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先哥Jorson

    收益的降低實際上就是利率的下降,根據宏觀經濟的發展規律,利率必然走下滑趨勢!就看發達國家的利率發展歷史就知道,現在像日本這些國家都已經是負利率時代。就我們國家也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利率一路下滑。所以保險理財的收益一樣隨著經濟大環境的趨勢下滑。

  • 2 # K神老郭

    我認為隨著平臺的正規化,以及監管的力度,利息低一點也更穩一些。我對於理財產品沒有什麼研究,我的家人比較喜歡購買。我自己也買了一份,每年的收益少的可憐,不過我15年之前買的理財產品收益挺好的,不到半年四五萬的投入,還能收穫好幾千,我覺得比銀行利息給的高多了。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像銀行定期,需要的時候取出來就行,這個想提前取錢是要扣很多的。

    遠的不說,就說我在支付寶上的餘額寶,以前的利息也是不錯的,現在嘛,我反正是不把錢放餘額寶了。我感覺收益太低了。不過這幾年的變化還是有目共睹的,很多非法的或者不太好的理財公司都被整頓了。所以,沒辦法啦,管控的這麼嚴,高利潤已經不可能了。

    現在市場越來越正規了,當然做這個的人少了,競爭也少了很多。還有就是現在央行降準利息,理財產品的收益肯定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431356133跟著國家走,當然會往下跌。而且國家也釋出了規定,不可以用什麼所謂的保本保息來拉客戶,當然也會降低啦。

    總之,這些東西不是我們普通人能夠理解的,手上有閒錢的話是可以購買理財產品的。不過不要抱著發大財的目的,那是不可能實現的。題主要是想買的話,一定要去正規的地方購買。我個人比較喜歡去銀行購買,反正這個也是貨比三家的,多諮詢幾家銀行吧。

    不管錢多錢少,蚊子肉不也是肉嘛。利息雖然低了很多,但是比銀行給的利息高多了,所以,目前為止,我認為還是可以購買的,總之,量力而行吧。在這個能多賺一點就是一點的年代,我們一定要學會理財。

  • 3 # 燕林DIY

    咱們來看看過去二十多年來存款利率和壽險預定利率對比走勢圖:

    綠色線條為存款利率

    藍色為壽險預定利率

    存款利率在過去二十多年中一直呈下滑趨勢,不排除將來我們會跟歐美等發達國家一樣實現負利率,意思是如果要去銀行存錢的話,不但沒有利息,還需要給銀行交手續費。所以在發達國家把存款放銀行的人並不多。

    預定利率是保險產品定價用到的引數。預定利率越高,年金險的收益就越高,而4.025%就是市場上最高的預定利率,對應產品的收益也會相對高一點。

    壽險預定利率目前維持在3.5%還是不錯的。

    這裡要特別注意萬能險的收益,很多銷售人員會宣傳某某保險收益是5或者6,注意這裡其實是當前收益,一定要看它的保底收益是多少,X安的保底收益只有1.75,如果從長遠理財收益來講,它就比保底收益3或者3.5的產品差很多。所以避開誤區,把保險條款看明白很重要。

  • 4 # 道叨

    保險理財產品的跌,其實主要是看產品的背後是什麼呢?

    因為是“套路”!

    為什麼這麼說?我來給你分析下,你就知道了。

    一般理財保險,我們看所謂的收益,其實就是看2塊內容!

    萬能險賬戶分紅

    逐一來分析~

    萬能險賬戶

    萬能險的套路,還是一定要說下的!

    很多開門紅時賣的年金保險都會附加萬能險賬戶,銷售人員給你演示的收益那麼高,其實都是基於萬能險賬戶的結算利率。你現在知道你的萬能險賬戶利率嗎?

    我以國壽的國壽鑫尊寶終身壽險(萬能型)(A款)為例,最新的計算是在4.7%

    國壽其它的萬能險結算利率呢?其餘很多都是在3.7%

    為什麼會這樣呢?

    但如果你知道國壽鑫尊寶終身壽險(萬能型)(A款)是屬於國壽2018年開門紅年金險產品搭配的萬能險。當時對外宣傳的結算利率是5.2%,2年後的今天它是4.7%。

    你再看看其它的萬能險,很多都是老產品了,聰明的你應該也能知道為什麼你的萬能賬戶結算利率跌了吧。

    所以為了產品的銷售,拉昇了當時的萬能險產品的結算利率。等銷售結束之後,適當的調整結算利率,這是再平常不過的套路。

    你的萬能險賬戶結算利率的下跌,其實也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再看看分紅

    分紅是每年1次,因此主要是跟保險公司每年的經營業績有關。

    適逢年報釋出,那我們就需要看看2019年主流的上市保險公司的業績如何了?

    看到人家賺的了嗎?你再看看你買的保險給你的分紅,是不是發現就跟定期存款利率差不多!有的甚至還不如....

