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歡喜哥2111
-
2 # 中原一書蟲
在對待魏延的問題上,兩人都有知人之明,態度截然相反只是角色定位不同。劉備作為君主當然清楚魏延能力,漢中這個對抗曹魏最前線的位置交給魏延,足以證明對魏延的忠誠度和軍事能力有足夠的信心。諸葛亮對魏延無好感,也並非出於對魏延的偏心和誤解,諸葛亮深知魏延的能力和桀驁,自己是無法絕對彈壓的,所以一直採取冷處理,諸葛亮同樣知道馬謖是個什麼貨色但依然重用,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任人唯親。
-
3 # 傑哥被我逆推
求你看一下正史,後期諸葛把魏延拔到一個什麼位置?魏延跟哪個同事都搞不好關係,沒諸葛亮從中調和早被人害死了
-
4 # 微笑橙子v
說諸葛亮對魏延沒好感,可又不得不用他,於是處處打壓魏延,那只是小說家之言。歷史上的諸葛亮還是比較器重魏延的,幾次出征都命魏延為先鋒就是證明。至於說對某一件事看法不同,提的意見也不同這很正常。諸葛亮是丞考慮相,又是北伐的主帥,考慮問題必須從全域性出發。蜀漢又是小國,沒有力量與曹魏展開一場決戰,稍有不愖就會滿盤皆輸。魏延是職業軍人,看問題只從當時戰場形勢出發。兩人所處位置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就不同。這並不是諸葛亮打壓魏延。現在回到提主的問題,劉備和諸葛亮到底誰更瞭解魏延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我認為還是劉備。劉備更喜歡魏延,也能更大怛的使用魏延。
-
5 # 唐兵上善若水2022
劉備識人用人壓得住。
正史文獻,諸葛對魏延可沒啥,
從沒打壓,不然也不能守漢中。
-
6 # 黑衣人4398
魏延兩次叛主,諸葛亮親眼所見,懷疑魏延是有依據有道理的,誰能保證魏延不會第三次叛變呢?
-
7 # 閒著聊聊天呀
諸葛亮相信命理學說,喜歡裝神弄鬼,初次與魏延見面,就要刀斧手將他推出去斬了,理由是:腦後有反骨,以後必反,還不如現在除去心腹之患。在劉備的力保之下,魏延才能得以重用,可見劉備更有自知之明。
諸葛亮帶著執著的偏見使用功力僅次於五虎上將的魏延,提防勝於重用。魏延遭受如此打壓,卻一直忠心耿耿輔佐蜀漢,諸葛亮臨終前還是設計除掉了魏延。可見,諸葛亮憑空捏造的妄想症有多麼深刻。
-
8 # 完美天空tk
《三國志》並沒有提到劉備很器重魏延,諸葛亮卻對魏毫無好感的說法。那麼,《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從何而來?羅貫中設計的,是羅貫中在設計《三國演義》各環節中描寫出來的。所以樓主既然提到這個問題,我覺得你應該燒柱香,問:羅貫中!因為羅貫中是為了小說而設計這個環節,為什麼要設計這個環節?只有羅貫中才清楚、才知道!
-
9 # 乙丑生
劉備東奔西走漂泊半生很理解魏延殺韓玄獻城之舉;諸葛亮是名士,他最重視人的品質,這是他倆對魏延態度不同的根源。最後說一下無論劉備令魏延守漢中和諸葛亮在平南北伐時都很倚重魏延,說明他倆都很重用魏延。雖然魏延本人武功和軍事才能都很優秀,但是他為人孤傲和同僚關係不好,這嚴重影響了他被進一步提撥。
-
10 # 大漠遊子晉
《三國演義》,是基於信史《三國志》再創造的小說,小說為了精彩必需要有綜錯複雜的人物關係,既敵中有我,我中有敵,這樣就能即可推動情節又可豐富、飽滿人物。很不幸,有能力但結局很不好的魏延就成了“我中有敵”的那個敵,來豐富諸葛亮的識人只能,這即是諸葛亮的不幸,也是魏延的不幸。
“性格決定命運”一個既不尊重領導又不團結同事的魏延能活這麼久,是於劉備、諸葛亮的袒護分不開的,我們常說:一等高人,有能力沒脾氣,二等高人,有能力有脾氣。魏延就是“有能力有脾氣”的代表之一吧。
最後要說的,受眾不需要真相和客觀公正,而需要符合自己認知水平和觀點的標籤式的結論,比如這個問題很簡單的提煉出魏延的懷才不遇和亮子的嫉妒賢能。也可以總結出防患於未然的“智絕”。總之你需要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畢竟,被滾滾東逝水淘空的英雄,只能有權保持沉默。
回覆列表
肯定是劉備啊。就像韓信說的:他自己是兵之將,劉邦是將之將。這就跟劉備和諸葛亮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