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Michael的小辮子

    華語T3(弱),最高音抬喉B4,無混音、無支撐,音準半度偏差,節奏八分音符偏差

    從音樂教育背景講,張柏芝是一個音樂資源一般的普通人,和普通孩子一樣,張柏芝的青少年應該是喜歡唱歌,但是並沒有正對於唱歌聲樂做出具體的教育培養,而是在出道後經過了一些聲樂加訓,但整體上還是有抬喉擠卡、音準偏差、節奏偏差、咬字歸韻的問題。

    從音色上分析,張柏芝具有一定優勢,是一個具有音色明亮度的女聲,他的CD也主要是以這種慢板柔情女聲為市場賣點。但是對於職業歌手,張柏芝的音色變化過於匱乏,整體的音色能力僅有一個真聲,根據音高不同程度抬喉。偶像歌手型別的假聲都不具備,更不具備T2水準的強混、弱混,以及咽音、聲帶邊緣化等流行性技巧。

    從音域上分析,張柏芝屬於典型的HK造星流水線歌手,整體音域在女生換聲點C5以下,以抬喉的B4作為個人最高音,不具備混音能力,無法開拓音域。整體的音域質量較低,咬字、母音、共鳴等單音質量上,都屬於一個缺乏聲壓質量的歌手。

    從腔體上分析,張柏芝本質上缺乏聲樂練習,和每日開嗓訓練,對於音準的認知、語感母音的處理、發音位置的記憶,以及基本功腹腔支撐的感知能力,處於一個缺乏認知,以唱法習慣為主的狀態。整體的音樂生涯,還是以2000年的《星語心願》懷舊為主,不具備進步性。

    整體上,張柏芝的唱功缺乏進取的源動力,對於聲樂唱功而言沒有絲毫拓展進步的渴求,在這種情況下,張柏芝不可能主動去學習。她對於聲樂的認知也是以一個HK演員標配技能,而不是認為音樂是自己的事業生產力,對於唱法的鑽研僅僅侷限於早期幾節聲樂課。

    在HK每一個演員都會有一個歌手身份,這也導致了HK歌手實際上在聲樂領域還是處於一個比較缺乏系統教育和混音門檻,但這並不妨礙商業效果。簡單具體分析。

    1:音色;

    在音色上,張柏芝的音色策略是以上掛發音點集中為主,加上自身粵語思路唱國語的腔調作為音樂辨識度。張柏芝的音樂在市場上流傳的歌曲僅有兩首,無一例外都是面相國語大眾,而不是HK的粵語市場,這種市場的選擇,讓張柏芝在音色的策略上,比較比較容易達到市場辨識度效果。這也是HK娛樂公司的老手好戲。

    音色兩部分,聲帶構造和腔體技巧影響。張柏芝在聲韌帶構造上,其實是一個比較沙啞的女中音,這一點在他說話和演唱時極為割裂。當然粵語有發音點較低的習慣,但聲韌帶音色上,張柏芝屬於女中音維度,具有沙啞特性,猜測有飲酒習慣。整體的聲帶構造音色並不優秀,乃至於較差。

    在這種先天不足的情況下,娛樂公司對於張柏芝在聲樂演唱上的策略是以最簡單的集中發音點、發音點靠前提供明亮度的思維為主。發音點的概念是氣息共鳴的集中點,當發音點的位置上掛上頜竇,同時咬字靠前,喉位就會提升,喉位是控制音色的明亮度的核心基礎。

    在喉頭提高的情況下,發音點的擊中會讓演唱音色產生明顯變化,明亮度和線性聽覺會強化,這種變化足以抵消張柏芝聲韌帶的沙啞音色。上掛發音點的思路,在張柏芝身上一直貫徹,只不過張柏芝的個人能力較低,所以他的歌曲一般而言都是慢歌、情歌。整體的審美在2000年左右,和時代有脫軌情況。

    我們當下聽到張柏芝的歌聲,一半是假唱,一半是半開麥,而且的時間都在2012年之前。張柏芝最後的登場個人Live演唱,應該是唱《曾經》,在《舞林大會》上。後續就是《乘風破浪的姐姐2》之中的演唱。