    心裡有沒有千萬匹馬跑了過去。

    分紅多與少,其實主動權不在你這裡,更多還是看保險公司。

    所以,對不起,你交了保費,就是魚腩了。一切都不是你說了算了~

  • 5 # 支狼

    虛擬金融賺大錢,就是利用不勞而獲的心理,那些在電話裡忽悠“退舊買新”賣保險的,純粹是一種騙局,他們非法買賣使用者資訊,誘導中老年人退保,購買坑人的分紅或返還型產品,虛假銷售。賺取高額佣金,提成50%,遇到此類詐騙,應及時報警。

    切記主動找上門的沒有好東西,畢竟買保險的“韭菜”割不完,賣保險的“騙子”消不滅。

  • 6 # 小明話財

    保險理財?保險姓保,主要功能是保障,保證,保全,根本就不是賺錢的工具。從來沒聽說過保險理財產品,還能最近下跌?即使是年金保險,它的預定利率也在3.5%,也能很好的保值。保險是唯一能跨越生命週期,經濟週期的金融工具,看的是長期。年金保險解決的是我們未來的教育,養老和傳承的三大問題。

    從來沒有單一的金融工具能與時間抗衡,所以做好資產配置才是王道。

    現在大的經濟環境就不是太好,理財收益下跌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經濟是波動的,有跌也會有漲。不需太過擔心。

  • 7 # 晴帶雨傘

    任何理財產品都有漲有跌,保險也不例外。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句話對於保險理財同樣有用,區別在於保險理財的風險相比股市要小得多,但它短期收益暴漲機率也比股市要小得多。從大的方面來說保險是金融領域,他和銀行受一個部門監管(銀保監會)銀行利率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下調,那保險理財自然也會下降。但具體來說,保險理財產品的收益機制和計算方式不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調也有它的特殊性。

    保險理財產品的收益來自於保險公司盈餘,根據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盈餘的70%要用於理財產品的分紅。這樣看來還不錯,但我們要搞清一個概念,是盈餘而不是盈利,那麼盈餘從哪裡來的?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死差,保險公司每款產品在設計之初都由精算師對可能出現的理賠機率進行精確計算,制定預賠付率。比如某款意外險,一個客戶出險需要賠付十萬,公司設計的預賠付率為0.5%,就是說一千個客戶裡面有五個客戶會出險獲得理賠,但實際只有四位客戶出險獲賠,少賠付了一個十萬,這個差異就叫作死差。死差有可能是負數,比如某些疾病的大流行(今年的新疫冠情,如果不是國家兜底保險公司醫療險都將是負數),還有一些重大的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事件,比如汶川地震。所以死差不是一個穩定的盈餘來源。

    二,費差,這個很簡單,費是指費用,包括保險公司所有的支出和運營成本,人員工資房租水電等,費差就是指保險公司實際運營過程中節省下來的運營費用,一般情況下這個不大。

    三,利差,利是指投資收益,利差就是實際投資收益比預計投資收益高出的那一部分。這是盈餘來源中最重要的一塊,保險公司的投資受到很嚴格的監管,要求低風險和穩健。一般都是用於國家重大基建專案,穩健不虧收益長。這就考驗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是否有資源能拿到優質的國家重大專案。

    瞭解理財收益的構成能更好的幫助我們如何選擇產品規避風險。保險理財收益有高有低,但他是所有理財產品中相對穩健的,一般都有保底收益。所以作為一種長期穩健的投資是最合適不過的。

  • 8 # Mak

    我個人覺得保險公司當中的。保險它的現金價值是非常高的,它的分紅也很高。如果想要買理財險的,可以考慮一下華夏保險哦。諮詢你身邊的華夏代理人。

  • 9 # 皮啊皮的財富花園

    這句話應該問的是,為什麼理財產品一直在跌?

    看銀行利率之前百分之幾,現在也只有2%3

    餘額寶之前6.8%,現在9的才有1.7%左右

    保險裡的年金產品之前4.5%,現在基本維持在3.5%左右

    不過這個利率是鎖定終身,幾十年後,銀行可能是負利率,但是你現在買的保險產品還是一直維持3.5%

    所以建議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資金多樣化配置

    隨著年齡的增長,穩定安全的要產品適當傾斜

  • 10 # 明亞傅偉I富擇保險

    理財型保險大致分為兩種:

    1、固定型理財保險。

    常見的一般有增額終身壽險、年金險等。

    這型別保險的利率一般不會很高。直接原因是產品設計時所使用的預定利率嚴格受監管部門限制。

    根本原因是因為這種產品,實質是保險公司和消費者的財務對賭協議。

    以目前來看,利率下行是大趨勢。這型別保險。本質上是需要保險公司想向投資者承諾未來的收益。

    如果未來實際的收益比承諾的收益低了,保險公司就虧了。反之亦然。

    同理,目前的利率下降了,那麼對未來的預期利率會進一步探低。保險公司也會因此而對能承諾的未來利率進行評估,然後調整。

    具體反映在市場上,就是保險公司會停售利率較高的產品。然後重新上架一些利率調整後的產品。

    2、浮動型理財保險。

    比較常見的是萬能型和分紅型的保險產品。

    這類產品理論上是投資者和保險公司共享收益的模式。

    既然共享收益,當利率下調的時候,整個金融行業的各種收益率。也可能為之下調。則保險公司可以分享的利率也隨之下調。

    萬能型和分紅型的異同:

    兩者相似之處有二:1、實際計算的方法和公式並不透明,我們只能看到結果;2、都有一定的保底。

    不同之處也有二:1、萬能型都有統一的官方公佈利率,可以清晰地看到上升和下調。分紅型一般沒有統一的官方公佈,只能透過保險公司對個人的通知收益進行倒算。計算基數、涵蓋什麼範圍等更不透明;2、萬能型一般有保底的利率標準。目前市面上比較優的是2.5-3.5%。分紅型則只能一般只能保底為零。即最差的情況是不分紅。

    個人認為,作為國外保險浮動利益分配的常用形式,分紅型在大陸,因為資訊不透明、保底更低以及沒有持續高額分紅的信譽和口碑,更不具備吸引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祝賀你生辰快樂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