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荷醫典
-
2 # 南開孫藥師
烏梅別名梅實、燻梅、桔梅肉,為薔薇科植物梅的乾燥近成熟果實,其味酸,性平,歸肝、脾、肺、大腸經。
烏梅味酸澀斂,性平不偏,既入肝、脾經,又入肺與大腸經。上能斂肺氣以止咳,下能澀大腸以止瀉,並能收斂以止血。又因酸味獨重,還善安蛔、生津。
烏梅具有斂肺,澀腸,生津,安蛔,止血之功效,用於肺虛久咳、久瀉久痢、虛熱消渴、蛔厥腹痛、崩漏,便血。止瀉止血宜炒炭,生津安蛔當生用。
烏梅含多量枸櫞酸、蘋果酸、 琥珀酸、酒石酸、齊墩果酸、β-谷甾醇、棕櫚酸、檸檬酸三甲酯、熊果酸、3-羥基-3-羧基戊亞酸二甲酯、β-胡蘿蔔苷、3-羥基-3-甲酯戊二酸,並含少量揮發性成分如正乙烷、反式-2-己烯醛、正己醇等。種子含苦杏仁苷及脂肪油等。
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烏梅或其主要成分具有抗菌、驅蛔、抗過敏、抗腫瘤、增強免疫功能、解毒、抗生育、抗氧化、鎮咳等作用。
在臨床上,烏梅可用於驅蛔、治療慢性結腸炎、病毒性肝炎、頑固性瘙癢;烏梅、香附可用於治療細菌性痢疾。
麥冬別名麥門冬、沿階草,為百合科植物麥冬的乾燥塊根,其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心、胃經。
麥冬甘潤苦洩,微寒清熱,入肺、心、胃經,為滋養清潤之品。既養陰生津而潤肺益胃,又清養心神而除煩安神,還滋潤腸燥而通便。
麥冬具有潤肺養陰,益胃生津,清心除煩,潤腸通便之效,用於肺熱燥咳痰黏,陰虛勞嗽咯血;心陰虛、心火旺的心煩失眠;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腸燥便秘。清養肺胃之陰多去心用,滋陰清心多連心用。
麥冬含多種甾體皂苷,主要是麥門冬皂苷,還含β-谷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龍腦苷、二氫高異黃酮及單糖類、多糖、氨基酸等。揮發油中主要含樟腦、沉香醇等。
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麥冬或其主要成分具有鎮靜、保護心肌細胞、強心、抗心律失常、增強免疫功能、清除氧自由基、降血糖、抗菌、保護胃黏膜損傷、保護生殖細胞遺傳物質、鎮咳、抗疲勞、抗過敏等作用。
在臨床上,麥冬製劑可用於治療冠心病,除改善症狀外,對心電圖的改善也有一定作用;抑糖湯 (麥冬為主藥)可用於治療糖尿病; 月華丸(麥冬為主藥)可用於治療肺結核咯血沙參麥冬湯可用於治療燥咳;麥冬配玉竹、山楂、石斛、蒲公英可用於治療慢性胃炎;麥冬、金銀花、桔梗可用於治療化療後口腔潰瘍。
回覆列表
烏梅加麥冬治什麼病
烏梅酸平,有斂虛火、生津液、固腸脫之功。麥冬甘寒清潤,具養陰潤燥、清熱生津之效。二藥合用,酸甘化陰、生津止渴之功尤為顯著,且烏梅澀湯固脫,合麥冬養陰潤燥,對久瀉久痢、大腸津脫者為宜。
烏梅酸平,麥冬甘寒,合用具有生津止渴、養陰潤燥的功效,所以喝麥冬烏梅茶可以促進腺體的分泌,幫助體內津液的生成,有助於改善咽乾、面板缺水、便秘等症狀。
日常生活中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可以飲用烏梅加麥冬泡的水作茶飲,有助於身體健康,但是泡水喝療效有限,如相關症狀較重,還是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切勿自行用藥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