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貞明的爸爸

    第一類是熱衷科舉,為做官奮鬥的儒生形象;如周進,范進等。

    第二類是做了官的官紳形象;如王惠,湯知縣等。

    第三類是表面上不願參加科舉,不願做官的假名士形象;如婁三、婁四公子等。

  • 2 # 此使用者已在某日登出

    儒生形象、官紳形象、名士形象。

    (一)第一類:儒生形象

    1.腐儒

    周進、范進:是熱衷功名、利祿燻心的腐儒。他們老實平庸,怯懦猥瑣,思想麻木,一生受科舉制度的毒害和摧殘。

    周進:原本是個教書先生,對科舉考試極為熱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來到省城開科取士的考場貢院,觸景生情,傷心欲絕,竟一頭撞到木板上,暈了過去。醒來以後,他滿心悲愴無法排解,索性號啕大哭,滿地打滾。這一幕被幾個商人見到了,他們出於憐憫,湊錢幫這個可憐的老頭兒捐了個監生。周進欣喜不已,向他們叩頭謝恩。後來,藉著監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舉人,接著又中了進士,到廣東為官。

    范進:時年五十餘歲,連秀才都沒考中,家中窮困不堪,他臘月還穿著單衣,凍得他直打哆嗦。周進見到他,便想起了自己當年的慘狀,在惺惺相惜之下,將他錄取為秀才,後來又將他錄取為舉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進中舉”的癲狂鬧劇。

    2.迂儒

    馬二先生、王玉輝:是虔誠相信八股舉業和封建禮教的迂儒,他們既是封建思想的傳播者,更是受害者。

    王玉輝:是個六十多歲的“迂拙的人”,做了“三十多年的秀才”但依然功名不就。家中既無恆產,子女又多,生活極端“清貧”,可是卻立定志向,要撰寫禮書、字書、鄉約,以“嘉惠來學”。他解釋自己所著禮書是講“事親之禮,敬長之禮”,鄉約是“添些儀制,勸醒愚民”。當他的“三姑娘”要絕食殉夫時,他不僅不勸阻,反而誠心誠意地鼓勵女兒絕食殉夫,認為這是“青史留名的好事”。結果女兒真的殉夫後,他的精神又落入了痛苦的深淵。使他在“烈女入祠”的當兒“轉覺心傷”。

    3.陋儒

    匡超人、牛浦郎:是原本純樸善良卻被八股制腐蝕而最終蛻化變質的陋儒,他們精神墮落、道德敗壞、廉恥喪盡,正是功名富貴的頹風薰陶的結果。

    匡超人:本是一個淳樸的農村少年,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對父親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動。在流落他鄉時,他受社會環境影響逐步發生了變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馬二先生,並受馬二先生的影響,把科舉作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後,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養”,以名士自居,追名逐利。他吹牛撒謊,賺取功名,賣友求榮,忘恩負義,一步步走向墮落,變成一個衣冠禽獸。

    (二)第二類:官紳形象

    1. 貪官汙吏的典型

    湯奉、王惠:是科舉制度的直接產物,因出仕而成為貪官汙吏,憑科舉得意,升官發財,壓榨百姓,貪婪成性,作威作福。

    湯奉:是高要知縣,沽名釣譽,為了表示“清廉”,枷死了老師傅。

    王惠:南昌太守,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門裡就滿是“戥(děng)子聲,算盤聲,板子聲,衙役百姓一個個被他打得魂飛魄散,合城的人,無一個不知道太守的厲害,睡夢裡也是怕的”。

    2.土豪劣紳

    嚴貢生、張靜齋:為土豪劣紳,誠為政治腐敗的根源。透過科舉特權,勾結官府,魚肉相鄰,橫行霸道,無惡不作。

    嚴貢生:是嚴監生的哥哥,他強圈王二的豬,打折王大的腿;坐船不給錢,還誣賴船伕吃了他的貴重藥;沒借給人銀子卻要利息;弟弟剛死,他就強佔弟媳和侄子的房產。

    (三)名士形象

    楊執中、杜慎卿:他們不走八股正途,貌似風雅,實際上不過是一些閒得無聊的紈絝子弟,名落孫山的科場士子,他們裝腔作勢,攀附權貴,在骨子裡對功名富貴依然念念不忘。作者透過湖州鶯脰湖盛會、杭州西湖詩會、南京莫愁湖高會幾次集中亮相,揭露了這些假名士的無恥醜態和骯髒心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義滅親是三觀正嗎?