟弟為新的皇帝,是為唐武宗。
雖然唐武宗也是被宦官擁立的君主,但是唐武宗卻不是甘願做傀儡的人,而且他也有抗爭的本領。先用計除去了大宦官,然後開始了他的執政之路。
他在位期間平定了回紇進犯,平定了昭義鎮節度使劉稹的叛亂,遏制了宦官當權的混亂局面為後來的宣宗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唐宣宗——宣宗之治
唐宣宗(846年—859年在位),武宗死後宣宗即位,不過宣宗卻不是武宗的兒子,而是他的叔叔,即唐憲宗李純第十三子,電視劇《宮心計》的男主角就是這一位的原型。
會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後,李忱為宦官馬元贄等擁立,登基為帝,所以說唐後期基本上都是被宦官擁力的皇帝。
不過這位皇帝即位時候已經三十七歲,在過去三十幾年裡一直處於裝傻賣呆的成都,所以當時的宦官以為他好控制才擁護他當了皇帝,但是沒想到這一位是一個心有大智的人物,
上臺以後勤於政事,孜孜求治,致力於改善中唐以來所遺留下來的種種社會問題。他對內貶謫李德裕,結束牛李黨爭;抑制宦官勢力過分膨脹;打擊不法權貴、外戚。他把死於甘露之變中除鄭注、李訓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其實他也曾經想根除宦官,但鑑於甘露之變的前車之鑑,未能有所行動。對外關係上,他擊敗吐蕃,收復河湟。這是安史之變後,唐對吐蕃的唯一一次軍事上的勝利。
李忱勤儉治國,體恤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在對外問題上,李忱不斷擊敗吐蕃、回鶻、党項、奚人,收復安史之亂後被吐蕃佔領的大片失地,使唐朝國勢有所起色,百姓日漸富裕,使本已衰敗的朝政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因此,史家對李忱評價極高,認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和貞觀之治的唐太宗一樣的明君”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
但是這位皇帝也和他的先祖一樣,極尊道教,迷信長生不老,公元859年八月,因服食丹藥過多,中毒身亡,年僅50歲。
這個迷信長生不老似乎是李家皇族的優良傳統。
查資料不易,給個贊,給個關注是對作者菌最大鼓勵
-
3 # 觀史大白話
唐朝後期一共有過三次中興。安史之亂後唐朝由大治轉向大亂。藩鎮,宦官,朋黨三大頑症如同癌細胞不斷擴散。但也不是沒有一點康復機會。
1、唐憲宗李純和他創造的元和中興。
唐憲宗李純在他805-820年在位的16年裡,提拔了裴度、李絳、崔群、武元衡等許多正直賢士,到817年,使河南、山東、河北、四川和淮西等地區又歸中央政府管轄,唐王朝復歸於統一。但他在削藩成功後,逐漸驕奢,寵信奸佞宦官,致使宦官地位不斷上升,820年憲宗被宦官所殺,以後宦官的勢力越來越大。
2、唐武宗李炎和他創造的會昌中興。
唐武宗李炎他是宦官擁立上位的,所以更加知道宦官政治的可怕,在他840-846年在位的7年裡,重用李德裕為相來削減宦官力量,取得很大成效,朝局一度好轉,他在位期間還做過一個著名的事件即“會昌滅佛”,但由於在位時短,朝中又有朋黨之爭,所以此次中興更象是為下一次較大的中興做的準備。
3、唐宣宗李忱和他創造宣宗之治。
唐宣宗李忱人稱“小太宗”,他在846-859年在位的14年裡,上承武宗給他留下的良好基礎,注意整頓吏治,限制宦官,積極對外用兵,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史書上記載他在位期間做過三件大事:一是打擊權貴使“權豪斂跡”,二是整頓官吏使“奸臣畏法”,三是打擊宦官勢力使“閽寺讋氣”,經過武宗、宣宗十幾年的努力,使千瘡百孔的大唐帝國又有了一絲崛起的意味,但大廈將傾、獨木難支,859年宣宗因服食丹藥中毒身亡,年僅50歲。
三次熒光一閃的短暫時光終究未能阻擋大唐走向覆亡,這以後這個老大帝國便以不可遏阻之勢迅速滅亡。
回覆列表
唐朝後期的中興之君我認為應該是唐宣宗李忱,當然他執政的時期,也被稱為“中興”。
唐朝自安史之亂之後,國家基本一直處於不穩定的狀態。
內有宦官與權臣專政,各地藩鎮脫離中央,基本處於半個獨立王國,軍政財權集於一手。
李忱雖然作為皇子,封為光王,但是他的生活卻過得不舒適。作為一名宮女的兒子,他在宮中的地位比其他皇子低。可能由於他從小處在皇宮這個充滿陰謀,奸詐環境中,從小在別人看來他是那麼的不起眼,沒有人在意他,所以在亂世中活了下來。
按照唐朝的帝位繼承製,李忱不會走機會繼承皇位,前面說到,唐朝後期宦官的專政,他們往往控制皇位繼承人的選定,以到達自己權利的穩固。我們的李忱很幸運的被他們看上了。至於他當上皇帝前的各種正史,野史經歷,和最後當上皇帝,實現“中興”。大家可以看看,感覺是“屌絲”一次逆襲,華美蛻變的過程。
剷除宦官,收回權利
李忱執政期間在宦官,權臣與政治,對外戰爭的一系列措施,使得江河日下的唐王朝得以喘息。他繼位之後利用宦官之間的矛盾,成功的穩固了自己的權利;
結束黨爭,提拔人才
中央上面,繼位之前“牛李黨爭”的造成了人才的匱乏,官員之間相互勾結的局面。他繼位後,將李德裕清除出朝堂,大批的提拔來自科舉制度的優秀人才,使得朝堂煥然一新。
河隴歸地,收復領土
唐宣宗大中年間(847年——859年),沙州(今甘肅敦煌)人張議潮聯合當地軍民起義,歸順唐朝,配合唐軍一起趕走了當地的吐蕃守將。唐朝終於收復了自安史之亂之後被吐蕃佔領的河西,這對已經孱弱的唐朝來說,確實是揚眉吐氣的大事。
雖然李忱有著雄心壯志,也有著作為君主的氣魄,但是終究抵擋不住死亡的恐懼,後期期許煉丹術延長壽命,這結果是於大明宮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