    而這些屈指可數的演唱中,其中早期張柏芝生涯巔峰現象級作品《心語心願》更是1999年的錄製原版,張柏芝在出席各種綜藝節目時,在2003年之後無一例外地都是以假唱為表演方式,從2003年之後的採訪,張柏芝的音色越發沙啞,可能是飲酒越來越多。

    從音色上講,張柏芝最大問題並不是飲酒,而是和時代割裂的同時,不具備任何聲樂進步的動力,當下的華語音樂市場女歌手的主要音色技巧是:聲帶邊緣化、假音兩中,比如韓紅就是一個從官方通俗唱法吸取了聲帶邊緣化的女歌手,詳情《九兒》開頭。

    T2級別和T1級別的女歌手也不常用聲帶邊緣化,而是使用更為高階的氣混、強混、弱混作為音色的細節程度表達,這裡就需要進行混音技能的聯絡,混音需要非常長期的聲樂訓練才具有肌肉記憶,這個堅持的時間不少於三五年,才能入門。如果想要成為具有競技能力的歌手,更是八年、十年起步。整體上張柏芝的音色匱乏,還是個人定位的選擇。

    2:音域;

    張柏芝CD音域:F3-C5;

    張柏芝Live音域:G3-B4;

    張柏芝質量音域:C4-A4;

    在音域上,張柏芝的CD音域是一個八度+五度,這屬於一個正常的偶像歌手水準,但是CD音域會因為錄音室和後期混音的修飾一般而言都會虛高於真實水準。在Live音域上,張柏芝有一個三度的萎縮,整體的音域在G3-B4,一共是一個八度+三度,小於正常的T3級別歌手。

    在最高音上,張柏芝在2000-2003年,可以唱出較為準確的B4抬喉真聲,這個音高對於天生音域高五度的女歌手而言,屬於沒有碰到C5的水準,相比於男歌手的音域為C3-E4。這樣的音域一般而言,喜歡唱歌堅持超過三年以上每週唱歌,堅持超過半年每日開嗓的普通人,都可以達到,而程度還會更高。

    在質量音域上,張柏芝就萎縮較大,整體只有一個六度音域,也是屬於一個普通聲樂好愛者的水平。在職業歌手之中,這樣的質量音域在T3級別內也是比較羸弱的水準。而且即使在C4-A4之間的質量,張柏芝的單音質量也屬於較低水平。

    在Live演唱之中,張柏芝還存在一些音準的偏差,這常見於早期的Live之中,在2011年憑藉《曾經》重歸歌壇後就比較少見了。整體而言,張柏芝在音域能力上的問題是在於缺乏練聲和開嗓,並沒有將開嗓維持自身演唱狀態作為一個需要努力尊重、不斷進步的行動。

    對於歌手而言,未曾堅持每日開嗓的習慣,是非常致命的,因為聲樂本質上是一門需要維持的技能,就像是運動員一樣需要每日刺激、每日鍛鍊,維持自己的較高水準,如此才能不斷精進。這一切的原因都源於聲樂非常複雜,涉及的生理反射、肌肉記憶、整體協調性較多。

    3:腔體能力。

    在腔體能力上,張柏芝就基本沒有太多可說的部分,唯一可說應該是他的B4,實際上已經找到了混音通道。混音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發音原理,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高音的真聲強咬字”,但本質上他是控制真聲的甲杓肌和控制假聲的環甲肌同時作用,在具體腔體的共鳴下產生音色。

    單單是定義,就比較複雜,演唱的方式也比較難。混音的特徵是富有情感的高音強咬字,而張柏芝的B4即使抬喉了,但也是一個強咬字。強咬字實際上和混音區的位置,僅僅是一個窗戶紙,一捅就破,認知到便可魚躍龍門。

    所以如果張柏芝堅持去鍛鍊拓展自己的音域,應該是有開拓混音的能力,女歌手一旦擁有混音能力啊,唱功會瞬間拔高一個檔次,具有非常好的市場競爭力,尤其是在當年她資源很多的HK歌手,但奈何她沒有這個意識。

    本質上張柏芝這樣認為音樂僅僅是自己賺錢的一個手段,又不為這個賺錢方式而去努力鍛鍊自己、對唱歌這個事業沒有絲毫的進取心和自律感,註定了他不會具有一個較好的市場競爭力,當然人家也大了,一個帶著三娃已經很不容易。她在影視上,也存在著這個問題。

    希望她未來有更好的唱功和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大公認最佳交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